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5)
那人还在叫她。
圆圆。
圆圆。
应该觉得吵死了。
除了程文静,不管谁叫她“圆圆”都不行,老头子也不行,必须翻脸。
可这声音她太熟了,而且很轻,很柔和。
过于轻柔,因此熟悉中掺杂了些陌生。
方规眨了眨眼,视野里的黑棉絮散开了一部分,眼前这张脸好辨认了。
哎。
这人我认识。
坏李笃。
臭李笃。
王八蛋李笃。
没良心李笃。
“李笃。”方规嘻嘻笑了,“二锅头是我自己带的。哈哈!”
第3章
睁眼,差一分钟六点半。
洗漱,处理猫砂,加猫粮,下楼买早餐,桌面铺两层报纸。
临出门,想起在门把手上贴张便笺,再挂上备用钥匙。
出电梯比往常晚了19分钟。
步行17分钟到达研究大楼,领口略微汗湿。
体感温度比昨天高两度,比去年的今天高两度。
气象台发布今夏第一个高温预警。
李笃预约两年来第一次深度保洁。
8:31:52,虞赢卿的人和声音一起冲进机房。
“李博李博,10分钟后开会,三楼布劳恩。还有还有,杨主任喊你开完会去他办公室。”
时间之所以如此精确,是因为在虞赢卿同学进门前11秒,系统发出错误提示。
李笃把错误节点手写填进笔记本,报告提交日志存档,点点头。
并不是特别严重的错误,符合预测,所以某种意义上算有意为之的试错,但心里有点烦躁的情绪冒头。
具体表现为后知后觉注意到自己拿笔杆敲桌子的小动作,以及抖腿的冲动。
抖腿习惯不好,李笃看一眼躲门后吞包子的虞赢卿,从笔记本上扯下一页纸,用力揉成团,抬手扔向垃圾桶。
纸团落地点距离目标超50公分,离虞赢卿右脚不到3公分。
虞赢卿起初没当回事,随即听见一串噼啪脆响,抬头一看,李博清清脆脆掰手指关节呢。
视线往她这儿飘。
全研究所与李博相处时间最长的虞同学经过慎重思考,大胆假设,得出结论:
坏了,冲我来的。
虞赢卿心里一咯噔,剩下半个包子不吃了,豆浆也不喝了,双手攥着塑料袋螃蟹似的横挪向门口。
“……我先去哈。”
李笃漫不经心地摆摆手。
一个半小时后,李笃把情绪波动归因于申请结果跌破最坏期望值的第六感发作。
“你上次提交的报告,想法很好,院里几位教授非常感兴趣。院里希望你进一步明确基础方向,是以理论应用为核心,还是借新材料的东风,你作为领头人,自己一定要有所把握。”
杨主任笑眯眯的,语气措辞积极正向,很有嘉许鼓励的意味,却有种不露痕迹的试探。
“话又说回来,科学研究总是交叉学科不同领域的碰撞,你本是医科出身,转到咱们院才多久,已经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论今后导向哪个方向,院里所里始终会予以你最大限度的支持。”
李笃耐着性子等“但是”。
行政人员花费在科研人员身上的时间和真正划拨的资源往往成反比。
冠冕堂皇的话越多,实际提供的支持越少。
到哪儿都一样。
“首先是咱们院里的专项补贴,我已经帮你上报了。等周老师下周休假结束帮你准备材料。
“增派人手这方面,我跟行政中心也打过招呼,安排老师来协助你。
“至于特殊试验场地暑期使用备案……”
说到这儿,杨主任顿了顿,端起桌上的茶杯,
李笃望着墙上繁复华丽的挂钟,时针在她进办公室时刚刚指向“10”,这会儿分针走过了四分之一。
她不再掩饰对时间的关注。
杨主任顺着她的视线回头看了眼,笑笑,“那行,我不耽误李博工作。具体情况我稍后发你邮件。”
李笃“嗯”一声,“杨主任,我今天请假。”
杨主任大度道:“有事你去办就是,不用特意请假。”
李笃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流程要走的。”
面对面把流程走了。
回机房,李笃叮嘱虞赢卿:“设备准备迁移,东西做好保存,机房咱们暑假用不了。”
“啊?”虞赢卿疑惑,“为什么啊?”
李笃不多解释:“院里的安排,晚点儿你看邮件。”
一手拿笔记本,一手握手机,回宿舍。
平台提示保洁人员上门会提前联系,请保持联系畅通,李笃不时看一下手机。
下单两个小时,订单详情显示已派单,仍没有保洁人员联系她。
直到在公寓对面的丁字路口过斑马线时,陌生电话打进来。保洁说半小时左右到,问家里有没有人,和她确认地址。
结束通话正好到小区侧门,一辆脏兮兮的别克出门右转,后视镜上挂的红绳李笃眼熟,车牌号眼熟。
副驾车窗敞开,里面的人也很眼熟。
方规跟驾驶座的人有说有笑,没看见李博士。
李笃若无其事收回视线。
就不该听杨宇废话。
方规看见李笃了,正是因为看见了,才故意扭头听程文静说话。
“成兴在申城的公司离这儿可近了,他昨天刚到申城。咱俩先去他那边坐坐,见了你,他不定得多高兴,中午他指定要拉你一块儿吃饭。”
程文静也不时扭脸看方规,总看不够似的,脸上笑容一直没淡过。
方规兴致勃勃问:“那他在申城放了杨梅酒没,没放我可没空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