春燕迟(84)
就想杜勇说的那样'早就止住了,都是那些流民乱传的本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
但是陆晏总觉得有一丝丝的不对劲,说不出来,硬是要说的话就是……太繁荣了。张熙和吴禾也有同样的感觉。三个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
不过这跟他们在琅琊城内看到的景象也差不多。
“杜大人说笑了,能住到这么怡人的园林里还求之不得呢。”张熙将视线收回来,温润的笑道。
“各位大人不嫌弃就好。对了,各位大人一路舟车劳顿肯定是累了,我安排好了房间,各位请。”说着他摆出手来,试图引着他们去休息。
“还是先见见各位郡守吧?”陆晏打断了他,看着四周默默开口。
杜勇先是一愣,随即陪着笑搓手,“其他郡守都去查牧守府失火去了,现在不在聊园内,已经喊人去亲了……各位先歇着。”
“那我们也去吧。”张熙开口提议。
“哎、哎,天色都不早了,指不定他们都快回来了,现在去说不定在半路遇到,岂不是白走了嘛?”
张熙和陆晏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都点了点头,表示了同意。
他们穿过九曲回廊来到间厢房前,四四方方的院子里有一棵巨大的梨树,一阵风吹过,簌簌梨花飘落,洋洋洒洒落在众人身上。看上去像是身上落满了鹅毛大雪。
“这园子毕竟不是管家府邸,只是小门小户风雅住处,也是没那么都房间,大人们决定谁在这儿休憩,下官再带其余几位大人去其他住所”
“暂时不用了,我们几个商量一下,之后再安排其他住所吧。”张熙看着院子里的大梨花树说道。
“那各位先歇着,下官还有些庶务要处理。”杜勇恭敬地行礼致歉,他倒也不强求。
待人走后,陆晏先是观察了四周,确定没有旁人后才开口:“有问题。”
“太诡异了,这根本不可能是水患才过的景象。”张熙斟酌了一会才缓缓开口:“其实早在琅琊的时候就发现不对,怎么会这么……安宁。”他顿了一下才吐出这个词。
他们越想掩盖越是装得太假。
“牧守府失火就已经很奇怪了,没有一个人逃出来却偏偏这些郡守们没事,还有这个杜勇的态度也很奇怪。”他继续道。
“我记得,青州有个世家大族就是姓杜吧?”
“其实很多郡守都是从地方上选出来的,也默认了会是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这也是朝廷拉拢这些地头蛇的手段。”吴禾回答了陆晏的问题。
“那其他十一个也是?”
“好像有连上杜勇有六个是。”张熙出身青州,早年通过科举中第一路官升至大理寺卿,不过多年来并没有回到过青州,对此时也不是很了解。
“主要是郡守这个位置都是外派管与世家子弟五五分,但是有些外派官本身就是出身世家,他们认为京官看似好其实处处受限,还不如这些地方官。但是为了制衡是不可能让他们当上地方官的,于是他们就假用了籍贯去考试,也是因为有些籍贯考起来比较容易……然后再请求外派……加上这些世家本身就子嗣众多,沾亲带故的外姓亲戚更是数不胜数。”
“而且这些世家子弟本身科举就比寒门子弟容易得多。”
朝廷为了提防官员们结党营私、南北官员比例失衡一直是用的南北分卷,南方都出才子,于是竞争也就激烈些,青州虽然在地理上偏北,但是也被分在了南方,于是不少举子都是买的籍贯参加北卷的考试。
这虽然是明令禁止的,但是也屡禁不止,很多时候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算了,等那些郡守们都回来再说吧。”张熙呼了口气,最后说了一句。这一路走来他也没喝一口水,现在又说了这么都也是有些口干舌燥。
“对对,养精蓄锐才行。”吴禾附和他道。
*
方珏走在街道中,看着一个年轻的鱼贩子拿着几条鲫鱼说是草鱼不由地发笑,这些繁华的景象都是营造出来的啊,这座城里到底有多少是这样呢?
还有那个说书的,内容一点都不吸引人,甚至还将'镌刻'读成了'携刻'实在是连作假都做得那么假,可笑的是他们这一路走下来居然都没有发现……这些被外派的官员究竟离底层的百姓又多么远?
他们拿的路引是商贩的,能进来可见这城里还是保留着基本百姓的生活,那么那些就是演给陆晏他们看的喽。
看来这位杜郡守还真是喜欢做戏,只是做得太多太假了。
“想什么呢,就前面的间客栈吧。”程槺打断了他的思考。
方珏看着他脑海中莫名冒出个念头,他牵起程槺的手,眼底浮出一抹笑意,温柔地开口:“这个字读什么啊?”说着他在程槺手心里写了个字。
程槺受宠若惊,心中警铃大作,事出反常必有妖啊,又想到他多久没对自己笑过了,但看着他嘴角擒着的那一抹笑,顿时像是被三月的风拂过了面庞,吹得他五迷六道的,手心传来阵阵细微的痒意,像是挠在程槺心里……霎时间感觉死都值了,于是迷迷瞪瞪地开口:“'携'啊。”
方珏轻笑一声心道果然,“没事,去玩吧。”
程槺眨巴这眼睛,根本不明白自己又被打上了'文盲'这个标签。
“愣着干嘛,跟上。”程槺摸不着头脑地跟着方珏进了客栈。
老板娘正拿着蒲扇扇着风,客栈内可以说是门可罗雀,稀稀拉拉零星几个人坐在大堂里吃着东西。见到有人来,老板娘忙笑着问道:“住宿还是打尖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