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赶出府后,我靠写小说改变朝代/我的书迷遍布古代(239)+番外

作者: 钟坠雪 阅读记录

叶郁芜才不理会一些跳梁小丑,如果真要和他们争辩个你死我活,只会是浪费时间,所以他在刚才说完那句话之后,便不再看向他们,而是朝着龙椅的天子和看座的一品大臣说道。

“臣只想知道一件事!”

“哦?何事?”

“如果边关的流民真要在边关开垦种植,那么那些地足够他们去种吗?”

“绰绰有余。”

皇帝看过边关快马加鞭送来的信函,自然是对边关的一些事情有所了解,关于边关的流民人数也是清点做了大概的预估。

叶郁芜点点头,满意的说道,“这便够了!”

看着叶郁芜胸有成竹的模样皇帝和丞相等人都被她这副样子勾起了好奇。

在几人期待的目光下,她又道,“臣自然是知晓边关的艰苦以及摆在明面上的问题,但是臣有一想法,倒是可以一试!”

“哦?”

“那便是均田制!”

均田制一出,文武百官的脸上精彩纷呈,众所周知,槿国的土地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一些农民倒是会有属于自己的农田但随着一些主户大量买入土地,现在大部分土地都被贵族和主户捏在手里,只有少部分土地属于自耕农,所以这也就出现了佃农。

就是因为他们家所有的土地购买兼并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田庄。

而农民们只能从主户那租用这些农田,这样引发了大量的矛盾,而这些佃农们则背上了徭役,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的困苦。

这样十分不利于农田的发展。

槿国的皇帝一直在想办法要改变现状,但是效果甚微,毕竟这些贵族豪绅太难动了,一动便牵一发动全身。

所以令皇帝十分的头疼。

这时候又有官员提出异议了,“均田制的弊端同我们槿朝如今实行的政策一致,让土地兼并严重,叶大人,您所说的方法,似乎并不能解决根本原因。”

“这位……大人,你先别急,能听我说完吗?我所说道均田制非历朝历代所说的均田制,而是改良后的均田制。”

“哦?愿闻其详。”

叶郁芜微微一笑,“不知各位可曾听说过:王田私属制?”

王田私属制倒是能解决土地兼并。

“王田私属制临樾国倒是在实行。”在一群大臣之中,有人摸着胡子如此说道。

“是的,我说的改良的均田制便是和王田私属制融合在一块的,不是有一句老话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吗?”

听叶郁芜这么说,现场的文武百官瞬间又有了兴趣。

“叶大人想要怎么糅合?”

叶郁芜又重新把目光放在了上首龙椅的皇帝那,拱手道,“陛下,臣认为可以将边关的所有土地收为朝廷所有不允许土地买卖,而后再勾稽边关人数,计回土地,把流民编入边关百姓之中。

之后再将这些忌讳的土地分给他们,以家庭为一位,再按耕家人头数再决定一家分多少。

如果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不够分的话,臣觉得可以鼓励流民去开垦新的田地,朝廷可将将无主荒地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由于规定农田不得买卖,年老免课及身亡须归还政府,但臣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租赁他人土地。

这样既解决了这些流民无地可用的境地,又能为朝廷多征收些粮食。”

“叶大人是否在开玩笑,将土地收为国有?”那么那些贵族豪绅可不会同意。

叶郁芜可不管他们会不会同意呢!

她斜睨了方才说话的老臣一眼,“这位大人着急什么?我只是说让边关实行这样的决策,又不是说让中原也跟着这么做?!”

在叶郁芜和文武百官争论的时候,皇帝却不说话,默默坐在轮椅上思索。

其实他觉得叶郁芜的想法是相当不错的,这个方法十分适用于朝廷解决流民一事。

而且正如叶郁芜所说,这个方法能大大的促进槿国的发展。

中原内部的贵族豪绅拥有的土地太庞大,他早就想从这些人手里将土地拿回来,只是难度颇大,一直没有实现。

如果真按叶郁芜所说,倒是可以先在边关试一试此法。

如果到时候可行,可以慢慢的先从边关推进至中原内部。

边关就如同一个试炼地,反正那里地广人稀,倒是也适合安置那些流民,然后为槿国做出一点贡献。

第214章 治理边关

“叶大人我承认你的想法不错,但是你别忘了,那些流民都是来自周边的两个小国,谁又能保证他们对槿国没有觊觎之心,你就这样将他们收纳进边关,到时酿成大祸,槿国又该如何自处?”

“这些问题我自然也是想过了,槿国百姓拥有户牌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这些流民没有户牌,自然无法去到槿国其他州府。

为了生计的一口吃的,必然会留在边关种田,况且据我所知,周边国家土地都是掌握在贵族手中,他们国家的土地在农户手里更少。

几乎农户手里没有属于自己的自耕田,而且他们的徭役比我们槿国还要更加的负重,这才使得许多平民百姓流窜到槿国来谋生计。

要我说他们对自己国家并没有多大的爱国之前,百姓最看重的是什么?”

“是自己的生存与生计。”这时候在一群文武百官之中,太子殿下穿过人群与叶郁芜相视。

叶郁芜被他的眼神烫到不敢去看他,连忙侧头躲过他炙热的眼神。

谁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何时来的,又在这里听了多久。

在太子殿下说完这番话之后,他径直走到了皇帝面前,对他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