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意外的是,他还会算账。
那些明里暗里的钱粮,从哪里来,去了哪里,如何分赃,他都知晓一些。
也是上面那些人不会防备他这样的小人物,毕竟谁也想不到一个底层苦力还会关注这些。何况他就算知道了又如何?不仅不敢多说一个字,还得主动保守秘密,否则先倒霉的就是他们这帮乡亲。
雁来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感慨,像是麻四郎这样的人,若是在现代,早晚都能出头,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根本不可能。
这个时代,权贵就是权贵,士族就是士族,奴仆就是奴仆,漕工就是漕工,农民就是农民……他们是如此,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是如此。
也许个体有升沉起落,可是阶级和出身是永恒不变的。
……
相较于担心停工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最终导致他们的生活出现变化的漕工,船上负责运输这批漕粮的官员和士兵,反而没那么着急。
漕工是手停口停,承受不起任何一点风险和变动。
但对这些负责运输的人来说,失期固然固然可怕,却未尝不能成为他们再捞一笔的机会——好好的漕粮每年都要沉个三五船,何况这回是被天兵拦下来了,有现成的理由?
受罚肯定是要受罚的,不仅会挨板子,可能还会被要求限期补上损失。但补不上,也就只能一直拖下去,等什么时候朝廷蠲免逋赋,也就一笔勾销了。
给公家办事,那么用心做什么?像他们这样的人,又不指望升到京城去,当然是给自己捞好处要紧。
所以除了派人送信,上报朝廷之外,他们表现得十分冷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方面的回复迟迟不到,玩家这边也没有放他们走的意思,船上的人也开始着急了。
上面说的那种,大家一起上下糊弄的情况,是在大部分漕粮正常解运到京城的情况。朝廷需要人办事,就不会深入追究,毕竟吃了好处的并不是哪个人,而是这条路线上的所有人。
但问题是,今年因为要清丈,秋税收得很晚,这是第一批押解入京的漕粮。
要是一粒粮食都没法入京,朝廷就是想不追究也不行了。
皇帝和高官权贵也是要吃饭的。玄宗之前,年年都要巡幸洛阳,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关中人口暴增、供粮不足,所以皇帝只能带着文武百官去洛阳,还有个词叫“逐粮天子”。
开元年间梳理漕运,用各种方式增加关中的粮食储备,才缓解了这种尴尬的情况。
开元二十四年之后,玄宗再没有巡幸过洛阳。
所以每年的漕运,就是朝廷关注的重点。
这会儿天气已经很冷了,继续耽搁下去,等到河面进入冰期,船运会变得更加困难,到时候粮食送不到,事情会怎么解决不好说,但是他们这些人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最关键的是,运粮船落入天兵手里,他们根本不可能有机会做手脚,想用其他手段弥补损失也不可能了。
船上的人还只是着急,岸上却已经是鹤唳风声、人人自危。
玩家一动手,就将他们私底下的那点事情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这种事情,朝廷没法查,难道是因为没有能力调查,或者他们贪腐的手段太过高超吗?
不过是因为上上下下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利益网络,有人在朝中替他们遮掩、隐瞒、周旋而已。就算皇帝真的要查,也只能用下面的人,那就又给了他们操纵的机会。
最后顶多推出来几个替死鬼,然后又继续天下太平。
实际上他们做的那些手脚,没有任何隐秘性可言,甚至还有专门的账本。
没有感觉到一点难度的玩家:“……”
就很难评。
再说一遍,大唐吃枣药丸!
雁来看到这些账本,也是忍不住再次确认了自己的想法:就算让玩家乱来,也总不会比这更坏了。
朝廷的问询就是这时候到的。
雁来干脆让他们把账本带回去了。
……
使者快马加鞭,很快就将账本带回。因为是以朝廷的名义下发的问询,所以皇帝还是召集群臣,一起来听天兵的回复。
好消息,确实算得上是误会,天兵此举并非针对朝廷。
但是看到账本,众人的心情又实在轻松不起来。
这只是一个地方的账本而已,上面的数字已经触目惊心,整条漕运线路到底吃掉了多少钱粮?
李纯最生气。
这可都是他的钱粮!
他之前只听下面的人说税要收上来很难,要运到长安更难,却没想到,原来是这种难。
朝廷绞尽脑汁地开源节流,拿着那一点有限的钱粮左支右绌,连他这个当皇帝的想花点钱,都要宪臣反复上书劝谏,结果不是没有收到赋税,只是大头都落到别人的口袋里了?
这种事情绝不是一两个人能办成的,朝中必定有人替他们遮掩。
想到这里,李纯看向众臣的眼神已经变了。
他们是能力不足,这么明显的事都查不出来,还是自己也拿了好处?是其中一些人拿了好处,从中遮掩,还是所有人都拿了好处,只瞒着他这个皇帝?
李纯对朝臣本就不多的信任,再次变得岌岌可危。
朝臣是如此,宦官就清白吗?
这一刻,作为皇帝的李纯又感受到了那种作为孤家寡人,周围没有一个人可以信任的凄凉与恐惧。
李纯强忍着身体上的不适,视线如刀一般,从眼前每一个臣子身上扫过。
就在去年,天兵出现之前,李纯还以为自己手下的朝廷,比祖父、父亲在时要好得多,堪称君明臣贤,未来大有可为。然而不过短短一年时间,玩家轻易地剥掉了那层掩盖在一切之上的华丽伪装,露出了内部丑陋不堪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