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红楼]不二臣(237)

作者: 游渔犹愚 阅读记录

今天确实太早了.....

榻上响起轻微的鼾声,大姑娘嘱咐奶嬷嬷与丫鬟仔细照料,自己单携一个小丫鬟,捧了食盒往父亲的书房走。

杨府不大,但装潢很精良。与惯常见到的‘回’式宅院不同,杨家的宅子很长,是一个‘窄’字形的构造。屋顶上盖了琉璃瓦,一层叠一层的,把经略的阳光截留下,下面的走廊倒是灰暗一层。

屋子顺着走廊排列,一整座宅院都在沉默中等待。小小的姑娘衬得走廊更宽绰,影子像落叶般在黑漆的地面上飘零而过。

到了父亲书房外,大姑娘先问外面的小厮父亲现今所在——知道他仍在书房中,未歇息,也未用饭,这才叫人进去传话。

“芷儿,你这会怎么不歇午去?”杨治中见到女儿,见她手中捧的食盒,眸子里便闪过些愧疚亏欠。

“我想着爹爹还没用饭,就过来盯着爹爹用餐。”杨芷笑一笑,将碗碟在桌上一一摆好,又催着父亲过来。

“再则,我也许久没跟爹爹说话,心里十分想念。”

杨治中拿着筷子的手一顿。

碗中的梗米掺了当地特有的鲜菇,一场雨后多少折磨,这些东西却咕噜噜不间断地冒头。杨治中看看女儿,外面划过的光在杨芷的眉眼见烙下琉璃瓦的痕。

“你外祖家来信,说很情愿将你姊弟三人接到金陵去。”

他见女儿没吭声,又道:“你可知这回来任上的沈大人?他也是母亲早逝,小小年纪便去了京中外祖家。这才能拜闻名天下的师父,更有后来连中三元的大气运。”

杨芷没接话,杨治中便也住口,依旧食不知味地吃着简餐。

梗米沥在牙齿间时,杨治中听见女儿道:“可我们三个若是走了,这边不是只剩下父亲一人?”

听得女儿隐约有松动的意思,杨治中心中一喜,赶紧道:“好孩子,你不必惦记为父如何——到了金陵,到了你外祖家——与你那些表姊妹兄弟一处,有你舅舅舅母疼着教着,我也能放下心来,不算辜负你母亲。”

可杨芷又不接话了,她抿着嘴,只道:“爹爹安稳些吃吧,莫要怀揣着许多心事了。”

今日许多大人的午饭都用得晚了,坐在府衙的饭堂,出去一上午衣裳就做旧。林言还想与他们问一问此地商会的事,匆匆吃几筷子,便回了住处换衣裳。

那住处几日间便多了人气,被安排来到婆子丫头也知悉住家不严苛的性情,很乐意陪着夫人聊聊淮越的家常。

这会林言回来,原本围在黛玉身边的几个便偷笑着退下,把空间留给这忽然忙碌起来的夫妻二人。

“我今日去矿坑那里看了。”林言不要人帮忙,单自己与黛玉一处。一面换着衣裳,一面跟黛玉说着今日的见闻。

“......好大的坑,当着我们面就塌了,杨治中没留神跌下去,我便先着人把他送回来,叫他记得请个大夫看看。”林言拎起袍角给黛玉看,青蓝的颜色变得灰扑扑,摸着却没有一点泥土。

“那土都坏了,扑在衣服上抖抖就掉,里面一点水都存不住。”林言举起手,跟黛玉做了个攥紧的姿势:“这么大的泥土块,轻轻一捏,立刻就碎成粉一样。”

“我今日也跟当地人问起,她们说原本这儿的土不是这般的。”黛玉随手拿起林言刚换下来的外袍,见那针脚处还是勾了几颗土粒。她捻在指尖揉搓几下,寥寥几颗便粗糙地磨着指肚的肌肤:“咱们来时见的那些根系,早几十年都是深深埋在土里。后来支炸出来,连带林子也小了许多。”

“庄稼种不齐,按说这会也到了茂盛的时候,那杆子只有手指般粗细。”林言在苏州时常去家中佃户的田埂上,对时令作物的生长倒不是纸上谈兵。他实在想做个令人安心的笑脸,可淮越的实际压着,看起来还是忧心忡忡。

“账上一望就是没钱,我原想去那边看看有什么可往外通商——”林言这会已经换上衣裳,整整齐齐不像州牧,倒多了些宗亲扮相:“只是那山上实在不能再继续开采。”

“今年淮越地里无着,他们不上山,只怕生计更难些。”黛玉听当地姑娘说了今年情状,便劝道:“即便要禁,也不好即刻实行。”

“我记下了。”林言应声,牵一下黛玉的手腕。估摸着时候不早,又嘱咐黛玉仔细当地啃血肉的蚊虫,这才放心离开。

外面的斑鸠叫一声,上峰不在,府衙的饭堂也热闹起来。

说着今日所见,说着往年旧案,只是话语间总避不开林言。

淮越算不得一个‘好去处’,在此的官员大都能走则走,常在的不过寥寥几人。

而这几人中又只有杨治中是正儿八经的外乡人。

“他这回也算幸运。”

“说的是,叫沈大人拉那一下,总不至于跌进最底下去。”

“也幸亏沈大人年纪轻,底盘稳。不然换了咱们这几个老家伙,叫那样一带,两个人都要摔下去。”

“谁知道底下都空得那样厉害了?咱们上年过去,那坑还不是那样——”

“有的人私下再开垦......”这会说话的大人很谨慎地挑选用词,在他旁侧的一位笑一声,冷道:“地里长不出庄稼,不然能怎么办?”

“你明知我不是这般意思。”他叹一口气,又道:“我倒盼着这沈大人有什么呼风唤雨的本事,一点头,雨滴子下来 ,地上的庄稼也生出来。”

他这话惹得周围一圈大人都苦笑不迭,只是笑过了,心底下又隐约冒出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