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468)

好在这时候,仪式也结束了,雁来光速撤退,总算从那种脚趾扣地的处境里脱身出来。

然后马不停蹄地招呼于阗国的权贵们去开会。

既然效果那么好,当然不能浪费,趁现在他们脑子都不太清醒的样子,赶紧把事情定下来。

开会倒是不需要雁来费心,她只需要坐在首位充当吉祥物就行了,自然会有玩家去向其他人宣讲安西军的各种新政策。

总体来说,这些权贵不仅会损失一大笔利益,还会失去很多之前享有的特权——前者在他们的预料之中,后者就有些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了。毕竟损失的利益可以设法填补回来,特权却是他们的存身之基。

千百年来,不管占领西域的是哪个势力,对他们这些西域诸国,采取的都是自治政策。像于阗这种拎得清,始终听老大指挥的小国,更是能得到最多的优待。

但现在,安西军要插手当地事务的管理不说,甚至还要剥夺他们身为贵族的种种特权。

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的听完所有的政策,所有人还是既惶恐又愤怒,纷纷从宗教的狂热之中清醒过来,转头去看尉迟健。

如果说其他人只是割肉割得比较多,那身为于阗王的尉迟健,就是连骨头都被抽走。一旦答应下来,他这个于阗王也就名存实亡,跟普通的闲散贵族没什么区别了。

而按照安西军的说法,这其实已经是优待之后的结果。

这个瞬间,尉迟健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早知道会是这样,他当时还会如此积极主动地向着安西军靠拢,甚至不惜发起叛乱、反抗吐蕃吗?

可惜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如果,而现在的他,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虽然安西军好声好气,表现得十分尊重他们,但也明明白白地说了,他们若是不愿意接受,就只能带着愿意追随他们的人马离开这里,去自谋出路。

最后,尉迟健还是拿起笔,在属于自己的那份文件上签上名字,又盖上了于阗王的印章。

或许,这就是他以于阗王的身份发布的最后一份文件了。

尉迟健表情沉重地收起那枚象征着国王权柄的印章,心里的情绪复杂得连他自己都难以分辨。

然而就在这时,玩家取出了一份新的文件递给雁来,而雁来则站起身,将它递到了尉迟健手中。

尉迟健一愣,低头看去,却见这是一封聘书,他身上安西四镇节度副使和于阗镇将的官职都保留了下来,只是去掉了毗沙府都督,又加上了一个于阗观察使。

他抬头看去,就见雁来微笑道,“我年纪轻,还要仰仗大王扶持,承担起管理于阗的责任来。”

尉迟健缓缓吐出一口气,终于露出了一个笑脸,“承蒙雁帅看重,敢不竭诚用命?”

除了尉迟健,其他人也都领到了一份聘书,各有官职。

大殿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了很多。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官职未必有实权,而且肯定还要受到安西军的节制,但是这个身份不仅能帮助他们融入安西军,还能成为新的安身立命之基,已经足够安抚他们。

会议结束,尉迟健本来已经准备了盛大的酒宴,要招待雁来,但她直接拒绝了,根本没有在于阗停留,直接出发去了下一站。

听说是要在葱岭也布置一个召唤阵,以便天兵能够随时抵达那里。

第155章 “我观雁帅行事,似有王莽之志。”

“呼——”目送雁来离开,尉迟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其实雁来话不多,仅仅只在关键时刻表态,但不知为何,他仍然能够从她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传言里都说,能够召唤天兵的她也好,被她召唤来的天兵也罢,身在人间,就只是普通的凡人。

但真正见到人之后,尉迟健只想骂一句传言误人。

天兵不可能只是普通人,她更不是。

“大王。”身边的王后提醒了一声。

雁来已经走远了,但尉迟健这个于阗王一直站在这里,其他人也不好离开。

尉迟健回过神来,转头看向身后众人,“都回去吧。”

“大王……”有人欲言又止。

很显然,虽然已经签署了自己的那一份文件,同意了安西军提出的条件,但是他们心里并不真的服气,还想再挣扎一番。

“回去吧。”尉迟健加重了语气,视线扫过每一个人。

他这是在委婉地表态,不管他们想做什么,他都不会参与,更不会支持。

他虽然保留了于阗王的名号,但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就像是大唐的虚爵那样,只有待遇和俸禄,没有国土,也没有实权。自然,他也就不需要再继续承担身为于阗国王的责任。

刚刚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他感觉难以接受,但现在,他又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尉迟健是在危难之中,紧急被推上这个位置的。

于阗国的王位传承,情况也有些复杂。原本于阗国王是他的伯父尉迟胜,安史之乱发生时,尉迟胜亲自率军,跟安西、北庭行营一起入中原平叛,之后就一直留在大唐,将王位禅让给了弟弟尉迟曜。

这其中,几分是不愿回到局势混乱的西域,几分是想用王位来补偿弟弟,大概只有尉迟胜自己知道了。

总之,尉迟曜虽然继承了王位,但并不打算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在大唐国内稳定之后,上书请求将王位让给侄子尉迟锐。

但尉迟胜再一次拒绝了,他认为尉迟锐在长安出生长大,并不熟悉于阗国的风俗和事务,而弟弟尉迟曜却管理国事多年,劳苦功高、百姓诚服,因此“固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