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752)

以往最让朝廷头疼的就是天兵,现在天兵成了自己人,头疼的问题立刻就消失了,连带着原本同样麻烦的藩镇割据、国库空虚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的难题,也都有了解决的希望。

想得很美,不过事情还是要一件件做。

回到延英殿,要议的第一件事是以后的朝会安排。

朝会,朝的自然是皇帝。

大朝在宣政殿外排班,所有品级足够的在京官员都要参与。常朝在紫宸殿外,只有清要官员和宰臣高官参与,称为常参官。小朝则是在紫宸殿内,能进入这里,与皇帝面对面商议军国重事的,自然都是国家肱骨之臣,所谓“登阁拜相”的登阁,指的就是这个。

除了大朝之外,其他的朝会主要还是为了议事。所以即便是常参官,如果当天没有要奏禀的事务,也可以不参加。

现在皇帝病倒了,按理说朝会可以免了,议事就直接找雁来。

但皇帝这才倒下,就有人编排雁来发动宫变、软禁皇帝,若是长久不开朝会,谁知道又会冒出什么牛鬼蛇神?

雁来知道,明朝那些皇帝不上朝的时候,是宰相领着百官去站班,拜一拜根本没人的御座,然后就各自回去干活。

按理说,现在他们也可以比照这个来——很多人以为自己敬慕的是皇帝,其实只是皇帝所代表的皇权,有时候,一把椅子也能做这个代表。

但雁来实在不想自己也每天折腾一回,就道,“大朝会还是一切如旧,在殿外站班礼拜便是。常朝就不必了,每天安排两个常参官到蓬莱殿去侍疾,如何?”

至于小朝会,当然是来延英殿跟她开,不然怎么叫暂摄国政?

众人本来担心她隔绝内外,他们就彻底不知道皇帝的状况了,听她主动说让常参官去侍疾,也就满意了。

果然不愧是天兵之主,行事也跟天兵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明明作风颇为出格,可是细看就会发现,她并不似一般的权臣那样霸道、专断,反而处处都在规矩里。

这种“规矩”,能让他们感到安全。

所以大家来的时候满心疑虑,散去时步履都轻松了几分。

众人各自回衙,几位宰相和户部的官员留则了下来,继续昨天因为李纯晕倒而被打断的议事。

说是商议盐税,其实真正要议的是国用不足、府库空虚的解决办法。

所以那份改革盐税的建议,众人毫无疑义地通过了——天兵要做的事,他们还拦得住不成?

然后户部就开始哭穷,今年这都九月了,度□□边已经在做明年的预算,花钱的地方不会今年少,收入却锐减了,眼看连官员的俸禄都快发不出,只能求雁来给个解决的办法。

雁来早猜到他们要把这事推给自己,也不惊讶。

不过她当然也不可能让玩家来填这个窟窿,便笑着道,“我也没法子变出钱来,倒是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先说出来,咱们几位斟酌一番,看看是否可行,如何?”

她把话说得如此客气,反倒叫其他人不安起来,“您说。”

“昨日陛下给我赐了宅第,我住进去了才知道,那宅子已经空置了许久,瞧着倒是维护得很好。问了人,说是工部会定期检查修缮。”雁来道,“我不免就想,像这样的宅子,京里不知还有多少,一直白放着,只是耗费检修的财物,实在可惜了。”

众人不意她会从这里说起,心下倒是已经生出了几分猜测。

这些宅邸的所属权,其实是很模糊的。

说是属于朝廷吧,但上到宰相下到京兆府,都没资格处置;说是属于皇帝吧,他也用不上,通常都是赐给在任的高官重臣住。

但朝堂上的高官重臣都是有限的,有些自家就在京中有宅子,所以需要赐第的情况也不多,只能一直空着。但万一皇帝要赐第,总不能圣旨下了再派人去修整,所以工部这边时不时就得派人去看看,维护一番。

这么做自然是空费钱财和人力,朝堂上也不是没人发现,只是都不好提。

顶多是在修缮上弄些花巧,尽量节省一些,但究竟也有限。

听雁来的意思,却是要利用这些宅邸来做文章,增加朝廷收益了。

这样的事,也只有她能做得。

众人虽然觉得一上来就碰这个,容易犯忌讳不说,还容易得罪人,但现在填窟窿要紧,再者天塌下来也有高个儿顶着,先让她折腾一下,成了自然最好,就是不成,要是雁来能够明晰这些宅邸的产权,将它们划归国库,也不算白费一回事。

不过也有人提醒道,“这些宅邸都是官有的,可不能出售。不知雁帅打算拿它们做什么?”

雁来笑道,“不出售,至于做什么,现在还不好说,先命人统计一番,两京内外有多少这样的宅子,都有多大,现在是什么情形,才好说下面的。”

顿了顿,又说,“唔……也不单是长安城里的宅子,那些官有的田产、庄园、行宫之类,也都统计一下吧。”

她这一句话说得轻飘飘的,却是让听的人都心头一紧。

“这……”李夷简皱眉道,“庄园、田产也就罢了,行宫……是否有些不妥?”

“难道现在这样就很妥贴?”雁来反问,“我虽然不懂诗,却也听过几首坊间传唱的写华清宫、连昌宫、上阳宫的诗歌,虽是抚今追昔之意,却也不乏感慨宫阙倾毁、园林荒芜的句子,说出去很好听么?”

众人哑然。

雁来看着他们,意味深长道,“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几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