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看,她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敢情玩家是真不怕浪费声望值,居然万里迢迢,给长安和洛阳的名人们都送了一份福袋,至于西域的自己人,就更不会落下了。
郝主任已经走了,这里没人,雁来将一首首诗作摆在桌上,慢慢欣赏。
不知道这里面有几首能流传到后世。
虽然她现在应该也不需要靠名人赠诗才能青史留名了。
不过还是要继续努力,争取能在史书里单开一章!
……
虽然护送阿史那古丽雅(葛逻禄版)的队伍还在路上,但因为这件事是在直播间里发生的,事情又颇具戏剧性,所以玩家之间已经传遍了。
这会儿论坛上讨论的都是什么时候出兵,多久能打下来。
无论任何时候,开疆拓土、扬威国外,都是十分振奋人心的。
虽说距离开战估计还有很久,但是长安城里的玩家表现出来的异样兴奋,还是被俱文珍领导的大唐版东厂注意到了。
玩家聊天是从来不避开NPC的,除非当面说人坏话。所以很快俱文珍就得到消息,西域又有异动,安西军好像要跟葛逻禄开战。
本来大唐在西域驻兵就是为了应付这些异族,会起冲突才是正常的。但这可是天兵!葛逻禄才多大点地方,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就能彻底平定,安西军的势力又要大涨了。
俱文珍想到这里,不由得长叹一声。
就算知道了又如何?西域的事,皇帝和朝廷根本无力去管。再者说,那些天兵要是能把精力放在别处,总比在大唐境内折腾的好,大家都能省点心。
这样安慰完自己,他便站起身,打算去将这消息告知皇帝。
皇帝让他成立这支队伍,就是为了刺探消息,他当然不能隐瞒。只是……在什么都做不了的情况下,究竟是心里有数好,还是蒙在鼓里好?俱文珍也分不清楚。
但无疑,他和皇帝都选择了心里有数。
“义父……”这时,来报告消息的内侍支支吾吾地开了口。
俱文珍一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就皱了皱眉,“有话就说,这是什么样子?”
“……是有个消息。”内侍低头道,“上回义父说要找擅长理财的人,儿子等倒是打听到了一个。”
俱文珍猜测这人选估计有点问题,但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凭他是什么人,只要陛下想用,自然就能用,便笑道,“是什么人,值得你们这样吞吞吐吐?”
“是……是郴州司马程异。”
俱文珍脸上的笑意消失了。
说程异他或许想不起来,说郴州司马,那可是印象深刻。
因为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之一,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也是他俱文珍亲手斗倒、驱逐出京的政敌。
第166章 每一个字都是编的。
和俱文珍一样,李纯也是对郴州司马这四个字记忆犹新。
毕竟这地方还是他亲手点的。
不过四年过去,李纯对当初的事情又有了许多新的理解,心中的芥蒂倒是消了很多。作为胜利者,他本来就可以摆出宽容的姿态,何况李纯是皇帝,再怎么不喜革新派,也不会像俱文珍那样将之视为政敌,防备警惕。
当然最重要的是,跟负责摇唇鼓舌的那些人相比,程异这种实干派没那么敏感,被起复之后想来也不会旧事重提。
所以听俱文珍说他擅长理财,李纯便问道,“可有此人行状?”
“行状”也就是大唐官员的履历,里面会记录一些重点事迹。
俱文珍既然决定开口,自然是做好了准备,递上了程异转迁为虞部员外郎,充盐铁转运、扬子院留后时自己写的行状。
看到革新派给他分派的官职,李纯也就心里有数了。
大唐搞创收本来也没什么新花样,基本上就盯着盐铁专营这两项,尤其是盐,从扬州到京师这一条路上,水陆两道都有专门的转运使衙门负责。不过也确实不需要更多了,盐铁都是日常所需之物,利润丰厚,只不过大部分钱收不上来而已。
安史之乱后,时局崩溃,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大唐启用了不少擅长理财的官员,基本都是把他们派去江淮一代经营贡赋。
既然连革新派也看中程异这份才能,让他负责财税,那就说明此人确实可用。
就像俱文珍想的那样,不管他是什么人,只要皇帝想用,那就能用。
只是这话不好从李纯自己口中说出来。
这一点俱文珍也预料到了,他对李纯道,“吏部尚书、盐铁转运使李巽抱病已久,已经上了数封请求致仕的折子。”
李巽就是朝中最擅长理财的大臣,让他来举荐程异,恰如其分。
“那就让他上书吧。”李纯道,想了想又说,“至于致仕的折子,暂且留中。”
这也算是朝廷给有名望、有身份、有地位的朝臣的优待。因为唐律规定,官员致仕之后只能领半俸,各项在职时拥有的待遇,也会取消,所以为了优待老臣,通常都不会允许致仕,让他们在职位上终老。
当然这种做法也常常为人所诟病,因为这样的官员多半已经不能视事,却还要占着一个位置,就会挡了别人的路。
不过李巽还真不是这种人,他即便在病中,也会定期召见属官,询问各项事务的进展,是个掌控欲非常强的人,上书致仕也只是走个流程,否则御史就该弹劾他恋位不去了。
但他个人的主观意愿是一回事,皇帝会不会给这个面子又是另一回事。
这种时候,他自然不会拒绝帮忙上这道举荐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