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贵人之母。”刘氏很是幸灾乐祸,“看来良美人这辈子都当不了贵人了。”她走的是使媚邀宠的路子,贾元春自持端庄,素日碰上了眼底难免流露出一丝对她的轻视和不屑,刘氏心眼不大,以往因身份不足不敢不敬,却将这怨忿记在了心里,此时见贾元春失势,便大胆嘲笑她。
“够了,宫中之事是可以乱传的吗!”姚皇后不怒自威,周成妃被她一眼拿住,心中不甘,却又不敢继续,万一传到圣人耳中坏了自己形象倒不好。瞪了眼含笑立在皇后旁边的吴妃,周成妃忍下心中怒气,朝皇后欠了欠身,“臣妾一时忘形,娘娘恕罪。”
再怎么也是圣人的嫔妃,踩了她圣人也脸上无光。扫了眼忍辱带愁的贾元春,姚皇后告戒道:“雷霆雨露俱为圣恩,不管良美人何等位份,只要她没有犯错,就不许轻贱于她,你们可明白了?”
“是,娘娘。”
“都散了吧。”
有皇后娘娘在就轮不到你轻狂。吴玉琼似笑非笑地瞅了眼周成妃,带着贾元春离开。
第79章 匕见(二)
出了十月,林家陆续收到两封由姑苏寄来的信件。一封是宗族那边有几个举人打算年底进京参加明年的恩科,族长林培宜写信给林海希望他照拂一下。
所谓的照拂就是留心一下,别让这些引领宗族崛起的“种子”在京里不小心“得罪”人,如果林海有时间指导一下功课什么的就更好了。
虽说笼在林氏一族头上的百多年的血咒解了,林海却并不想跟宗族走得太近,一来几代恩怨不是说一声消解就能当不存在,二来,他少年便独支门庭,宦海多年,深知人丁少也有人丁少的好处,树大根深家族庞大,在当权者眼中不是好事。且宗族无奈蜇伏百年,如今能够入仕,其势凶凶,少了世家大族的从容低调,难说是福是祸。
见信里说族里已给进京备考的林家子弟准备好了住处,林海松了口气,林培宜还算有些见识,希望他以后也管得住族人才好。
另一封信是给甄敏的,听林海说了姑苏有族人年后要来京里参加恩科考试的事后扬了扬手里的信,说道:“英莲议亲了,男方是林氏宗族嫡七房里的旁枝,一位双亲皆无自幼跟着长兄生活的十九岁秀才,叫林嘉硕。”
宗族那边的孩子出生命名都是严格按辈份来的,林海算了一下,点头道:“辈份倒还对得上。”
当年姑苏林氏一分为二,东林一脉随□□打天下,虽享爵禄富贵却子嗣单薄,本宗耕读传家固守江南却子孙繁茂,几代下来,年龄相当的至少差两个辈份以上。英莲是甄敏侄女,就带了点林家这边的辈份,跟本宗那边联姻倘若辈份对不上,便很容易被人诟病,尤其是一些极注重礼义纲常的读书人。
甄敏笑觑了他一眼,也知道他是为孩子着想,江南是文风鼎盛,同样的,讲究也多。“他是老来子,其父祖亦非长子,因此辈份高于其他族人。”
因是旁枝,所以家境一般,能支持林嘉硕读书考秀才还是靠的族里帮扶,但要考举人甚至更进一步就不行了。何况林嘉硕还是跟着兄嫂过活,顾虑就更多,不说科考了,光吃穿聘娶就是一大笔的支出。
看完了信,甄敏道:“别的还罢了,这林嘉硕主动提出英莲将来生的二子随母姓继承甄家这点就让人心动。”
当然了,甄士隐也没立即答应,否则不会写信来询问甄敏意见——其实是问林海意见。
除了辈份问题,其他的林海不会多管。
甄敏就多想了些,“就怕那个林嘉硕有别的想法。”
林海瞅了她一眼,慢声道:“就是有别的想法又如何,他还能做出什么有损家族颜面的事来?”最多也就打着通过甄家得到林海帮扶的主意罢了。就是换个人做亲戚,有能力,品行也过得去,林家还能不帮衬着?!
“说的也是。”甄敏自失一笑。
兰祯说道:“不如等幼安他们回来问一下,他们在老家待的久,考生员试又结交了不少朋友,说不定会对林嘉硕有印象。”
林海甄敏点了点头,反正也不急这一时半刻。
用了午膳,兰祯和黛玉一道回了辛夷坞抄书。
古代就这一点不好,容易买到手的只有科考类的书籍,其次便是一些名家游记以及时兴话本,倒是朝廷编纂的一些典籍排最后——这种书没有一定的身份是买不起的。当然了,对林家来说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没能印刷出版的孤本才是最难得的。
能被林家收进珍藏的都是精品,几辈人的搜集数量很多,不过林家人都抄书的好习惯,林海早就整理出了几份预备几个儿女一人一份。
林海如此,兰祯黛玉他们也是一样,哪个人得了本好书,家里没有的都要抄录一本放到自家的里,其他人喜欢的话也可以自己抄录收藏。
——实在喜欢的,兰祯还要备一份放空间里,抄书的时间就更多了。幸好她生而为女,不必花更多的时间去考科举,空间又是个超级外挂,在里面抄书不会有睡眠不足这个问题。
“孔家的书就是多。”黛玉一脸叹羡,小心地翻开抄了一半的书,开始蘸墨抄录起来。
“放心吧,以后都能看到。”兰祯含笑,苏夫人对黛玉的喜爱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还有孔对林赫林灿的态度……那一个关心爱护有求必应啊,司马昭之心了好吗!
黛玉运笔不停,“孔大哥再好也不可能将他们家的书都借给二哥三哥,何况我们,能偶尔看一本已经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