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赶出府后,我靠写小说改变朝代/我的书迷遍布古代(238)+番外
就在御书房众人都在思索对策时,丞相等人姗姗来迟。
皇帝没有怪罪,还让人给他们看座。
丞相坐在圈椅上,还没来得及抹汗,就看到文武百官的末尾站着一个清瘦的身影。
这是?叶郁芜?!
她怎么也来这了?
丞相按下心中的疑惑,接过太监递过来的手帕擦了擦自己额角的汗。
丞相和太师几人原本也在茶韵和内听说书,没成想居然收到小厮的手信。
原来朝堂之内又有变动,陛下的亲信派人到府邸宣他们入宫。
丞相等人都不在府内也不在府衙,好在小厮知道丞相等人在茶韵和内听说书。
于是急忙来到茶韵和内,将此消息告知他们。
丞相等人得了消息这才急忙出了茶韵和,凑巧的是在他们之前,皇帝等人已经乘坐马车离开了,这才没有从他们撞上。
幸好他们各自的马车上都备有官服,只要在马车上换官服即可。
然后他们便在马车内一边换衣裳,一边让人驾着马车去了宫内。
在进御书房之前,丞相等人已经知道此次的事宜。
所以进殿之后也没有露出迷惘的神情。
这个时候底下的一位大臣说话了,“陛下,这次的情况特殊,直接采取暴力驱逐,省得到时麻烦。”
“不可啊陛下!暴力驱逐只会引起聚集在边关的流民奋起反抗,要知道边框的流民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边关的百姓和镇守的士兵们了,到时候边关的百姓和士兵们难以抵抗。”
边关一向是苦寒之地,生活在那的百姓很少,大部分都是镇守在那的槿国士兵。
“而且这也会给扶凛国找到向我们滋事挑衅的理由。”
“那你们说怎么办?真要让他们进我们槿国的地界?这么多流民,如果全都跑到中原来,同中原百姓争抢那些本就不多的土地?中原的农户就靠着这些土地养家糊口了,如果真让这些流民将他们的地抢走,对农事十分不利啊!”旁边的户部尚书痛心疾首的分析道。
“洪大人说的极其正确,先不论这些问题,这些流民都是来自周边两个小国的百姓。
他们就算进入了槿国,成为槿国的百姓。
试问他们对槿国又有多少的忠心,这不易于给槿国增添负担吗?”
这些人争论来争论去都没有一个实际的解决办法,听的龙椅上的皇帝也是头疼。
然而站在最外面的叶郁芜听到他们说的这些,心里却有了一个决断,这不就是她一直以来寻找的机会吗?
她心中倒是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只是怕自己说出来,让这些人恐怕无法接受。
所以她站在原地听着这些文武百官的争论,十分犹豫自己要不要站出来说,恐怕她只要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成为这些人的众矢之的。
这个时候坐在椅子上的丞相等人似乎察觉到叶郁芜纠结的心理。
突然朗身对着站在最外围,如同被边缘化的叶郁芜说道,“叶大人可是有何想法?”
这时候原本争论的御书房蓦然安静了下来。
大家齐刷刷地看向了站在最外围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女子。
突然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乔的叶郁芜顿时紧张了起来,说话也开始结巴了,“那个、我……我……”
怎么被他这个老奸巨猾的人看见了,叶郁芜心里懊恼,她本就害怕给自己惹上事,所以才一直纠结,这会儿被丞相拉出来,她不知道自己要不要扯谎敷衍过去。
这时候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也发话了,“叶爱卿但说无妨。”
听到“老大”都发话了,叶郁芜心一狠,说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想法……
第213章 均田制
“那臣便畅所欲言了!”她伸出手圈成拳头,轻轻放在自己的唇边,假意的清咳了一下,似乎在说我要放大招了。
皇帝听到她说出这句话隐在轮椅上的他神色晦暗,轻轻挑了挑眉静静的看她表演。
看她如此作态,旁边的官员们都期待的看着她,叶郁芜装作没看见,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既然这些流民想要成为槿国的子民,那么我们便成全他们!”
原本还在期待她能说出什么的官员们听到她说出这句话,神情一愣,明显还没有从她这句话中反应过来。
什么?!合着等了半天你就说出这番话?白白期待了一下。
他们将眼里的期待收回。
似乎看到了这些官员脸上的错愕,叶郁芜扬唇一笑。
“方才听几位大人说边关子民少,但是地域辽阔,臣便觉得可以将这些流民招揽到边关开垦土地,让流民有地可种,这样他们也就不会想着要来中原。”
旁边的官员听到她说出这一句话忍不住嗤笑,“啧,果然是女流之辈,看问题就是狭隘,你当边关的地那么好种的吗?如果真像你所说边关的地都能随便种,为何边关的百姓才那么些?中原的农户早就跑到边关去了,怎么就全跑来中原了?!”
“哈哈,这位大人说的话虽然难听,但是叶大人啊,理就是这么个理?!天官乃苦寒之地,别说气候问题,就是土壤也是十分贫瘠,根本种不出什么东西。”
旁边的官员虽然是在为叶郁芜圆场,但却也能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他似乎对叶郁芜也很不屑。
叶郁芜这话一出,文武百官不明白丞相为何偏偏对一个女子如此的刮目相看,现在看来这女子也没什么厉害之处。
而坐在圈椅上的丞相和太傅等人则不适的皱起眉头,最终却什么话都没有替叶郁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