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昨天见了李鄘,他们才知道,电视剧里演的那种钦差到了当地都不知道的情况,其实是很少见的,正常的流程是提前好几天就行文给地方,告知要来的消息,让他们做好准备。
像玩家这样不管在自己的地盘还是敌人的地盘上都习惯了横冲直撞,都已经兵临城下了才想起要去跟城里打招呼的,属于是违规。
也就是李鄘没跟他们计较。
不过普通玩家是不知道规矩,唐一就是故意的了。
天兵不需要这么规矩,也不可能这么规矩。所以从一开始就让大唐人习惯这种不规矩,对大家都好。
扯远了,总之,大家猜测徐复他们肯定会按照规矩来,那秦州城说不定会有消息,干脆就派人去打探一下。
然后,亲兵队长就眼睁睁地看着玩家商量着商量着,就开始动手了。一场混战之后,场上唯一还站着的一支队伍,就获得了去秦州城打探消息的资格。
……所以为什么连这种资格也要争抢啊?
不要搞得好像去秦州城打探消息是什么美差一样啊!
等到小队离开,营地里就迅速恢复正常,所有人都若无其事,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或者说,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太寻常了,寻常到完全不会去在意。
等坐下来跟天兵聊天,亲兵队长又打听到了更多之前不知道的细节。
比如那个被斥候抓住的高富帅,竟然单枪匹马去过吐蕃,这回的结盟也是在他的推动之下达成的。
这样的手段,说是翻云覆雨也不为过了。
但这样一个人,在天兵之中居然平平无奇,甚至都没混上一官半职,只是因为熟悉吐蕃,才成为了使团的编外人员。
李鄘对此反而毫不意外。
“天兵挑选文武官员的第一条标准,恐怕就是稳重、安分。”听到亲兵队长的疑惑,他不由笑道,“还没做官就能翻云覆雨,真做了官,手下能管人了,谁知道还会折腾出什么大事来?”
不过这样看来,唐一的话非但没有夸张,反而已经是润色过了的。
桀骜不驯胆大妄为都只是表面,唐一所说的“没有畏惧之心”才是本质。
以天兵的行事,李鄘真怕他们到了长安城,第一件事就是溜进皇宫里去看看皇帝长什么样子。
如此一想,李鄘竟有些庆幸自己已不是京兆尹了。不然,再强硬的手段,也不知该如何用在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天兵身上。
这么一对比,如今需要头疼的事,倒都不算什么了。
……
去秦州打探消息的小队,直接将使团带回来了。
不仅有徐复为首的大唐使团,还有论芒杰为首的吐蕃使团。
原来高富帅走后,他们又等了几天,跟吐蕃的使团一起出发,所以就晚了一些,以至于落到玩家后面去了。
城中的李鄘收到消息,跟唐一联袂前来迎接使者入城。
徐复和论芒杰原本还有些遗憾高富帅不是安西军的使者,毕竟他们已经很熟悉他了,很多话说起来更方便。等见到了唐一,却一下子就理解了,果然还是像她这样性情沉稳、又懂规矩的人,更适合做主使。
虽然不容易占便宜,但也不用担心她折腾出意料之外的状况。
一时间,三方使者其乐融融,看起来一团和气。
李鄘见状,也将一部分心思放到了结盟的事上。
他之前也从高富帅那里听说了结盟的事,不过当时更关注的还是安西军。
对朝廷来说,跟吐蕃结盟固然重要,但毕竟是外事,安西军却是内部事务,而且情况复杂棘手,很难处理,一个不好就容易影响到内部的安定,自然要更重视。
再说,既然是三方结盟,那么首先就要明确安西军的身份,这件事也确实更紧急。
现在安西军那边已经考虑得差不多了,奏折也送出去了,他关注的重点自然也稍稍转移了一下。
因此安顿好了两支使团之后,李鄘先跟徐复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又主动去见了唐一。
“我已经听徐中丞说过了,若非安西军一力推动,这结盟之事,恐怕只会拖到不了了之。”一见面,他就十分感慨地道。
身在前线,李鄘比朝中的皇帝和大臣看得更清楚。
一边遣使请和,却拖着迟迟谈不拢,一边暗度陈仓,出其不意地开战,这也是吐蕃的老手段了。
归还三州之事,谈了几年都没谈成,便可知吐蕃人的诚意了。要知道,归还三州是他们自己主动提的,结果大唐答应了,就没有后续了。
只不过这两年,两国边境确实都没有大的战事,所以大唐这边才觉得还可以谈。
但是现在看来,大唐这边没有动静,是因为吐蕃这次的目标不是他们,而是安西和回鹘!
安西也就罢了,大唐已经实质性放弃了这块领土,但如果吐蕃打赢了回鹘,三国之间的形势肯定又有变化。
但现在,两方结盟变成了三方,也算是侧面证明了安西军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大,在大唐一无所知的战场上,他们不仅遏制了吐蕃的阴谋,还逼得他们将假求和变成真的。
至于结盟条件修改,反而在意料之内了。
反正吐蕃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现在李鄘想知道的,是安西军的目的。
虽然安西看起来还自认为是唐土,但毕竟已经失联了那么多年,大唐已经放弃了他们,他们也知道自己被放弃了,如今他们展现出强大的战力,又主动推动结盟,必然有所求。
唐一却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不知李帅是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