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聊斋之世外仙姝(48)+番外

贾母见林海油盐不入,心中更是不愉,若不是看在女儿份上,以及他握着江南钱脉,她也不必费这苦心提点于他。

林家不识抬举,王家却是机变,她看,王氏给贾琏提的这门亲不错,不仅九皇子十分看重王子腾,甄家在金陵对王子胜多有照顾,连王熙凤本人也是个爽利的美人,娶进来肯定当好管家媳妇。

自己年纪大了,总不能把着中馈不放,精力不济不说,传出去也不好听。放手让二房管家?李纨手段威势不够,镇不住人不说,头上还有王氏这个贪婪的婆婆,最终不是被制肘就是成了王氏的枪杆……让邢氏管?上不得台面。给贾琏娶个媳妇来管正好,这样别人也不好再说她偏疼二房。

“琏儿这次怎么没跟着你回来?眼看都十六了(虚岁),正经该找人家说亲事了,总待在扬州也名不正言不顺。”

林海看了眼面无表情的贾赦,含笑道:“十六岁也不算大,因想着赴今年秋闱,琏儿之前一直闭门温书,才没想着回京。依我之见,不若等他有了功名,这亲事也好说一些。”

“妹夫所言正合我意。”贾赦连忙表态,对贾母道:“秋闱在即,儿子想着琏儿能考个举人回来,他娘在天之灵也能安慰。”

十多年了,这是贾赦第一次在她面前提起张氏。

如果说当年婆婆将长子抱到身边养大是致使他们母子不亲的源点,那么张氏的病亡就是他们母子彻底隔阂的主要缘由。不是她偏心,是贾赦已经不能让她放心依靠。

沉默后,涌上贾母心头的是贾赦特意提起张氏的不悦。

“依你们之见,琏儿是定能中举了?”贾母淡淡的语气里饱含着说不出地讽刺。贾琏好歹也在她跟前养了几年,哪里有读书的天赋?打小儿起,就介日想着顽,稍长点儿的文章前一天方背下,隔个两三天就能忘记一大半。

说贾琏到扬州跟林海学些眉眼高低经济仕途还可信,说他重拾书本……连贾政私心里都觉得他的秀才功名是林海花了大力教导以及疏通了关系的结果,何况贾母跟王夫人。说起来,对贾琏有信心的反倒是贾赦这个没怎么管教过他的父亲。

“琏儿才十六,这次不中,三年后再考也是一样。科举是国家抡才大典,岂是一蹴而就的事,葛首辅当年不也是三十岁才在春闱上占了鳌头么。”贾赦说道,想让他儿子娶王家女,休想!

“他一个承爵的公子哥儿何必去跟那些寒门学子一般受科考的罪。”贾母一字一句地说着,表情明显不快。

她没有看到当她说贾琏是承爵公子哥儿时贾政脸上瞬间僵硬的表情,也没有听见隔间轻微的声响,林海却敏锐地察觉到了。

做了十来年科道官员,又在倾轧严重的江南官场人人紧盯的盐政上游刃有余,林海不仅在察言观色算计人心一道炉火纯青,连耳目都比常人要敏锐三分。

再说贾母这话,不仅贾政还有里头偷听的人听了不快,连他也心生不悦。

科考是国家挑选治国能臣的大典,是天下学子证明自己才学展现自己才干理想的门坎,怎么贾母一说竟似贫寒子弟汲汲营取的途径了!?

要知道林家虽然清贵,到了他这一代却也无爵可袭,只能科考入仕,门风规矩与贾家大不相同,老太太这么说是瞧不上林家了?

“承爵?”贾赦瞅了贾政一眼,嘴角噙着冷笑,“我这个一等将军不也被人骂没出息、窝囊废么,可见光有爵位在身也没用,到底还该有个功名才能光耀门楣,我看珠哥儿就很好,琏儿很该向他学习。”

贾母听他这么说,一时无言以对。她知道这话是怎么来的,有她私下骂贾赦的,有下人暗里流传的……其中不无她和王氏的纵容。以前是为了打压大房,现在她却有些懊悔起来,贾赦今天这些话直接表示了他对自己的不满。若在再硬地要贾琏娶王熙凤,会不会使这疏淡的母子情份更加僵硬?

她叹了一声,“罢了,你执意如此我有什么话说,儿女婚姻大事本是你们父母做主,我这老婆子的意见算什么……”

“老太太这么想可教儿子不知如何是好了,”贾政略带尴尬地看了眼贾赦,“大哥他也是为了琏儿出息,又怎会忤逆不听老太太的话?”

“二弟说的正是,老太太千万别生气,儿子只是想着忠孝节义,怎么也是为国尽忠在前,儿女私情在后,万没有要琏儿一辈子不回京一辈子不娶妻的想法……”贾赦光明正大地歪楼,说了一堆就是没应下贾母要贾琏回来娶亲的事,反正他不学无术惯了的。

而贾赦的这一通搅和,贾母也没了机会向林海提出帮衬二房的话,更别说什么九皇子甄家的了,白生了一肚子气,更坚定了让林海支持九皇子即位好帮衬贾政贾珠的主意。贾赦贾琏好歹还有荣国府呢,她可怜的宝玉,将来有什么呢?

……

林海眼睛微眯,脸上的笑容看着越发清雅和气,内心却为贾母和贾赦之间的关系感到愕然,知道有磨擦,不想竟似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告辞回了林府,他细细回想着今天的一切,苦笑着不知回去后怎么跟贾敏说起。

另一边,庆d帝和封靖明分别拿到了林海到贾府后的详细报告,对林海的表现均十分满意。看来林海并没有邀结勋贵百官的意思,可以放心重用。

贾府之行不过几天,扬州那边已快马加鞭传来喜讯,贾琏中举了!

贾赦喜形于色,又是让人放鞭炮,又是准备了不少名画古董和银两让林海带去给贾琏,说是走礼用。林海本不收,听他这么说,只得收下。这一年,贾府备的年礼也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