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朱门(267)
奉天殿被天雷击中了?!
奉天殿谓之金銮殿,是皇帝上朝,及重大典礼和接受百官朝贺之所,竟遭天雷击中毁了?!
“速速回京!”
一行人听得消息,震惊不已,三大殿都烧没了,不知京城又会有什么变故,一行人再不敢耽阁,急急打马往京城狂奔。
京城,据三大殿遭雷击已过半月。
这些天流言不断,每天都有御使和官员死谏,说不该迁都之类的话,触怒龙颜,天天都有衙役在到处捉人。
各处大牢关了不少人。京城人心惶惶。
最后,承平帝不得不下了一道诏旨反躬自省。
“朕躬膺天命,祗绍鸿图,爰仿古制,肇建两京,乃承平十九年四月初八日奉天等三殿灾,朕心惶惧,莫知所措……朕所行果有不当,宜条陈无隐,庶图悛改,以回天意。钦此。”
“罪己诏”中说是天降大火,烧毁三大殿,让他感到心中惶恐。向老天保证,今后一定会做一个好皇帝。
又号召文武群臣大胆提意见,说若有不当,一定改过,以回天意。
同时,又下旨免除这几年未收上来的赋税和上一年受灾田粮税赋皆免。再过不久的万寿节,也免了。
又开始与众臣商议重建三大殿一事。
只是大魏建朝不过五十年,又因迁都营建新京,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国库并不丰盈。
如今除了三大殿,宫中前朝后寝还有二百五十八间房间受损,皆要重修,耗资巨大。
户部尚书在库房里盘算了十来日了,愁得眉头都打结。
“今日朝议,太后领着皇后贵妃等人到了前殿,皆着素衣未着钗环,说是要把未来三年的年俸用于重修三大殿,纷纷捐银捐物。朝中各大臣纷纷效仿,儿子也认捐了一万两。”
季明堂回来,向刘氏等人说了朝中最新动向。
刘氏听说他认捐了一万两,不免有些心疼。但也深知此时若捐得少了,皇上只怕会趁机刁难。
“应该的,你虽然官职不显,但咱们府上毕竟是勋贵侯府,不好太低。”不好太冒尖,但也不能落于人后。
季明峦点头,一万两不多不少,面子上瞧着应该能
过得去了。
“母亲,你们女眷要不要也捐一些?”季明堂看向刘氏。
今早太后和宫妃们把未来三年的年俸都捐出来了,银子钗环也捐了不少。估计勋贵大臣府中的女眷亦会效仿。
刘氏点头,看向两个儿媳,“那我们也捐一些。”
说完又看向季安澜等几个孙女,特特扫了季安澜一眼。
季安澜点头,“我听祖母的。”
刘氏欣慰地点头,阖府属这个长孙女最有钱,所有人加起来都不如她。“那我捐两千两。”
“儿媳捐一千。”江氏附合。
“那我们三房也捐一千。”俞氏也附合。
季安澜想了想,“那我跟祖母一样,捐两千两吧。”
刘氏和季明堂眉头一皱,嫌弃她捐的太少。
“你父亲当朝捐了一万两,咱们府中和女眷若也能捐到一万,到时面上也好看一些。”
季明堂只看着她不说话,那副样子,就像季安澜不同意,他就要开口训斥她是个守财奴了。
季安澜便出声道:“那府中最后统计看看,不足一万两,我再补足。”
季明堂和刘氏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们季侯府,认捐两万两,外头也挑不出他们的理了。
这认捐,捐少了不行,捐多了也不行。没准还会引起别人注意,暗中猜测他们侯府在外头有多少不明产业呢。反而不好。
最后连虞氏族长听了,都找到季安澜,说要尽一份绵力。
季安澜欣慰地点头,“那到时和我家的记在一起,但单列你们虞氏一族。”
“如此更好。若无大魏太祖皇帝平定乱世,我虞氏一族还要窝在山上当野人呢。”
等十来位族人拼拼凑凑,最后也捐了二百多两,让季侯府主子下人对他们刮目相看。
对他们都礼遇了不少。
而季明堂才把银票递了上去,季安澜想了两日,终是做了决定。捧着匣子去见了东平王。
第228章 心思
“这是什么?”
东平王看着递到面前的匣子,疑惑地问道。
这些日子,因皇宫三大殿被烧,几处宫殿及寝宫被毁一事,东平王连日奔忙,神情憔悴。
他们这些皇族日日到太庙祭祖祭天,敬告先祖及上苍,唯恐再降下神旨。
这些日子,外头百姓议论纷纷。
一些愚昧百姓把雷击一事,说成是皇族行事不妥惹怒上天,一些大臣还说不该迁都,说是因为弃了龙脉和祖陵,甚至有些人还说是大魏夺了前朝的江山,才引来天罚。
为稳固民心,为巩固赵室皇权,谨防民变兵变,皇族众人忙着安抚民心。这些日子东平王精神紧绷,已好些天没休息好了。
不过见着季安澜还是很开心,就像见着了一个可心的小辈。
“听闻朝中要开启三大殿的重建,晚辈也想尽一份心。”
季安澜望了一眼匣子,有些不舍,那都是前人的心血。
“小女外曾祖母去世前把虞家的家业传给小女。小女能力不及先人,如今手上唯有这三艘宝船。想把它献给朝廷。”
“宝船!”东平王有些惊讶。宝船好啊!
“多大的宝船?”
“能载百人。”季安澜回道,“内河外海都能跑。前两年才大修过。”
三大殿要重修,光奉天殿内就有七十二根擎天柱。
根根长达四丈,直径三尺有余。都是出自西南深山老林的金丝楠木。重建所需的木料石方土料瓦料砖石等等都需要船只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