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聊斋修功德(527)+番外
但是连着观察了二十年,李愚都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了一个二十岁的小伙,成婚都一年多,妻子都怀上孩子了,都始终没有发现有宿慧的痕迹,更没有什么随身的宝物。
宋玉善看着他长大,他也没有长成什么偏激的性格,甚至不如村里别的小伙子聪明。
但身体强壮,干力气活儿很厉害,不怕苦不怕累,纯朴中带着一些执拗。
这些年,《小苍山山灵启示录》再没有更新过新的信息。
宋玉善看不出什么异常,十年后李大山和刘小翠也去世了。
都是生病去世的。
三山村只有一个会认些常见草药的郎中,全靠过去的经验治病,村里人生个病,人很容易就没了。
当初的李家人,现在只剩下李愚一个了。
这十年里,他得了九个儿子。
李愚如今已经是家中的顶梁柱了,小儿子三岁的时候,李愚的妻子就病逝了。
从那以后,全靠他一个人把几个孩子拉拔长大。
转眼间,又是十年过去,李愚四十岁的时候,就当爷爷了。
就个儿子,都在原来的李家处,挨一块儿起了房子,成了家。
以前一个李家,现在就变成了就个李家。
老大老二都有了孩子,全是儿子。
李愚和九个儿子之间的关系都很好,家庭和睦,日子眼见着比他父辈的时候,过得红火了。
要宋玉善说,这李家有什么不对的,就只有一个:孩子一个接一个的生,还全是儿子。
三山村的人都说李家有福气,人丁兴旺,九个儿子全成活了,个个孔武有力。
就是可惜李愚的妻子病死的早,不然现在就和李愚一样享福了。
却没有人觉得,李愚的妻子,从嫁了人开始,就一直在生孩子有什么不对。
观念就是如此。
连李愚的妻子自己都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在大山深处,儿子就代表劳动力,代表粮食,代表生存下去的希望。
若是过去,宋玉善还是凡间生灵的一份子,身处轮回中,想管就管了。
现在她跳出了轮回,就不好贸然干涉了。
十世轮回,生灵各有定数。
她的责任,是管好小苍山的土地,土地才是承载生灵的基础。
这些年,三山村壮大了些,但其中大部分人口,都是李家一家贡献出来的。
医疗条件这么差,女人生孩子,就是在拼运气。
和李愚妻子这样顺遂生下九个儿子的人,再没有第二个。
甚至有的头胎就去世了。
这个甲子的特产采集任务宋玉善早就完成了。
她现在每日,除了吃点梯田上种的东西,攒点泄气去滋养小苍山的土地,剩下的时间,都在盯着李家。
李愚都生了不少白发了,仍然没有什么异动。
这会儿她看着,李家老大和八个弟弟都合计好,准备给李愚养老了。
一家养一年。
他们家儿子多,个个都身强体壮,确实不缺劳动力,李愚辛苦了一辈子,儿子们想让他晚年多享些福。
李愚虽然才四十多岁,但在这个人均寿命只有四五十岁的地方,已经步入老年了。
只不过常年干体力活儿,看着身体还算精干。
《小苍山山灵启示录》这个时候,又更新了警示信息。
“三山村李老大九兄弟商量好给李愚养老了,一家管他吃住一年。”
宋玉善实在想不出来,一个退了休的老人,能弄出什么对山川生灵有害,值得启示录警示的大事来。
年轻的时候还好说,老都老了,又在山里过了一辈子,没见过外面的世界,就算有那个心,也没那个能力了!
但一个月后,宋玉善就知道自己想得草率了。
这人呐,不闲下来还好,一闲下来,就开始想东想西了。
李愚开始靠儿子们养活,不愁吃喝,不需要忙里忙外的干这干那后,一下子闲了下来。
天天坐在大儿子家门口,看着北面的大山发呆。
连看了一个月,然后忽然就扛着锄头,拿着斧子往北山去了。
他要挖山!
第474章 现身
中午回家,李愚的几个儿子听说老爹去北山后,都跑去找了。
他就在山脚下挖土砍树呢!
宋玉善一直盯着他,但他没有说过话,宋玉善也想不明白,他跑到这里挖土干什么。
这会儿听他跟儿子说,宋玉善才明白他的想法。
“这座山,挡住了我们出山的路,叫我们世世代代,都出山困难,不如就挖掉这座山,造福后人!”李愚说。
他的儿子都不敢置信:“爹,山这么大,怎么可能挖得完?”
“我挖不完,还有你们,你们挖不完,还有大宝他们。
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无穷无尽的挖山,山虽然大,却不会变多,总有一日能将他挖走!”李愚肯定的说。
“可挖走的土丢到哪儿去呢?”二儿子问。
“东山后边有一个大湖,扔到湖里,填出的土地,还能当耕地,种庄稼咧!”李愚说。
他的九个儿子都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竟然陆续决定:“爹!等我们种完庄稼,也来挖山!”
父子十人,看着这座山,都满脸坚定。
宋玉善:“……”
她算是知道,李愚怎么就至于叫启示录示警了。
挖山!亏他想得出来!
乍一看还挺有道理的,子孙无穷尽,山却只有那么大,总有挖完的一天。
但他们都是凡人,还要为生计发愁,不可能什么都不干了,都来挖山。
若是真这样也就好了,不出一年,全都要饿死,就算挖一年,也不至于对山川产生什么动筋骨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