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帮我收集历史文物[直播](139)
司马相如肝气纾解,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汉和帝年间,为讽谏承平日久后王侯公卿的过度奢靡,张衡效仿班固的《两都赋》,殚精竭思十年,最终在担任南阳县主簿的期间作成了《二京赋》,即《西京赋》与《东京赋》两篇。
这两篇赋辞藻华美,内容丰富,生动描绘了洛阳宫殿、飞阁以及楼榭的壮丽景象,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民俗风情,从商贾到游侠,再到各种杂技表演如角抵百戏等,特别是《东京赋》中对于驱逐疫鬼的大傩仪式描述得栩栩如生。
张衡所作《二京赋》,指责贵族阶层存在的腐败现象,文词含有浓厚的恤民之气。
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万物。
张衡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点,明明是大族出生,这一刻他却站在底层平民的立场上讲述他们的苦难。
《二京赋》的传播使张衡名声大振。
他也因此赋在历史上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三位文人并称“汉赋四大家”。]
年轻的扬雄受宠若惊。
他使劲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发现没有看错,天幕上真的是他的名字。
整个人被喜悦的情绪冲击得快傻掉了。
“哈哈哈,我是汉赋四大家,四大家!和偶像同列一席!”
扬雄是司马相如的死忠粉,所谓爱他就模仿他,杨雄仿照司马相如的赋体作了无数诗赋,偶像的《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羽猎赋》他倒背如流。
因为粉丝力过强,后世的诗赋界又用“扬马”来称呼二人,就是不知道司马相如听见这一词会不会感到高兴了。
王莽新朝年间。
老年扬雄复杂地看
着天幕,年少的爱好,他已经放下很久了,自从清醒大汉无药可救以后,他不再作赋,认为其无益于讽谏,转而研究儒学。
若不是天幕提起,那些诗赋感觉像是他上辈子写过的东西。
结果伴随着他名字流传青史的,还是他少年时期钟爱的事物么?
【张衡擅长作赋,但这并不是他人生成就中最辉煌的事情,比起文学成就,他无与伦比的科学才能更加惊艳世人。
然而当时的朝廷并不重视天文算术,认为其是小道,无人发现还有这样一位科学奇才。
张衡也认为他此生都无法找到能与他共鸣的知己。
直到后来,他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契机,也是无数人生命里的契机。
这个契机是什么呢?】
张衡抱着《汉记》,脚步停了下来,他似有预感的看向天际,看见上方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那是一位身着玄袍,头顶金冠的女子。
容色殊丽,凤眸含着威严,轻轻一笑,面容又似春水般温柔漾开。
【她就是和熹皇后邓绥,汉和帝刘肇的第二任皇后,东汉“六后临朝”中的最贤者。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
第57章 墨家与发明篇5灾害太多,乃阴气过盛……
皇后之冠!
古往今来,几人能当得起“冠”一字?
卫子夫来回注视着临朝,贤后和女政治家这几个矛盾的字眼,大脑一片空白。
长孙皇后的心神被天幕吸引,连李治为她奉上一盏清茶都没察觉。
吕雉听到六后临朝这一句话,先是愣神,随后嘴角慢慢勾起,呵呵,看来她给后辈们开了个好头。
武则天专注地望着天幕,和熹太后的事迹她了解,她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少说也有对方的一份刺激在。前辈已经在皇后的位置上做到了最好,她想脱颖而出,可不就得想办法开辟出另一条新道路。
【邓绥是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她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
永元七年,邓绥入宫,次年她受封为贵人,永元十四年,邓绥因品性优良被立为皇后。
元兴元年十二月,汉和帝驾崩,邓绥拥立了刘肇的小儿子刘隆登基,史称汉殇帝,而汉殇帝只是一个出生一百多天的婴幼儿,之后,邓绥以女君之名亲政天下,成为了一位掌握实权的女性君主。】
东汉初年,刚协助刘秀重兴汉室江山的邓禹,本人还没得及享受一把作为开国功臣的体验,就被天幕传出的庞大信息量砸得满脑发晕。
云台二十八将是什么?他排首位?嗯,他的功劳的确不小,但是不是应该再谦虚一下。
下一秒,邓禹瞪大了眼睛:女君,他的孙女当上女君了?!
乖乖....这算不算谋朝篡位?
邓绥顶着满朝同僚射来的目光,忽然有些心慌。
【据史料记载,邓绥对天文和数学有浓厚的兴趣,上台之后,她积极推动科学发展,反对迷信,宣称鬼神难于征信,罢黜了无数陈滥巫祠,试图将民众的思想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永初四年始,东汉连续六年发生蝗灾,邓绥为解决自然灾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科技人才,为此还专门在察举制中设立了一门名为道术的科目。
道术并不是道教法术,而是包括天文、历数、医方、遁甲等方技数术,相比于传统的举孝廉更加实用。
邓绥听闻张衡擅术学,派出公车请他入京。
在被女君看中的这一年,张衡三十四岁了,正是而立之年,他前半生干的都是文字工作,因诗赋文采出名,半途转行却直接当上了太史令,相当于国家气象局局长兼天文台台长的高位。
大臣们对张衡非常不信任,太史令这个职位一般为家传,张衡半路冒出来,没有经验不说,天文才能似乎也不见得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