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327)

——莫名感觉长安城好大是怎么回事?

——因为这条朱雀大街太宽了吧,据考证有一百五十多米,是古今中外最宽的大街,没有之一!

——不得不说,后面的朝代自称大X,多少有点脸上贴金的意思,但大唐是真的大啊,街道也大、房子也大、眼界也大、胸襟也大……虽然现在其实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楼上,大喜的日子就别加最后一句了,搞得人怪伤感的还。

——有什么好伤感的,大唐确实是在走下坡路,但是有玩家在,怎么都给他抬起来了。

——嘶,这么一说,感觉有点爽!

——所以我一直说这个游戏非常尊重玩家,要是背景设置在盛唐,虽然可以见到李杜王孟,但是玩家还真没那么重要,做不了主角。PS:这里的盛唐指的是开元年间,别跟我杠安史之乱,杠就是你对。

弹幕议论纷纷的时候,游戏里的玩家其实也感觉挺震撼的。

一百五十多米宽的朱雀大街固然足够让人吃惊,但是这么宽的街上居然站满了人,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了。

尤其是玩家一出场,两侧围观的群众的反应要比之前热烈很多,真有点把玩家衬托成了主角的感觉。

其实玩家之所以走在最后,是因为今天的迎接流程跟他们没什么关系——鸿胪寺和礼部都是来迎接吐蕃使团的。至于安西军,再怎么有实力,也只是大唐的下属机构,除非雁来亲至,否则不可能得到这种程度的礼遇。

所以走在最前面的是大唐使团,中间是吐蕃士团,安西使团被安排在最后面,一看就是捎带的。

不过很多玩家根本没意识到自己是被捎带的,自信地觉得越是重量级的任务越晚出场。

这会儿百姓的反应,也从侧面映证了他们的想法。

所以玩家一个个都兴奋极了,面对人群的热情,不自觉地就开始挥手示意。

然后就有人没忍住整活了。

这种大场面,不搞点事情都对不起玩家的身份。

何况他们的表演还得到了如此热烈的回应。

看着那个被鲜花香囊砸了一身的玩家,其他人顿时也蠢蠢欲动,脑子里都是什么掷果盈车、看杀卫玠。这样历史性的一幕,不仅会被视频记录下来,供后来的玩家和网友们品评,也会长久地留在许多长安城百姓的记忆里,这不得来点名场面?

头回登场,必须要给长安百姓亿点小小的玩家震撼。

说不定就有哪个躲在角落里围观的大唐文人,给他们写成诗文传播出去了。

但是这个活也不能随便整,那些插科打诨、博人眼球的举动都太轻浮、太不正经,不符合现在这个场面,估计只会起到反效果,反而会影响“天兵”的逼格。

可惜了,之前光是为马上就要进入长安城而兴奋,怎么就没想着提前彩排一下呢?

主要当时没想到会来那么多人,长安城的百姓太热情了。

好在眼下也不是没有办法,毕竟现成的可以参考的例子太多,阅兵都不提了,哪个玩家学生时代的时候还没走过运动会和军训的方阵呢?

现在来不及搞表演,强行搞了也不够整齐好看,那就只能喊口号了。

该喊个什么好呢——

唐一时刻留意着玩家的反应,一看就知道后面这些家伙没憋什么好事。

不过她也算是习惯了,甚至提前做足了准备。

所以使了个眼色,跟在她身后的四个玩家就从绑定物品栏里取出一面旗帜,“唰”的一下展开,将之披在了身上。

红旗在风中翻卷,露出上面用金线绣成的、大大的唐字。

后面的玩家得到了提醒,立刻跟着照做。

这面旗帜系统商城里只售1文钱,绑定也只需要花1声望值,所以几乎每个玩家都配置了。

雁来之所以这样安排,一是想着出征的时候可以沿途插旗子指路,彻底杜绝玩家走丢的情况,二也是考虑到玩家不可能都那么安分,总有人想往外跑,拦也拦不住,随身带着这么一面旗帜,至少可以表明身份。

人人身上都携带,这旗帜很快就会成为“安西军”的象征,而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安西军的旗帜,那么哪怕是落单的玩家,只要亮出旗帜,就能证明身份、取信他人。

等到将来安西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广,说不定光是一面旗帜,都可以庇护很多人。

当然后面这一点想得有点远,但是现在安西军需要频繁与其他势力接触,确实需要一个能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安西军”的标志。

玩家或许不太需要这个,但安西军地盘上的那些原住民会需要。

不过雁来也没想到,唐一会在这个场合用上它。

但还没完。

在唐一的带领下,五十几个身披红旗的玩家,又唱起了安西军的军歌,“青海长云暗雪山——”

歌声极有穿透力,很快就压过了所有的声音。

或者说,听到这歌声的百姓,不自觉地都安静了下来。

太常寺的交响乐团也不愧是官方机构,反应非常快,立刻就将演奏的雅乐改成了这支曲子,没让音乐和歌声脱节。

王昌龄的这首诗曾经风靡一时,即便已经过去那么久,京中也还时常传唱。所以第二遍时,人群中就开始有人跟唱,开始只是零星的几个,然后越来越多,渐成规模。

到最后,那歌声已经与玩家的声音融为一体,再难分辨了。

长安城人口近百万,即便是一百五十米宽,五千多米长的朱雀大街,也站不下这么多人。有不少人另辟蹊径,另寻能看到热闹的地方。所以此刻,安仁坊的荐福寺塔上,也站满了围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