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不二臣(290)
秦向涛知道这个,他还知道那学塾是林夫人管理。只是此时长官有意卖弄,他作陪,居小,自然声说声听。
“按说沈大人也是年少有为。”
今上看重南地,州牧也是他们自己人。这会说话不算藏着掖着,长官晃一下杯中酒,又笑道:“到底年轻,有得一股拼劲。”
“我听闻淮越缺粮?”
“有此事,秦将军的消息倒很灵。”长官与秦将军相识多年,这会听他问询,更是笑道:“他前还给我来信问及此事。”
侍奉的下人早在长官开口时就退下,此时席上只有秦家父子并长官四人。秦向涛原就想着淮越的事,这时更加留神细听。
“我这边到底要顾及治下百姓。”长官呼一口气,将酒水一饮而尽:“倒是帮衬不上什么,实在有几分对不住。”
他说着对不住,脸上的神情却尤其尽兴。秦将军却没多说什么,他还是和从前一样,冷肃的面庞如嶙峋陡崖。秦向涛看看长官,又看看父亲,最终还是垂下头,只看着杯子里荡起的水纹。
“总还要防备之后的战事。”
那时,秦将军是用这句话为宴席作结,而秦向涛也没有想到会那样快应验。
几乎只是眨眼间,复起的硝烟就烧灼到天边。
南地蛮族时时进犯,边城防备得宜,淮越也习惯了准备。大概章程不需林言设计,只是因着这一回内因的不同,却不得不多加几分仔细。
杨治中是和开战的消息一起回来的,明面上老老实实交了粮食记案,底下已经把各郡情形摸清。
“辛苦杨大人。”林言说话时,端端正正做了个揖。杨治中连言不敢承受,林言却执意。
“此事不可透露与人又不好放任,杨大人信任我,跟着担惊受怕许久,实在叫我心中惭愧。”
杨治中听到这里,颇觉受用,只是因着忠厚本性使然,又不禁泛起羞窘。
然而有人记挂辛苦总是好的,前番奔波的辛苦这会也消散些许。
“之后大人也好多休息几日,陪陪家中儿女。”
林言还记着那日杨芷来府上的事,黛玉很熟悉那小姑娘,说若是她自个,即便心中有疑问也不会赶着到府上问询,想来有人催动她心意。思来想去,杨大姑娘不像被外人撺掇的性子,那么可能的人选便是杨家小弟。
杨俨第一回 来府里便透着点讨好的意思,只是那会离得远,黛玉不知,林言也不想拿坏心思揣度小孩子。
细说来倒是有些理解杨俨——黛玉与林言的情形与杨家很像——而林言此时更是在杨俨眼中做了‘榜样’,这小孩子也是读书,自然也向往交一番好运,拜入名师门下,未出世就先得一盛名。
只是林言当初被斐自山收为弟子不只是交好运,也是因为他在斐府的论答得了师父欣赏,这才有心收为弟子培养。
这样想着,反而更不愿责怪。林言捻一下袖口,正色道:“等到事情安稳些,再抽出精力整顿淮越的学馆——广聘名师,清除杂事,也好叫学子安心。”
杨治中一怔,旋即想起家中的小儿子,由是缓和面色,应下这一句提议。
可很快他心中又泛起愁云,可见林言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心却是当真缓缓落回肚子里。
也许是因为林言这几个月做下的事成效显著,也许是这位年轻的沈大人总在许多地方使出意想不到的主意。杨治中把几句话在心底盘转良久,到底没有说出口,只是作揖、告辞、离去。
他知道自家女儿心思重,又与林夫人亲近。于是立刻理解了林言的话外之音,这会急着快快回府里安抚三个儿女。
眼前的门开了又闭,边缘的空隙射出冷森森的白意。只是行到半途被堆叠的册案截断,或新或旧的册文如山,细看才知都是淮越这些年预备对南蛮的。
林言晓得自己的短处。
他是有些读书的天分,但对于战事却称不上熟悉。只因为从前有秦向涛这样一个朋友,又加上师父想教出一个‘万全人才’才看过几卷兵法,旁的不过是晓得些历史上的胜败品评。
这样的一知半解对战事无意,相反还会引来麻烦。可只看今上与太上皇的又一场交锋到了南地,林言不可能一点也不在意。
眼前划过一个将军形影,林言对秦将军素来怀有敬意。朝廷上的争斗是一回事,如今对外,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叫战火烧到这边的百姓。
可......秦将军是否也是这般?
能在北阆借对外战败扳倒自家将军的皇帝,怎么想也不会忌惮再把同样的把戏撤换到南地。
那么方将军呢?
方将军没有和秦家一起到前线,想来其中也有太上皇授意。
可若是自己想在其中占据主动,就不能一味依靠他人。
林言正沉思,前方忽然白光乍现,只一刹那,却把屋里照得通透清明。
他手里拿着一卷混进去的账目,记的是这一段时间来各个商队的来处与去处。
第178章
虎狼药不复当年
寒风乍起,冬日的晨阳姗姗来迟地步到皇宫的甬道。青白的地砖由蓝紫渡了金橙,只是这会实在寒冷,那点暖也只能惨兮兮蛰伏。
不伦不类的,叫人看了发笑。
唯独太上皇身边的大太监李公公觉得这地砖烫脚,他守在寝室外面,已经不年轻的身形看去一如旧时得用 。他这样年纪的太监要么死在宫里,要么死在宫外,比他年轻的也已经到了外面置办的宅子里享福。
而他还在这里,伺候着雄心不老的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