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34)

不进,那就仍然保留着转换的余地,继续走徐徐图之的道路。

这是路线问题,所以郝主任她们不会替雁来做选择。

……

雁来也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打算用老办法,先出去走走,看看各地的盐价和盐政的现状。她相信,到时候,答案或许就会自动浮现在她的心里了。

跟一般的决策者比起来,雁来确实是幸运的。

就比如李纯吧,他就算离开皇宫,这辈子也不可能真的看到百姓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里那种皇帝身边只带着三五个人就去微服私访的事,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皇帝出行,哪怕是微服,明里暗里也必然会有无数人随行保护,并且提前将一切可能会造成影响的阻碍都清理掉。

所以,有时候也不能怪一些官员走到高位之后,就再也看不见民生疾苦。

他们可能真的没机会看见。

这样做出来的决策,有偏差乃至失误,也就很正常了。

史书上记载过一个与李纯相关的故事,说是有地方官员上奏当地遭了灾,请求朝廷减免赋税。但后来有宦官到当地公干,回来告诉皇帝,那边根本没遭灾。

李纯对着身边的宰相抱怨,宰相则答道,在不能判断真假的情况下,对于灾祸应该宁信其有。万一是真的,百姓就能以此求活,就算是假的,朝廷也不过损失一些钱粮而已。

史书记载这个故事,大概是为了体现皇帝的勤政爱民。

但雁来只看到了管理的混乱。

宰相明显是在诡辩,身为主管者没有核实下面报上来的消息,本来是失职,结果被他这么一说,倒成了体恤百姓了。

然而李纯因为立了善于纳谏的人设,再加上身为皇帝没法亲自去当地考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说法。

而雁来,随时都能走出去,看到真实的世界。

雁来在一天之内将整个大唐的东西南北都逛了逛,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是也对具体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盐运的重点只在江淮一带,因为对偌大的大唐来说,能吃到海盐的其实也只有东南各地,其他地方更多还是吃湖盐、井盐。

所以地方不同,当地的盐市情况也大不相同。

但总体来说吃盐都挺难的。

而且并不是像雁来想象的,越是穷困的地方越难——穷困的地方当然很难,毕竟连游商都很长时间才去一次,但就算是在扬州这种紧邻海盐产地,又繁华富庶的大都市,盐价也并不低,私盐同样猖獗。

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养蚕的人穿不上绫罗绸缎,种地的人吃不上大米白面,煮盐的人当然也吃不上精细好盐。

那些都是要拿去交税、换钱的。

“我决定了。”这天晚上,风尘仆仆从外面赶回来的雁来站在郝主任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要把更先进的制盐法直接交给朝廷。”

“做好事不留名?”郝主任似乎并不意外她的选择,笑着调侃道。

雁来纠正道,“做好事是做好事,名还是要留的。”

她相信,不需要特地去宣扬,大家也都会知道,这新的制盐法是天兵拿出来的。百姓的感激会向着朝廷,也绝不会忘记玩家。

说笑完了,郝主任也认真地分析道,“其实这样也好,朝廷里还是有真心想做实事的人的,借着这个机会,也可以筛选出一批可用之人,将来……”

将来雁来肯定用得上,不过这话现在不用明说。

其实如果彻底撇开朝廷,这事也很容易。反正她们晒自己的盐、卖自己的盐就完事了,等官盐被冲击到维持不下去,彻底垮掉,她们就能自己来制定规则了。可是这样一来,中间势必会有一段时间的动荡。

反倒是现在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有天兵从旁监督,不用担心新式制盐法带来的利益没法落到普通百姓身上。

至于玩家,虽然损失了一点利益,但是在游戏里,大家在意的本来也不是金钱上的得失,他们想赚钱有的是办法,更看重的是切实地给游戏世界带来改变、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成就感。

在整件事里,朝廷获得了钱,百姓能吃上盐,玩家得到了成就感,雁来则是收获了人心。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虽然李纯并不这么认为。

……

玩家的效率一直很高,雁来这边做出决定,当天制盐相关的资料和奏折就都被送到了李纯的案上。

李纯最近的情况还是没有什么好转。

但他对处理政务的热情,反倒是越发高涨。

大概在当下这种窘境里,这是唯一能让他感觉自己依然是个能掌控一切的皇帝的事。

不过,他的精神确实大不如生病之前了,所以也免不了让身边的内侍帮忙念奏折甚至批奏折。

为了避免这些人揽权和搞事,李纯干脆每隔几天就将身边伺候的人都换上一批。然后他奇异地发现,虽然每天守着自己的都是不太熟悉的人,但他反而感觉更安全了。

毕竟如此频繁且随机的调换,就算真有人想收买,也不知道该买谁。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这些人都不甚明白他的脾气,伺候起来自然也没那么令人满意,但李纯反而更有安全感。

像俱文珍那样处处周全圆融的人,才真要小心。

是的,包括俱文珍本人在内,所有人都看出来了,皇帝正在疏远他。

不过这并没有在宫里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皇帝现在谁都不宠幸,其他人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根本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