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父宋仁宗(181)

作者: 御风流 阅读记录

当然,他也并不否认之前想趁机灭夏的小心思。

虽然概率很低,但谁叫儿子聪明,逼一逼说不定就成了呢。

正巧赵昕也在反思父子相处之道,所以这次倒没有保留什么。

是在想到帝王最为惧怕衰老,无良爹又已经过了三十岁,把已经到嘴边的人到三十天过午,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会逐渐下降,不适宜拼杀换成了行军作战是个体力活,而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年少者未壮,为国抡才自然是要选最好的。

“继续。”

“而且儿子也没想让他们直接上战场,怎么得也得学个三年吧。”

赵祯这下是真惊了:“最兴来你说多久?”

“三年啊。”赵昕把肩膀一垮,十分无奈地说道,“爹爹,武官不比文官,直接授职是会出事的。

“文官得职之后即便不堪用,也有上面盯着,下面看着,所祸不过一县,极少有人因之丧命。可武官需战阵相机决断,且只可一人,稍有不慎轻则丧命,重则失国。他们处在半点不容错的位置上,自然是学得越多越好。

“爹爹,讲武殿的匾额早挂上了,也该用一用。儿子已经写了一份仿国子监之例设讲武校的劄子,到时候还要请爹爹您不辞辛劳,当一下讲武校的校长。”

赵祯一听,顿时喜上眉梢。虽然他不相信儿子会聚众反叛,但众口铄金,三人成虎,长此以往很难保证父子之间全始全终。

但讲武校一办,这个问题就不复存在。

一次考试选拔,还比得上三年集体学习不成?

只不过按下葫芦浮起瓢,赵祯心中又冒出了新问题:“文进士有《论语》、《孟子》等圣人经义,武进士你打算给他们学什么?《孙子兵法》、《司马法》?可这些人能中进士,此项必不会太差。”

赵昕嘿嘿一笑:“所以儿子给这些新鲜出炉的武进士们准备了一场加试,不黜落的那种。只为告诉他们接下来的三年要学什么。爹爹您到时候就知道。”

对于赵昕这个吊胃口惯犯,赵祯这次再没纵容,用手一指门口:“滚出去。”

“不是爹爹,今天的饭还没吃呢!”

“你今天没得吃。”

“好嘞,那我去娘娘那吃。”

而当赵昕在坤宁殿库库干饭的时候,章楶和王韶也接到了一条令他们完全摸不到头脑的东宫教令。

“我们两人没听错吧,太子殿下让我们去城东的禁军大营中任意挑选一个兵卒?”

第79章

又是一年冬月,赵昕双手捧着小碳炉看着自己面前的名单,时不时抽出手提起毛笔,在名单上或圈或点,或是写下一行简略的字。

工作嘛,无论如何美化粉饰,底色都是无聊且令人暴躁的。

但赵昕今天的工作显然有所不同,多数时候嘴角都是带笑的,甚至于有些时候会笑出声。

赵昕异于平常的表现自然会引来无数的窥探和猜测。

毕竟对君主,宽泛一点来说可以是所有上位者,社会大众对他们的要求就是稳定。

毕竟大权在握,随手弹下的一粒灰尘就有可能变成旁人背上挪不动的山。

要是喜怒无常,对社会秩序就是极大的破坏。

所以并不需要惊讶上位者的心思会那么容易被洞察,因为如果将视角放大到全面的社会体系中,上位者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环,需要遵守规则。

而上位者特殊的位置会让无数的人分析并试图弄清楚他/她的思维和行动逻辑,被看穿是迟早的。

赵昕现在正处在被人研究揣摩的闪亮位置。

暗中揣测赵昕异常行为所代表着含义的人很多,但敢直接问出来,并且立刻得到确切答案,还拿话调侃回去的就只有徽柔一个。

“最兴来你又在乐什么呢?能不能说出来让我也听听,别又是选了个马夫出来,还想着帮他脱了兵籍,回去专门帮他养马吧。”

对徽柔这个亲姐姐,只要不是特别机密的事,赵昕都愿意告知。如果不抵触或者感兴趣,他还会讲解一下其中蕴含的深意和手段运用。

主打一个逆着时下女子教育的主流来。

只需要在必须的时刻将温柔娴静拿出来装装样子,平常都先紧着自己来。主动攻击能力可以伪装成零,但自卫反击能力必须拉满。

要是有人不给大姐你体面,那我绝对会让他们全家一起体面。

这次也不例外,所以徽柔很清楚赵昕正看着的那份名单是本次武举进士去京郊禁军大营挑出一百个禁军士兵的相关资料。

而在三日后这些兵卒将会临时交给赵昕指挥,用来和一百个武进士组成的队伍进行一场“演习”。

虽然徽柔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来该怎么部署行动,才能将用这支年龄、身体素质、个人武勇均全方面落后的“临时特混编队”赢过那些个光是看着就很能打又心眼子贼多的武进士们,但对弟弟的无理由偏爱让她完全相信最兴来能赢。

只是心中到底放心不下,所以今日才特地溜达到了东宫,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够帮上忙的地方。

为何御驾亲征越来越少了?就是因为皇帝如果输了,会对政治声望和号召力、甚至于个人统治基础造成巨大的打击。与之相比,所获取的威望不过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之物。

你们可以尽情疯赚,但我选择永远不亏。

作为半君的太子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

徽柔是实心实意帮忙,但真真正正是个小孩的她也的确是完全看不懂那份名单,更不明白赵昕到底在乐什么,只能从别的角度寻开心,跟着赵昕一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