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不二臣(236)
壮实——这是林言见到为首官员的第一印象。
来者姓杨,淮越的治中。过分结实的身材使他看起来像个武官,可一旦开口说话,又是个实实在在的文人样子。
他们额外牵来一匹马,与林言一行带来的马匹不同,这马腿更长,肚子也更高。林言想这应当是准备给他的,便嘱咐文墨回去跟黛玉说一声,自己翻身上马。
这马的毛也薄,凑得近了,林言几乎可以看清底下的血脉。
马是驯服好的,温顺地蹭一蹭林言的手背。得了一颗甜嘴的糖块,很惊喜地惦着步子往前——一骑上来就知道当地马种的好处。
“杨大人,我刚到淮越边境时见桥梁垮塌,之后还劳派遣些工匠,不然此地百姓商人出入也不大方便。”这一张嘴似乎有问罪的意思,但林言这会却占了年轻的好处,又笑吟吟的,倒不会令人生出恶感。
那杨大人似乎也是这样想的,听林言说起此事,须子飘动一下,应道:“这本是下官早该办妥之事,竟再劳烦大人指点。”
一座桥梁已经能看出淮越许多弊病,但道路上不是仔细询问的地方,林言点点头,又见来迎接的几位大人身上还挂些湿润的土。
“我初到此地,虽为上峰,但风土人情不熟,还要多仰赖诸位大人帮衬。”林言骑在马上,转动腰身与周围几位大人拱手。那几位看起来倒不像善谈之人,拱手回礼,道几句惯用的场面话后便不再多说。
再开口的依旧是杨大人。
“大人不必如此,原是我们礼数不周。”杨治中见林言的目光在自己袍子上的湿泥处弹一下,略微苦笑,但也不遮掩什么。
“原本预备早早来迎候,只是还未动身,又闻得山石坍塌,不能不去看顾一耳。”
“现下情况如何?”
“前些日子暴雨冲刷,土层不稳罢了,当地百姓也已安置妥当。”杨治中笑一声,若有所指道:“那山上已不剩什么山石,因而受灾不重。”
淮越前一任的州牧是吃了挂落而走,这会大小事宜便有治中等顶上。杨治中此举令林言心生敬意,只是听他话里的意思,却不禁心头一梗。
他只知淮越曾有矿产,因此虽知偏远,却不觉是什么过分荒芜的去处。现在
想想,那矿脉已是旧事,曾经的香饽饽也风干发硬。
原本他们离淮越主城已不远,林言与杨治中等说着当地事宜,不多会就见到了铜绿样的古城。
这儿当年应当确实风光过——城墙称得上巍峨,只是现今墙砖中生出绿色。
林言设想过淮越过分的人烟稀少,可真入到城中才觉得想错。
前番日子的大雨影响颇多,如今水干枯,临街的楼上却仍晾着衣裳。林言顺着墙面上的几道水纹看过去,见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趴在窗框上,呆呆看着林言一行人过来。
林言朝他笑一笑,那孩子便被身后的大人拉扯到影子里去了。
“其实,这会也算承了大人您的情谊。”杨治中忽然这样说,林言不解,收回目光爬过他城墙一样的脸庞,落在那双炯炯的眼瞳上。
“淮越上游的水系也与扬州一代相连,大人当时主持修堤,却也叫这边免于受灾。”
“我并没见到过淮越水患的奏报。”
“是,淮越每逢雨季,便提前将水引到当年留下的矿坑中,因此上报的少些。”杨治中不意外林言的疑惑,上报的少,穿到皇上耳朵里的就更没有多少声音。
淮越的天是很晴朗的天,这会将晚,也是转眼间铺开橘与红的云彩。杨治中请林言等人先在府衙歇息,林言却摇摇头,道:“趁着天光还在,我稍后看看淮越一带的地图,你给我指认些是哪里的地方受灾。另外,我来时没见到大些的水源,今年的收成,也劳管事的大人报与我一些。”
这却叫杨治中有些意外——
他知晓些林言的事,打心里期待他是做实事的官员。一方州牧不是没有实权,但这样被榨干的地方,好像也只能在来往官员的资历上加上辛苦几年。
杨治中对林言存过疑虑,心说即便他甘心吃几年苦头,也怕那好不容易找回儿子的王爷王妃不忍他来。
可林言来了,看起来也特地对淮越做过了解。
“是,请您在府衙稍作休。晚些时候,卑职便将相关文册呈与大人详看。”
天上橘红的云被织女摘采,纺织作紫色的布匹,又绣上星子的花面。林言与黛玉进到府衙中的住处,这里显然被特意提前清扫过,但还是显现出许久不见人烟的生疏。
日子渐晚,黛玉只粗略与过来的仆婢说过,便叫她们也去歇息。又因记挂林言晚上还要与淮越的大人们商谈,用过晚饭后,黛玉便催着林言眯一会,她会留意时间。
天上的星星落进人间,寒芒不见,温柔地跳动在手指间。
黛玉给灯罩上蒙一层纸,屋子里也见了傍晚时天上的色彩。
如在云端。
黛玉仰起脸,细细呼吸着这异地的气息,院子里的虫不怕生地叫着唱着。
林言动一下,手依旧紧紧握着黛玉的指尖。
第142章
思前路畔生芷草
“爹爹今天回来得好早。”
杨治中家的三个儿女早习惯了父亲这几日的晚归,他最大的女儿今年不过八九岁,却很沉稳地应对着弟妹的疑惑。
“前些日子州牧大人初上任,自然有许多事情忙——这会熟了,回来得便也早了。”杨大姑娘哄着两个小的睡下,并没有将自己心中划过的一道疑影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