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很快,流民们重新回到了校场上,而几个组织逃跑的人□□脆地供了出来,由玩家找地方单独关押。
依旧隐身在屋檐下的少年轻轻咬了咬唇。
他之前注意到的那几个人,还有一个没有被供出来,仍然藏在流民之中。
他迟疑着,但最终还是没有立刻出首。
其实玩家们只是打算把人留着,领了奖励再说,但在少年看来,龟兹城的人实在太过心慈手软,居然这都不杀人,只会遗祸无穷。
自己要是这会儿站出来,也就落到了明处,落到了那些人的眼睛里。
那太危险了。
……
校场上,没事干的玩家们也不急着下线了,守在一旁议论纷纷。
“流民怎么还会跑的啊?就离谱。要是打完仗大家直接下线,回来岂不是人都跑没了?”
“我算是看出来了,这游戏真是半点不能松懈,处处是坑。”
“真实度太高这一点,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那我还是爱多一点,这不也挺有意思的吗?NPC不是简单的走程序,而是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觉得还挺合理的,毕竟这些流民吃了太多亏,都成惊弓之鸟了。他们又不知道留在龟兹城会遭遇什么,想逃出去也不奇怪。”
“这得想办法安抚一下吧?不然回头还是会想着跑,总不能一直把人关着。”
“这怎么安抚?只能等时间长了,他们知道龟兹城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就能安心留下来了。不过我估计还是会有些人想跑的,他们脱离社会太久,回来了也未必能适应。”
第五交响曲听着玩家们的议论声,若有所思。
想了想,他离开军营,登上高高的城楼,在距离军营最近的位置站定。
然后从腰间取下了一支笛子。
这是他在游戏里亲手制作的笛子,调整了很久,音色才达到了想要的标准,为此还在现实里啃了不少资料。
原本的计划,是想录个视频,让所有人知道这款游戏的“真实度”究竟能真到什么程度。不过制作笛子费了很多时间,之后又要练习曲子,视频就一直没完成。
然后吐蕃大军就来了,所有人都在备战,计划自然也被暂时搁置。
但第五交响曲觉得,现在或许正是一个机会。
长笛横吹,指节轻按,泠泠乐声便流泻而出,随风飘散。
城楼下,还在抱膝沉吟的少年一愣,下意识地直起身,抬头向上望去。而有这种举动的也不止是他一个,很快,原本还在忐忑不安、小声议论的流民们,渐渐安静了下来,一个个仰头看向天空。
这一夜没有月亮,满天的星子此时也已暗淡下去,但是东边的天穹之上,已是天光乍破。
玩家们也听到了笛声,注意到了流民们的异样,不过大家都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能互相小声询问,可惜其他人也不知道。
正好有几个玩家站在屋檐下,就在少年身旁。他听着他们的议论,最后还是没忍住,小声说,“这曲子是《折柳》。”
“唰”的一下,四五双眼睛齐齐朝他看了过来。
不习惯被人关注的少年立刻低下头去,有些紧张地抱紧了膝盖。要不是知道这些唐兵人其实很好,心里对他们怀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也不会鼓起勇气开口。但这样被人盯着,他还是下意识地害怕。
玩家们见状,莫名也有些紧张。
一个玩家想了想,从身上摸出一张烤饼递了过去,“这个给你。”
这是跟NPC小孩打交道养成的习惯,给点吃的,他们就会很好相处了。眼前这个流民看起来也还很小,这一招应该有用吧?
烤饼已经凉了,要凑得很近才能嗅到一点淡淡的谷物香味。但就这一点点香味,钻进鼻子里,立刻勾得长时间没怎么进食过的胃部蠕动起来,饥饿的感觉顿时变得极度难以忍耐。
少年用力按住胃部,艰难地将视线挪开,嘴唇嗫嚅了一下,但拒绝的话还没说出口,烤饼已经被塞进了他的嘴里。
“吃吧。”玩家爽朗地说着,人已经在他旁边坐下,“能跟我说说这支曲子吗?你们好像都能听懂?”
少年迟疑片刻,伸手接住了烤饼,珍惜地用牙齿咬了一小块。
他一边咀嚼这来之不易的食物,一边小声作答,“我们这些人里,至少有一半是唐人,另一半也是说唐音、从唐俗的。”
玩家眨巴了一下眼睛,“唐人就都懂音律吗?”
少年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但是在西域,就算是不通音律的人,一定也听过《折柳》。”
“折柳送别!”一个玩家恍然大悟,“这是跟亲朋好友分别的时候唱的曲子啊!西域的唐人都是从关内迁来的,肯定都听过这首曲子,所以才那么流行,人尽皆知。”
“哦,我知道了!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少年双手捧着烤饼,默默打量着玩家们。
他们说话的语气很微妙,更像是在说别人的事,好像他们既不是唐人,也不在西域似的。
可是他们知道《折柳》,知道李白,还能如此自如、如此随意地引用诗句。
说话间,一支曲子已经结束了。
寂静之中,一种怅然的情绪在流民中间传递着。但是不等这种情绪凝聚酝酿,新的曲子已经响了起来。
玩家立刻扭头去看少年。
少年慌忙咽下口中的饼,“这次是《阳关》。”
“这个我知道,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那你说,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