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如火如荼的船舶出海相对的,是同样热火朝天的挖煤和晒盐。
虽然听起来没有那么时髦,但是这两样都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去年玩家还在扩张势力,来不及做点什么,今年他们已经将大唐每一寸土地探索过了,各地的物产和矿藏全都了然于胸,自然就想做点什么了。
这个时代的人太少,而各种资源的储备又太过丰厚,大部分甚至都没能被探测出来,开发当然也很简单。
其中挖煤比较的简单一些,因为大唐还没怎么开始利用这种资源,朝廷对此自然也没有任何规定,可以任由玩家折腾。
倒是盐,在大唐是官方专营的产业,为此还特意设置了盐铁转运使、扬州大都督府以及淮南节度使等机构,每一年都能为大唐提供四五百万贯的收益——差不多占据了每年岁入的一半,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可以说,正是盐政挽救了安史之乱后糜烂的局势,让大唐国祚能再续一百五十年。
但在玩家看来,大唐的盐政简直就是在乱搞。
首先,两税法的核心是量出为入,没错,不是看能收到多少税,然后去规划怎么使用它们,而是先算算今年要花多少钱,然后再将这些钱摊派下去。
钱又不会自己变多,要多收税,就只能多盘剥。
盐税涨一点、户税涨一点、田稅涨一点……分摊一下,听起来好像也没有加很多,可是普通百姓本就是算计着每一个铜子过日子,承平年月还好,只要出现了战争和灾情,百姓的日子就很难过——而中晚唐时期,天灾人祸几乎是年年都有。
不过如果只是临时加税,那百姓咬咬牙,勒进裤腰带,过了今年也就好了。但更可怕的是,这东西就跟物价一样,涨起来容易,但几乎不会再降回去。
现代有宏观调控,保证米价、菜价和肉价不会波动得太离谱,大唐其实也有。
但以朝廷如今对各地的掌控力度,这些规定基本就是一纸空文,也就是免个逋赋,顶多再赈济一下关内道的百姓,更多的就无能为力了。
说回盐税,因为加加减减全凭朝廷的心情,盐价自然很难稳定。更何况,从两淮将盐税解运京师的耗费也要平摊到盐价之中,这官盐自然也就贵得大部分人都吃不起。
私盐便应运而生。
然后又反过来冲击官盐,导致盐税更难收,盐价只能继续涨。
这种从根本上就有问题的制度设计,后面来再多经济方面的能臣干吏,也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打补丁,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就算是玩家,面对这一团乱麻,也无从解起。
想要解决问题,最好还是让朝廷这边配合。毕竟玩家虽然对大唐各地有了实际的掌控权,但终究还是差一份名义。
可是想也知道,无论是李纯还是朝廷,都不可能答应。
朝廷也就只剩下这个名义了,要是连这也对玩家开放,那朝廷就直接变成一个摆设了。
更何况雁来要插手的还是盐政。
这让朝廷实在不能不警惕,毕竟这已经不是雁来头一回从他们的口袋里抢钱了。
第一次是改革税收,田稅和户税都被玩家降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朝廷自然也很难从中获得什么利益,甚至按照之前的消耗来算,想要将各地收上来的钱粮解送京师,还得倒贴钱。
当然,在玩家清查过一遍漕运之后,路上的耗费倒是下降了很多,但运输反而变得更难了。
——这一路的协调和调度是非常复杂的,没有好处的事,谁愿意出力?
但这事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办,毕竟漕运是国之命脉,不仅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更重要的是还关系着关中数百万百姓的口粮。
粮食要是运不进来,那是真的会出事的。
第二次就是茶叶。
茶和酒都是德宗朝才开始由官方经营的,每年都能各自收上来几十万的税。跟盐税比起来不多,但对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来说,也绝不是一笔小钱了。
玩家改良的炒茶法,出品的茶叶质量更好、数量也更大。
玩家虽然打算自己开茶山,但种下去的茶树都还是小苗呢,暂时没有出产,按理说,现在的产量应该是固定的,其实不然。
以前采茶只能在清晨,现在却是整天都能采了,产量自然就有了大幅的提升。
如此一来,也就对原本的茶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尤其玩家还直接将茶叶卖到了回鹘和吐蕃,而这以前都是朝廷的生意。
这两方面的利益受损之后,现在盐政已经成为朝廷手里唯一的一张牌了——朝廷的尊严,其实也是钱撑起来的,所以这笔钱,他们绝对会严防死守,不允许天兵染指。
听完官方玩家这一番分析的雁来:“……”
她之前还真没注意,现在才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已经把朝廷逼到了角落里。
虽然雁来觉得自己是来加入这个家的——“大唐”这两个字,不管是对她还是对玩家,都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雁来暂时不想换掉,所以朝廷虽然很烂,制度虽然到处都是问题,她也还是想尽力抢救一下——但朝堂上下可能不这么认为。
“所以现在怎么办?”她问郝主任。
“这要雁帅你来拿主意了。”郝主任却把皮球踢了回来,“这一步,进还是不进,只有你能决定。”
进,已经走到绝路的朝廷可能会彻底投降,但也可能会奋起反抗。
虽然他们的反抗最终不会成功,但终究还是会带来很多坏的影响,而且,撕开了表面那一层和谐的假象,再想重新弥合,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雁来想要继承“大唐”这块金字招牌,难免有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