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她嫌弃的不是宦官,而是鱼朝恩程元振这种挟势弄权、有害无益的小人败类,换成蔡伦郑和,雁来肯定会欣然接受。
意外归意外,雁来说出这种话,却没人觉得奇怪。
天兵给人的印象就是爱憎分明、冲动直率,雁来既然是天兵之主,如此行事反而合乎众人的认知。
既然她这么说了,接下来自然那就要考虑该不该移除那两人了。
老实说,在场很多文官都很想大声喊一句“该”。
毕竟鱼朝恩、程元振在皇帝跟前弄权,对付的自然就是朝中的文臣武将,就算没经历过当时的场面,想起来也不免同仇敌忾。
只不过两次开启凌烟阁,第一次的代宗就是把他们塞进去的罪魁祸首,第二次的德宗则是代宗的儿子,不可能更改父亲的旨意,毕竟被他爹一起塞进去的还有他本人呢。
所以朝臣们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根本没机会施展。
如今雁来直白地摆出立场,他们从她又不按常理出牌的打击中回过神来之后,就发现……这事好像没必要反对?
将这两人移出来,感觉凌烟阁的空气都能清新几分,若是凌烟阁里的前辈英灵们泉下有知,想必也会觉得高兴的。
于是这事就在一种别扭又微妙的状态之中通过了。
这还是雁来的提议头一回如此顺利地通过,之前就算是好的建议,也会有人挑挑毛病的,宦官“朝堂公敌”的定位可见一斑。
雁来心情好了,就决定亲自到凌烟阁去祭拜一下前辈们,顺便主持移除鱼朝恩、程元振画像的事。
凌烟阁就在皇城之中,雁来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过来时,已经有不少玩家在这里徘徊了,听说是要移除两个宦官的画像,立刻自告奋勇地表示,让她们来!
原本,图绘凌烟阁,画的其实是壁画,一方面是受到佛教壁画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样也能保存更久。
但原本就二十四个人,后面又加塞进来这许多,墙壁显然是不够用了,所以早就改成了悬挂绢本画像的形式。
所以现在说要移除,那确实是方便得很。
没多会儿玩家就将两幅画像拿出来了。
雁来这才领着众人入内,先烧香祭奠,再一一瞻仰悬挂在墙上的画像。
瞻仰着瞻仰着,雁来突然冒出来一个主意,便对身边的李吉甫道,“大唐建国、守成、靖难、存续,都赖这些贤臣良将。其实还有许多人同样功勋卓著、鞠躬尽瘁,却未能名列其中,着实可惜。”
这话里的意思也太明显了,李吉甫便问,“令君是想趁此机会,考察历代文臣武将,选其功绩卓著者,补录其中?”
“不错。”雁来点头,“只是如此一来,这凌烟阁就太小了。我想着,不如推倒重建,修筑一座高楼,每一层中,绘制一位帝王的画像,再以当朝文臣武将拱卫之,先生以为如何?”
李吉甫想象了一下那样的场面,不由深吸了一口气,“若真能建成,自是古今第一奇观,只是陛下已大唐第十二位君主,如何能建起这么高的楼?”
楼和塔是不一样的,塔越往上越窄,当然就没有足够多的空间来绘像了,楼却是上下统一的。
大唐目前还没有修筑高楼的材料和工艺。
武则天那座九十八米的明堂,实际上也是塔式建筑。
雁来却只是一笑,“十三层而已,让天兵来建就是。你们能建出来吗?”
最后一句是问玩家的。
每一个听到这个问题的玩家都用上了自己最大的音量,异口同声道,“能!”
是时候给大唐亿点来自建筑师的震撼了。
第260章 有些人啊,你不隔段时间给他紧紧皮,他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狭小的空间里,这一声整齐的应答显得很有气势。
耳膜被震得嗡嗡作响,让人有短暂的失聪,但李吉甫确定自己没有听错,雁来刚才说的是十三层。
这第十三层是给谁用的,不问可知。
李吉甫的心跳陡然加快了一些。
如果说,之前他只是因为雁来这个恢弘巨大的构想而震撼,那么此刻,李吉甫的想象有了更加具象的内容。
李吉甫有自知之明,要是只挑拣历朝功勋卓著、有资格名列凌烟阁的文臣武将,他多半是选不上的,毕竟他并未经历过危急存亡的时刻,之前的讨刘辟和平李锜,放在二百年的历史中,什么都算不上。
但如果每朝都能选若干人,那他身为宰相,绝对可以入选。
那么问题来了。
像他这种历仕数朝的老臣,到底该去哪一位帝王所在的楼层呢?
李吉甫之前一直觉得,身后的名声都是给后人看的,不必太过在意,但现在,他觉得还是有必要在意一下——站在雁来身后和站在李纯身后,那能是一回事吗?
虽然还没有具体的判定标准,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若是在两朝的官职和成就差距过大,比如前朝是宰相,本朝直接分司东都去洛阳养老,那肯定会被安排在前一朝。
意识到这一点,李吉甫顿时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也能上六楼了,退什么休,五十多岁正是闯的年纪,他还年轻,至少能再干十年!
他给李纯当了三四年的宰相,在雁来这边怎么也得刷够这个时长吧?
但光是这样也不够保险,李吉甫略一沉吟,就有了决定,朝雁来躬身道,“臣亦曾监修国史,殿下若是不弃,臣愿总领此事,搜寻史籍、排列先后,并寻访先辈子孙,图形写真,以供画师绘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