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小军处理好鱼时,小曼已经将水烧开了,陆小言也将洗好的豆腐切成了块,厨房里围了一群小萝卜头,都眼巴巴盯着豆腐,五岁大的二毛口水都流了下来。
陆小言看得好笑,厨房就巴掌大小,他们一挤进来,她转个身都费劲,干脆将人轰了出去,“我家就仨碗,你们回去把自己的碗拿来吧,正好跟你们父母说一声,中午在我家吃,省得他们找不到人担心,去吧去吧,等你们回来,估计就熬好了。”
等孩子们抱着碗跑回来时,厨房里已经飘出了香味,一个个馋得哈喇子直流,有俩娃手里还抱了其他东西,一个是一颗小白菜,另一个是一把香菜,还有两根葱。
陆小言眼睛噌地亮了,穿来这几天,也就在省城吃烩面时,见了点儿菜,还没正儿八经吃菜呢,惊喜归惊喜,她还是客气了一下,“干嘛还拿东西。”
小孩子实诚,如实说:“我娘不让白吃。”
这是怕自家娃白吃人家东西,不好意思,才拿了点菜,村里人大多淳朴,拿的还都是家里最好的东西,等陆小军过来时,更阔气,手里拿着一根腊肠。
崔奶奶生了六个儿子,个个都是一把好力气,挣的工分也多,几个儿子还会建房子,农闲时经常出去打零工,他们家算是村里最富裕的一个,连自行车都买了,陆小言都咽了咽口水,“这也太贵重了。”
陆小曼乐呵呵地说:“正好给大家加个餐,小言姐可不许拒绝,我也是沾了你的福,才能在今天吃到腊肠,早馋死了。”
她嘴巴甜得紧,这点随了崔奶奶,崔奶奶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孙女。
就秀儿抱了只碗,她也不过七八岁的样子,小小一只,见其他人都拿了东西,她臊得小脸通红,“我、我也回去找点吃的。”
她也住在西头,就在巷子口,跟崔奶奶家紧挨着,跟崔奶奶的富裕不同,她家里没啥劳动力,爷爷腿脚不好,奶奶闹饥荒时就没了,哥哥才十一,弟弟刚六个月,她娘干活时,经常把小奶娃绑在背后,挣不了太多工分,一家人全靠他爹养,穷得叮当响。
别人一天三顿饭,他们家一天就吃两顿,所以这会儿家里的大人还在挣工分,中午没回来做饭,就她自己抱着碗来了。
陆小言忙拉住了她,“拿啥,啥也不用拿,这些足够咱们吃了,你帮着去把大家的碗再洗一下。”
秀儿红着小脸点头,软糯地说:“嗯,我肯定洗干净。”
碗洗好时,陆小言便掀开了盖子,一股鲜香味直冲脑门,孩子们都忍不住咂嘴,陆小言往锅里倒了点香油,把切好的葱,也倒进去一小碗。
她没立刻盛,先把小白菜炒了一下,又将腊肠加了进去,一时间锅里滋啦滋啦流油,等将炒菜端到桌上时,陆大山和王月勤正好回来,王月勤皱了皱鼻子,“好香。”
陆小言笑道:“那可不,小军他们带了腊肠和小白菜过来,还有鱼汤呢,我们抓了鱼,今天能吃一顿好的。”
说话间她已经盛好了鱼汤,因为豆腐多,每人都有一碗,鱼汤熬的奶白奶白的,上面飘着绿油油的葱花,香味直往鼻子里钻,孩子们又不自觉分泌起口水。
家里房间太少,连堂屋都没,陆大山干脆将桌子搬到了院子里,一碗碗鱼汤端上桌后,不止孩子,连陆大山和王月勤都忍不住咽口水。
陆小言将菜放到了中间,将窝窝头也端了出来,一人给了一个,“吃吧。”
鱼汤香味浓醇,白菜清香爽口,腊肉咸鲜适度,简直不要太好吃。
孩子们吃得停不下来,二柱这个小马屁精,还不忘眨巴着大眼,抽空夸一句,“小言姐,这是什么神仙佳肴,你做得也太好吃了。”
虽然不太会炒菜,陆小言却给奶奶煲过各种汤,汤和糕点,算是她唯一的特长,她嘿嘿笑了笑,“喜欢就好,以后如果还能抓到鱼,我再给你们煮。”
孩子们这才停下喝汤的动作,开心地欢呼了一声,陆小军也吃得很满足,他家条件只是不错,虽然不咋饿肚子,也就过年吃过肉,鱼也很少吃。
陆小军是个实诚人,直接说:“可惜明天周一,我还要去上学,要不然咱俩还能打配合,只能等下周末,小言姐,咱们下周还抓鱼吧。”
陆小言笑着说:“好呀。”
陆小曼舔了舔唇,圆溜溜的眸睁得更圆了,开心地说:“小言姐,我也可以,我不用上学。”
她已经初中毕业了,没上高中。
村里好多人都只读个小学,有的小学都读不完,自从高考取消后,大家更不重视教育了,虽然初中和高中改成了两年学制,仍有好多人嫌去公社上学有些远,不乐意去,家长也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念头。
就算傅北出息,整个大队,也就傅北一个成绩这么好的,好多孩子书本都学不明白,大家压根没想过,自家孩子只要好好学,也能出息,教育普遍跟不上。
陆小言有些惋惜,“你刚十五六岁,咋不念书了?”
陆小曼将鱼汤咽了下去,擦了擦嘴,才脆生生地说:“咱们大队好多人都没上啊,听说高中课程还挺难,我娘说学也没啥用,咱又没城市户口,招工基本轮不上,干脆不上了,还能帮家里干干活,我都拿了四十几个工分了,可以养活自己啦。”
她哪里知道,她娘不过是觉得,女孩念再多书,还是要嫁出去的,读也是给别人读,才没让她继续念。
说到赚工分时,她圆溜溜的眼亮亮的,显然为自己能帮上忙,觉得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