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家父宋仁宗(28)

作者: 御风流 阅读记录

不然地基都打不牢靠,又谈何架屋?

但他保持了缄默。

因为大宋朝虽号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绝非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君权是要强过相权的。

只有皇帝愿意为做到某事付出多大代价,没有皇帝做不到的事。

晏殊少年神童,宦海沉浮多年,如今又是天子心腹,很明白现在坐在龙椅上的官家是多么优柔寡断,能让他不经宰执做出这种决定是多么不容易。

因为做出决定十分不容易,所以也绝没有更易的可能性。

赵昕同他说完话后也没有多待,而是迈着小短腿蹬蹬蹬跑到了前头,对着一脸淡定的吕夷简行礼道:“见过吕相公。”

不管赵昕内心对这些大宋朝的文官观感如何,面上的尊重礼遇还是要做好的。

毕竟这些个家伙虽然大部分都是他看不上眼的废物,但手里的权力都是实打实的。

事缓则圆,软刀子割肉方为上策。

吕夷简眉毛微动,语气平和道:“臣也见过二大王。”顿了顿然后又说道,“臣听说二大王最近已经开始读书了?”

“是啊。”面对这位目前全身心只想着平稳退休的两朝元老,赵昕回答得相当痛快。

吕夷简却忽地语气转为严肃:“大王既已读书,就更该知礼,不可为了自己轻松在紫宸殿上设椅。

“而且朝事干系重大,往往朝堂一言,便涉及无数人身家性命。

官家爱护大王,对大王寄予厚望,方才让大王来参加朝会,大王切不可因年幼而生懈怠忽视之心,也不可畏难不前。”

这是听到了赵昕当才和晏殊的对话,来提醒赵昕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君臣有别,理论上能在这紫宸殿上坐着的,只有官家一人。

宰执位再尊崇,也不过是在垂拱殿君臣私下奏对时有一张椅子坐。

那些个御史言官如今或是没有反应过来,或是碍于官家现如今只有二大王这一个儿子不敢言明。

可万一要是官家将来又有了儿子,生出易储之念,赵昕今天的行为就是妥妥的催命符。

如果想要储君的位置稳当,就必须顺着君父的心意来,至少不能大喇喇地公开说对官家,某项决议有意见。

这样容易遭到厌弃,得到一个不类我的评价后与帝王宝座彻底无缘。

赵昕是能听懂好赖话的,也能感觉到吕夷简身上那股快退休了就与人为善的意味,只是听完他自己也迷糊了。

椅子可是他爹反复交代让他一定要带上的,可现在看吕夷简的态度,妥妥的不认同啊。

好在他有一个从不内耗的优点,想不明白那就把问题抛出去给明白的。

所以他一边挠着后脑勺做为难状,一边说道:“可这是爹爹吩咐我的啊。爹爹说怕我站久了累,等会回去读书没精神……”

吕夷简人老成精,闻言双目豁然睁开,眼中发出的精光令赵昕不敢直视。

一直竖着个耳朵在旁边听两人谈话的章得象更是双目如炬,炙热的视线仿佛要将他给灼穿。

赵昕观察着四周这些紫袍大佬看向他的神情,忽然有些慌。

不过这不重要,因为他那位无良的爹,很快让他更慌了。

“宗亮,朕让你搬椅子上朝,你怎么给搬到那去了。茂则啊,去帮帮豫王。”

宗亮,是赵昕的字,也是他按字辈之名。赵昕之名反而是他身为皇子,特意与其他宗室做出的区分。

赵昕见张茂则带着几个身强体壮的太监下了御阶朝他而来,忙不迭就要跳下椅子。

但张茂则此时反应快得出奇,赵昕只觉眼前人影一晃,一股柔和的力就按在了他的肩上,与之相伴的还有张茂则的声音:“大王莫动,片刻即好。”

随即便是四个太监一齐发力,将赵昕连人带椅给抬了起来,目的地却是御阶之下,面朝百官。

后知后觉反应过来的赵昕只觉屁股底下忽然就长了钉子,坐立难安。

本就蠢蠢欲动的御史就更是打了鸡血一般,这可是个超级大活!

好好好,我们上箚子让官家你册立太子,你当没看到。今天却突然让豫王上朝,还摆明了要让豫王受他们半君之礼。

是当他们是吃干饭的,还是当他们是泥人没有火气。

一定要驳得官家收回这等混淆尊卑,有违背礼制之举!

哪怕豫王是唯一的亲儿子也不行!

御史们的算盘没有任何意外地落空了。

因为高坐在御座上的赵祯“十分虚弱”地咳嗽了两声,好半晌才传出“中气十足”的声音宣布朝会开始。

赵昕看着代表御史队伍的小绿湖从沸腾转为平静,也仅仅只是两声咳嗽的功夫。

心中暗想果然不能小觑任何一个能将帝位坐稳的帝王。

他这个破爹啊,诓他起大早来上朝的说辞是口舌不利,没他帮忙争不赢那些个宰执。

还以心疼他久站为理由,提前嘱咐他自带着椅子上朝。

结果到临了直接就把他架起来,让他接受太子的半君待遇。

御史刚要炸刺,这又扮上柔弱了,给朝臣传递出一副是因为朕的身体相当不好,所以才不得不提前拉拔儿子的信号。

真不是故意的,完全是迫不得已,所以没和宰执们商量也情有可原。

你们最好是识相点不要戳穿,不然就准备接一个引发朝堂不安的大雷吧。

吕夷简望向御阶之上,他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年老体衰的缘故,竟觉御座之上那个从小看到大的身影,已经变得有些模糊,看不清楚。

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觉得自己运气有些背,怎么这种事偏偏让他给赶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