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太后的第二春(56)
陈锦琮颓败又茫然地坐在榻上,愣神似的瞧着她走进了门外的雨里,彻骨的孤独感顺着脊骨蹿到了前额。
魏杏瑛走得急,本是为了不抢了祈春今日的风头而穿了件白对襟双织暗花轻纱裳,如今浸了水裹在后背,黏腻的难受,可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快,这么大的雨里,她体会到了年少时随心所欲的自由,这是打她入了宫以后从没体会过的。
双银本来正低头跪着,倒没有因魏杏瑛受罚而对主儿生了怨恨,而是惶恐,恐怕小主现在不知道承受着殿下怎样的怒火,可惜自个地位低微,不能替主儿做什么,只能煎熬等待着。
这世间的情爱就是这样的没道理,他因爱着她而痛苦,她却因为不爱他而痛苦。
正想着一抬眼,瞧见走进雨里朝她走过来的魏杏瑛,吓了一跳,连忙想起身,又想起命令,只能着急地大喊,“娘娘,您来干什么呢?你别惹上风寒了,奴婢皮糙肉厚不碍事的。”
大雨冲刷了双银的视线,她有点分不清脸上到底是雨水还是泪水,但还是打心眼里为今日的事感动,有这样的主儿,赴汤蹈火又有什么为难的。
魏杏瑛走到跟前看了一眼落汤鸡似的双银,有些羞惭,抿唇说道,“双银,是我连累你,我没本事儿,只能和你一块跪着了。”
说着咯噔跪了下来,冰冷的石砖侵袭着她带着体温的膝盖,鬓角碎发糊成一撮黏住脸颊。
两人等了半个时辰,都没等到东宫放话让她们进去,似是有主愿为奴婢屈膝,那就受着的意味在。
不知过了几个时辰,魏杏瑛本来今日就从祈春那受了惊吓,夜里又雨中罚跪,早就支应不住,脸红额热地靠在了双银肩膀上。
在快没了知觉的前一秒,她听见了双银惊慌大叫,还看见了从不远处急忙而来的朱红曳撒,鸽血似的红,一眼就知道这是罪大恶极的东厂提督,但是她看了却发自内心的感到安心,她蠕动了几下嘴唇,只吐出了几个字就昏迷了过去,“淮之,你来了。”
。
那时的程淮之撑着伞刚从养心殿出来,又去了隔壁的直房换了件墨绿杭绸袍,朱红的曳撒和绿袍辉映着,衬得他肌肤像菩萨玉似的剔透干净。
他出了厢房,站在廊庑上,盯着连绵的雨线,琢磨着适才帝王和他的对话。
帝王怀柔的话语中带着警醒,“你到现在都还是朕的心腹,但这段时间的冷落,你可和朕离心了?”
他伏在地上,宠辱不惊地回,“臣是皇上的利刃,正好歇了一阵也是皇上对奴才的偏宠,自然没有拿乔的道理。”
帝王笑了下,接下来说出的话让他震耳发聩,“锦琮和皇祖母之间可是跨越了那道线了?他不管江山社稷,百姓之口,夺了你的爱,你可有恨?”
程淮之冷汗连连,为帝王这敏锐的洞察而惊叹,越发恭敬,“臣不
敢,太子殿下是储君,属下是做臣的,不敢僭越。”
帝王走下龙椅,过来扶起他,带着话家常似的平淡,“你可知太子前几日给我递交了敦王贩卖私盐,联合安南落败皇室之事?敦王这一惩处,朝堂上三王鼎立的局面就破了,你猜他会怎么做?”
“我从没小看过陈锦琮的野心,小八性情简单,不是他的对手,我给你一封密诏,若东宫不仁,有叛逆的迹象,我倘若遭遇不测,你可当场宣召,废太子,改立八王为太子。”
“小八生性仁厚,倘若是他荣登大宝,定会留下他胞兄的命。”
程淮之眯紧眼,对眼中这位众人眼中昏庸的帝王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下棋者能谋定而动,预测事态到这个程度,不枉他能把持了这朝政十几年。
程淮之得了密诏,正要告辞退出朝堂之际,帝王在背后缓缓给了一剂定心剂,“你和皇太后早年情缘尚浅,但破镜重圆又未尝不可,总比传出去祖孙**的后宫绯闻来得好,大伴,我亏欠你良多,此事你自行斟酌,朕不会干涉。”
程淮之撩起曳撒,脚下一顿,又跨过了门槛,嗓音轻脆似玉珠击玉盘,“谢皇上成全,臣愿为大明朝鞠躬尽瘁。”
伴君如伴虎,这番交锋搞得他心力交瘁,暂时能歇息一阵,又不由得想起了被陈锦琮拽走的魏杏瑛,情绪复杂,既忧虑又彷徨。
雨幕中有个永和宫的小内侍撑着油纸伞滑了过来,一到跟前就跪下禀报,说是魏杏瑛主仆两人正在大雨里罚跪。
程淮之一听是急火攻心,心里翻来覆去是那个受罚的可怜小人,只能急匆匆地朝着永和宫赶过去。
陈锦琮在榻上坐着,棱角分明的侧脸隐在昏黄烛影里,周身带了股高处不胜寒的孤寂感,噼里啪啦的雨声中传来哒哒的敲门声。
他冷着面,情绪不起波澜,“进来。”
东宫的属下带刀,穿着飞鱼服,肩披蓑衣,走进来之后抱手禀报,“太子殿下,您之前做的局成了,卫盛昨日私下进宫进了帝王,照您吩咐的将脏水泼到了敦王脑袋上,他连夜辞官回了乡里。魏太傅也让人从大理寺接了出来,照您之前的交代,现在被关押在您郊外庄子上。”
陈锦琮眉目肃然,不咸不淡地说,“明儿将这儿信息告诉双银,让她转告太后,没事了就退下。”
属下面露为难,迟疑了会还是说道,“殿下,刚才太后在雨中昏过去了,让程提督抱走了,估计回了司礼监值房,您看属下是不是追过去?”
陈锦琮笑了下,端的是天生的帝王相,灯下蜜色的肌肤像是涂了一层油蜡,眼神点漆似的,带着疯狂和令人胆寒的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