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狗血文里当皇帝(快穿)(74)

作者: 拙元 阅读记录

众人:“……”

众人好像猛然回过味儿来,陛下折腾这一出,原来为了配合武官考评。

行吧……陛下和佟世光还真是配合无间。

别人倒还罢了,赵甄的危机感瞬间飙升,自己的学生,怎么突然被佟世光那老头给带偏了?

因为这次阅兵的结果不尽如人意,除了负责京营的武官被罚,下面的参将、士兵也没好果子吃。

韩昼看着撤职的名单,想起周在星,顺手把他安排进京营负责操练步兵。又顺便下了道赐婚旨意。

接到旨意,周家、佟家都十分欢喜。朝中却是议论纷纷,陛下这是怎么回事?

文武联姻就不怕佟相哪天联合武勋意图不轨?

韩昼当然不怕,大夏别的制度不完善,防范武将的制度那是绝对完善,没有一个武将可以在凭自己一人的权力调动军队。

调兵要四五道程序,哪有那么简单就能谋反的。

但是赵甄等人就非要小题大做,请求韩昼撤回赐婚旨意。

韩昼一开始没搭理他,老头就亲自进宫面圣,把这次联姻说的后果十分严重。

韩昼哪儿能猜不透这老头的想法,他没有就着赵甄的话说下去,而是没头没尾的来了句:“拓跋慎到燕国了。”

赵甄:“……”

韩昼看向她,“老师,拓跋慎在我们大夏受了委屈,你觉得他会就这样罢休吗?”

当然不会。

“朕何尝不想不动兵戈,可遇上了燕国这样的邻居,朕今日才明白父皇的一片苦心。只可惜百姓们不懂,群臣也不懂,大概只有列祖列宗才知道父皇连年征战是为了什么吧。”

面前的年轻帝王让赵甄觉得有些陌生,他心中无端有些落寞,但终究没有再劝。

如果陛下是被佟世光所蛊惑,他或许能劝谏几句,但这回是陛下自己变了。

他能教导一个不知世事的储君,却改变不了一个身在九五的帝王。

赵甄不想为了相位伤害自己和陛下之前的师生情分,况且通过这段事情的他也能看出,陛下重新重视军事是有原因的。

燕国质子就这么消失了,燕、夏两国的矛盾又多了一重,或早或晚,两国之间还会有一战。

大夏若不早做准备,受苦的是黎民百姓。

在大是大非面前,赵甄没有犯糊涂,并且叮嘱门生们,也别在揪着佟、周两家的婚事不放。

就这样,没有人再反对周在星和佟歆的婚事,两家在众人的祝福中互换庚帖,婚期就定在明年开春。

而此时,远在西北的拓跋慎终于进入燕京,离杀掉拓跋安的目标又进一步。

拓跋安此时已经得知拓跋慎消失之事,夏国特地派了使臣来告知他,与此同时,他安插在京城的探子也送了信儿回来。

拓跋慎自己瞒天过海跑了,拓跋安也不好追究夏国的责任。更何况他此时也顾不上那么多。

拓跋慎明知自己容不下他,为何还要跑回来送死?

第38章

拓跋慎逃回燕国没几天,独孤济就上奏朝廷汇报了这件事。

毕竟这件事瞒不住,与其让拓跋安误以为他们有什么密谋,不如如实汇报。

奏折中说拓跋慎受了很重的伤,而在大夏探子送来的密信中,也说拓跋慎似乎是被夏国的纨绔公子哥儿们欺负了,不堪受辱想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逃跑的 。

拓跋安第一反应是再把人送回去,但又觉得太便宜夏国了,他完全可以借着这件事找夏国要点赔偿,于是等到了夏国使臣来报信。

夏国使节也不是吃素的,一口咬定拓跋慎擅自离开夏京,就是违反了当时燕国签的降书,夏国不但没有责任,反而要找燕国的麻烦呢。谁知道拓跋慎有没有偷什么东西回来?

至于夏国人欺辱拓跋慎的事儿,又没有证据。

毕竟,拓跋安不能把细作的密信摆到明面上来。

拓跋安倒是可以让拓跋慎来京作证,但夏国使臣说了,拓跋慎私自逃跑,当然要给自己找个理由,他身上就是有伤也不能作数的。

双方掰扯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拓跋安退了一步,表示自己会好好教育拓跋慎,并亲笔写信向天玺帝致歉。

夏国使臣依旧不满,想要给燕国卖到夏国的皮毛制品增加三成税。

这才是韩昼派他来的主要目的。

燕国君臣一听这要求,都有些愤愤不平。燕国的动物皮毛卖到大夏本就要收挺高的税,现在还要加,那燕国这些皮毛商人的生意还怎么做?

“这件事决不能让,陛下还是把拓跋慎送回大夏吧?”就有大臣建议,拓跋慎本来就没什么用,留着还容易引起陛下忌惮,不如送走。

“朕何尝不想,但夏国使臣说了,拓跋慎这样的质子,他们不敢要。”拓跋安叹气,夏国大概也明白,拓跋慎这身份,根本起不到人质的作用。

“这件事说到底还是康王世子的错,就算真受欺辱,也不能直接逃跑啊!好歹该想办法和陛下联系才是。”

“依臣之见,不如让康王世子速速回京,陛下当着夏国使节的面训斥他几句,再不行就给他定个罪。”

有人冷哼一声,“夏国根本就不在乎拓跋慎,他们只是想找个理由加征关税罢了。”

“这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夏国既然要用康王世子潜逃之事为理由,咱们就抓住这个理由。关税的事儿决不能松口。”

拓跋安听着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若有所思地敲着桌面。关税是一定不能加的,但借此收拾一下拓跋慎也不是不行。

他这才下旨,急召拓跋慎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