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不二臣(195)
只是......黛玉是怎么知道他这里的纠结,又在这个当口送了那及时雨的字条来?
林言有些担忧是京中有了不得了的动向,又或者是什么危害已经侵袭到她身边。可不论是他留在京中的人手还是往回京城的打探,这时候都没有向他禀告有什么异样出现。
而此时修整的工程也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
林言在早先便已经疏通了各地府衙与商帮,又请来乡中长老细细商谈。修整堤坝的材料已经堆积妥当,就连做工的名单也已经编撰妥帖。
此时一声令下,人员整合,历时二十年的堤坝又迎来大的修改。
吴先生忙碌得过分。
这时的时间已经有些拖延,他又在图纸上进行了二次、三次的整改,极力避免上游破冰的河流趁着这里的松懈引来更大的灾难。
而林言也很配合他的工作,小老头在河堤上上蹿下跳的时候,林言腰间就别着那把剑跟着他巡视。
白天,夜晚。
烈日,雨天。
河堤上的民夫按时更换轮班,但每一班都晓得河堤上会站一个穿苍青衣裳的沈大人。
甚至吴先生因为过度兴奋而卧床的日子里,林言都还在。
他看着那二十年前的堤坝在眼前整改,好像看到二十年前的宿命的分岔点。
又看着二十年后的,同样的灾难被改变。
被他们两个,被很多人一起改变——
民夫唱着号子推着石柱,林言在另一侧帮他们一起把推车推上堤岸。他的掌心被蹭出青白,那粉末好像钻进皮肤,给他本就白皙的掌心烙上一层青灰。
而民夫们已然习惯这一切,回头笑着道谢,又推着车,唱着号子走远。
快了......
林言看着图纸上用来分隔水流的渠道落作眼前的现实。
就快了——
有人私底下说,若是一点水患都没有就显现不出情势的紧急,一切安然无恙,也不能证明林言的力挽狂澜。
可这样却是林言心中最好的结局。
最好一切无恙,最好让此地将来的百姓想不起今年可能有一场水患。
再不是——‘上次还是二十年前’。
‘将军鸽’送来的字条上撇捺仓促,这不是黛玉从前的写字习惯,但林言把条子捧在手中,却完全感知了黛玉的心绪。
他已经得到了最得意的夸赞。
无论前路如何,至少在这一刻,他最重要的人懂得他的决定,甚至比他更明白他的犹疑。
如果她现在就在他身边,看到他那会犹豫不决的样子,一定会笑出来吧。
然后,可能,会把手伸过来,温柔的掌心覆在他的颊边。
河堤上的风太冷,当然,也可能是林言的耳朵热了起来。
文墨投来狐疑的眼神,林言咳嗽一声,又把目光投向日渐成型的新堤坝。
“昨日阴雨,再使人向上游测探,看过河道涨幅后另作打算。”
恪静郡主近来有些小麻烦。
她的父王是一贯不管事,母妃这时也一直‘久病未安’——虽说仍时常撑着身子交际,可私底下,母妃的状态实在奇怪。
二哥眼见着就是要不好了。
恪静很冷静地认识到这一点,她明白在二哥拒绝请罪远赴南疆之后的现在,罪状累积,幽禁终生都已经是二哥最好的安排。
可新的证据还在堆叠。
恪静不喜欢有人跟打探此事,可最经常跟她打探外面风闻的却恰恰是她的母妃。淮安王妃太挂心淮安王府的风评,尤其挂心年轻一代对此事的看法——这似乎是很正常的事,如果不是恪静观察到母妃极力忍耐的笑脸。
“母妃,大哥也未曾婚配,如今二哥又遇着这等事,将来——”
“你小姑娘家的,上面有大哥,下面有弟弟,且还有父王母妃在,琢磨婚配事做什么?”王妃说起这个,好像心情更好了:“再说,你大哥自有他的好处,喜欢的人自然看得见。”
她几乎有些沾沾自喜了。
傅正最是严苛公正,不枉费自己多年来精心保存那些罪证。皇上不满淮安王府倾向太上皇已久,等到一切了结,不怕他还要把世子庇护下来......
至于言儿,虽说目前他还在南地没有回来。可京里的都说并没有水患的可能,他那里应当也没有什么危险。这一次想来也是一次镀资历的行程,等他回来自有皇上的封赏,却正好能和新立世子的时机对在一处。
王妃完全不担心林言会借机把世子的位置‘贪’下来,虽说相处日短,但她已经幻想了这个孩子二十年,并在想见的一刻就印证自己的观点。
不过恪静说的也是,言儿也大了,该预备婚嫁之事。他喜欢林家的姑娘,自己也喜欢,等他回来再问一问,若是两个孩子都有意,那就赶紧定下来。
王妃沉浸在自己过分美好的遐想里,一时没留意女儿越来越疑惑的打量。
且乐极生悲,
物极必反。
王妃今日这样高兴,可就在五日之后,京中忽然有消息疯传。
南方水患。
第116章
波涛下暗流击石
封江想,他大约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天了。
一夜风暖雨热,搭在身上的寝被落在地上,贴身的衣裳被汗水浸湿。
他睁开眼睛缓神片刻,旋即像被摸了翅膀的鸟一样扑腾着,和被子一起跌在地上。
“什么时辰了?!”
他跳着脚套上靴子,一抬眼对上长随诧异的目光。但来不及多说什么,封江披上外袍,急急向着堤坝的方向跑。
“大人——大人!”长随的声音被他丢落在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