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父宋仁宗(158)

作者: 御风流 阅读记录

“当然,天下之大,能人异士多矣。殿下特准,若有人自负经天纬地的绝世奇谋,不愿参加武试也能够中举,也可以直接参加文试,但分还是同样地算!”

“哈哈哈哈哈!”围观的东京众市民都发出善意的哄笑声。

这些报考规则早就随着边报近一月连续不间断地轰炸而变得尽人皆知。

而边报还不经意间透露了一点“小道消息”,那就是本次武举虽然还是更为注重后头的策略文试,但与武试间的差距并没有之前的那么大,武试与文试的成绩比例约摸在四六分。

武试如果没有拿到入门的及格分,后头的文试就是拼了命赶也够呛能赶上啊。

“军爷,快到点了,什么时候开赛啊,咱们站在这可冷呢!”有人壮起胆子往高台上喊了一声。

今日是武举武试第一天,众武举组织人员也都得了提点,指不定太子殿下就在周围哪看着呢。于是也就拿出了十二万分的好态度应承着叫喊:“这就开始,这就开始!”

这是与以往迥然不同的武举考试,少不得需要人打个样,首先上场的就是赵昕精心挑选的试艺者们。

第一个上场的是摔跤,大腹便便,隐有肌肉隆起的壮汉在寒风呼啸的天气中仅穿着一身短褂就上了台,然后但听得嘿哈两声,给他当陪练,身板魁梧壮实的两人就被摔下了台。

仿佛只是热了热身的跤手大大方方朝着台下介绍道:“这里有四十名跤手任武举的举子们选择,摔过这二十名,算及格,三分。这二十名,良好,四分。当然你们也可以挑战我,摔过我可以计优胜,拿满分五分。”

紧接着是枪棒科展示了用不同分量的大枪站在不同距离,次次刺入悬吊着的铁环内,和用棒头轻点碎桃核、杏核的绝技。

弓弩科则展示了持不同弓弩,从寻常靶子到铜钱,仍能箭不虚发。

骑术展示最为绚丽,高速疾驰,左右偏离,将散落在场中的彩绸一一捡起。

与之相较,攀爬力量这个特科则最为朴实无华,好似铜镜一般光滑的墙面上,人如同壁虎一般,不知怎的就游到了最顶端。

而石锁更是无声地立在一旁,用一个比一

个大的体积显露出无声的威慑。

这些都是赵昕前世从武侠片电影和民俗大会中获得的灵感,对时下娱乐手段还非常单一的大宋百姓无异于降维打击,每次展示都能获得震天价的叫好声。

若非隔得远,又官民身份有别,否则早有人往上扔铜钱嚷着再来一次了。

对寻常百姓而言是乐子,但对于那些领了号牌准备应考的举子来说就是绝对的噩梦了。

虽然早知道想同时做天子门生和太子门人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但没人告诉他们这么难啊!

试艺者所展露的完全称得上变态,而根据他们为基础的所谓降低难度,也远非常人可及。

就不该看着报考要求这么松,一时脑热觉得自己也能混个武进士当当。

就这难度,别等会原是冲着露脸来的,结果反而把屁股给露出来了。

不过还是那句话,来都来了,太子殿下也说了,非身故病重的弃考者今后子孙三代可就与文武科举无缘。

哪怕是为了子孙计呢。

不少人硬着头皮往上冲,把满天神佛都求了一遍,期盼自己不要输得太丢脸

而退潮之后,就知道谁在裸泳。在大部分凑数而来之人都显露本相之后,那些镇定自若者就如鹤立鸡群一般被凸显出来。

第七号登记点。

吴孔目程式化地麻木问询:“姓名,籍贯、准考帖,准备参加哪一项?”

少年一袭蓝色箭袖武服,面容虽稚气未脱却镇定自若地答道:“章楶,建宁军蒲城县人,欲参加骑术科,准考贴在此,有劳孔目核对。”

吴孔目一目十行看完,然后对着少年说道:“往东走,蓝色的门里是你们骑科举子准备的地方。”

少年拱手还礼离去,吴孔目叹其镇定,忍不住去回想先前所看的准考帖,终于在又接待了几个惴惴不安的举子后突然猛一拍大腿。

“建宁军蒲城县,那不是章相的乡籍吗!”

与此同时,有一个少年在第十九号登记点被拦住。

“王韶,江州德安人。天圣八年三月生人,年龄倒是合格。可你好像还没有五尺高啊,而且这准考帖上缘何没有你父母或者乡老作保?”

第72章

“你说我没有五尺高就没有五尺高了?你瞧瞧这准考帖上白纸黑字写得分明,五尺整!

“再说这没有父母与乡中耆老作保又如何?我这不是有县廨出具的无罪文书吗?本次武举只要求三代无犯案者!”

被叫做王韶的少年头高高的昂着,就像是一只开启了防御状态的小公鸡,快速且流利地说出了一长串捍卫自身利益的话。

但年岁到底是摆在那,微微颤动的手指尖将其内心的恐惧暴露无遗。

而能被摆在这当门神的,个个都是人老成精,谙熟世情,都不用眼神交流,就知道面前这小子话里有假。

太子殿下大概率就在左近,可算是等到这个露脸的机会了!

负责维护该片考场纪律的禁军牌军一招手,两个禁军就左右包抄围了上去。

同时狞笑道:“后一条姑且不论,只这前一条是不是身高五尺,得咱们把你抓起来绑起来量才算数。

“你这小子奸滑得很,说不得连着姓名年岁都是作假……”

那禁军牌军还是很谨慎的,为了不引发太多的关注与恐慌,特地将心中辽夏派来刺探虚实探子的猜测给藏在了心中,只是加快了合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