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412)

怎么西域那犄角旮旯也有人主动去?

要知道,大唐官员就算被流放,多半也只是流放到湖南、四川、广西一带,比如“二王八司马”,基本都是被贬到湖南一带。刘禹锡第二次被贬播州,也就是贵州遵义,柳宗元还认为播州太偏远,要主动跟他换呢。

最严重的,也不过是被贬到岭南。

跟西域比起来,岭南那也算是中国腹地了。

不过已经知道了结果,再去倒推原因,倒也能够找到一些说法。

李纯登基之后几次用兵获胜,就已经让朝野之间的武风渐长,安西军的回归,更是将这种风潮推向了顶峰。

尽管天兵看起来不像是大家印象中的强军的模样,但他们的强大却不容置疑。

慕强本来就是人的本能,何况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五十年里,大唐所受的屈辱实在是太多了,如今终于有了一支能够力压吐蕃和回鹘的军队,眼看就能一雪前耻,朝野之间的热血之士又怎么可能不倾慕、不向往?

况且,身在朝中的官员不喜欢安西军带来的强大压迫感,但普通人却欣喜于天兵给长安城带来的安定祥和。

别说他们不清楚雁来在那场宫宴上的举动,就算知道,估计也只会拍手称快。

宦官不是什么好东西,宠信宦官的皇帝当然也不会一点错都没有。

不畏强权,甚至不畏皇权,本来就是文官集团极力主张的一种精神,他们没把雁来划分在自己人里,所以不认可她的作为,但外面的人可不会想那么多。

所以安西军的名声,还真没有雁来想的那么坏。

再者说,吏部的官员不愿意去西域,是因为他们本就已经身居要职,可朝中还有无数在不起眼的官位上蹉跎时光,既不能施展抱负,也没法指望升迁的边缘人士,总有人想放手一搏。

投笔从戎、建功立业,本来也是大唐文人的升迁路径之一。

有了这种种考量,来报名的人虽然仍不算多,但长安城上百万的人口,总能凑出一些的。

跟雁来想的不一样的是,来报名的,更多是热血的年轻人。

就算去了西域没什么作为,大不了就是浪费几年时光嘛,反正他们还年轻,浪费得起。何况留在大唐也不可能立刻就身居高位要职,还是要熬资历,在哪里熬不是熬?

大家都是读着各种边塞诗长大的,甚至自己也会写,现在有机会去看看真正的边地,自然令人意动。

要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大多数人估计也就是想想,很快就会打起退堂鼓。但听说有其他人也报了名,就会觉得这个选择没错,从而更加坚定决心。

于是,在玩家放弃关注此事之后,报名人数悄然破了百。

……

雁来暂时不知道这些,她正在跟礼部官员和吐蕃使臣一起确认会盟的各项条款。

这次会盟本来就是安西军一手推动的,在大唐和吐蕃都深刻地了解了天兵的实力之后,虽然还是会在一些细节的地方扯皮,但总体来说推进得还算顺利。

等雁来到了长安,事情更是迅速敲定,就连过年都没有耽误功夫。

现在只需要再做最后的确认,定下会盟的时间和地点,大家就可以各自准备起来了。

在会盟文书上签下名字,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耗时日久的谈判工作终于结束了!

雁来抬起头,就见吐蕃使臣论芒杰正看着自己。

她坦然地回了一个笑脸,朝对方伸出手,“愿两国情谊长存。”

论芒杰愣了一下,试探着握了握雁来的手,笑叹道,“雁帅胸襟广阔,令人钦佩。”

雁来微微一笑,“大论谬赞了。”

她大致能猜到论芒杰在说什么。

这家伙到了长安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就连使团的成员也被他约束着,很少出门。要不然,按照吐蕃人的脾性,到了大唐,不耀武扬威一番是不可能的。

很显然,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要不然,他们就要正好撞在玩家的刀口上了。

他们没动,玩家的精力自然就放在了长安城内的那些不法之事上,直接跟大唐的权贵们对上。

论芒杰大概很想看到安西军就此跟大唐朝廷翻脸,但雁来虽然对皇帝也没有表现出多少敬意,却始终恪守作为臣子的本分,行事并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应该让他很失望。

论芒杰还想说什么,那边徐复已经凑了过来,“陛下今日在宫中设宴,庆祝会盟达成,两位可要先回去准备一番?”

眼看谈话进行不下去,论芒杰便干脆地朝两人告辞,先走一步了。

雁来见状,也要离开,徐复连忙把人叫住,“不知雁帅何日离京,下官也好备酒相送。”

一看他的脸色,雁来就知道这并不是他自己要问的,她也没有为难对方,想了想,答道,“等吏部选官结束吧,到时候我一并把人带走,省得他们自己上路。”

徐复松了一口气,吏部那边显然也很懂事,只给了十天的报名时间,很快就能结束。

他笑着道,“雁帅思虑周详。”

其实心里也怀疑雁来是怕有些人临到头又反悔,跟天兵一起上路,就由不得他们了。

从皇城出来,雁来远远看到张贴公告皇榜的地方有两三个人正在盘桓,不由微微摇头。论坛上的帖子她也看到了,不知道最后能招到几个人?

玩家还从她这里拿走了不少辟书,挨个去给他们知道名字的历史人物送,甚至还有几个玩家跟着回家探亲的李贺去了洛阳。

作为大唐的东都,洛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玄宗之后,已经没有皇帝巡幸洛阳,但是那边的宫殿一直都在修缮维护,也有一整套分司东都的朝廷班子——跟大明朝的南京六部一样,基本都是给官员发配或者养老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