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280)
本能觉得是鸡不对劲,但是市集上面的鸡从便宜的到贵的都买了个遍,还是味道不对。
宝敏一早就知晓会是这个结果。
老饕们的口那是一吃就知道食材好坏。
因此宝敏让人吩咐下去,若是有人问起,就告诉他们鸡是福盈酒楼自己养的。
至于能不能卖?
当然可以卖。
但是现在分量不够,先要给酒楼供菜,等日后鸡的数量多起来了,再考虑对外出售活鸡。
而活鸡也不是随便就能够卖的,宰杀都需要从官府过册,宝敏懒得去弄,干脆让下桃县原先就有的屠夫去弄了个宰鸡的证。
然后自己再将赚的钱分些利给他。
总会让人赚到。
山上面的鸡越来越多,下桃县不少勤快的人家都被聘用到山上面帮忙养鸡。
但宝敏知晓这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走地鸡这种东西,有一就有二。
很快就会
被人学走。
因此下桃县要想富裕起来,还是得靠黄鳝。
因此当老饕们伸长脖子等着福盈食楼上活鸡的时候,六月末,福盈食楼换了新的招牌。
爆炒黄鳝跟黄鳝焖饭。
一时之间,黄鳝继走地鸡之后,成了风靡京城的东西。
没吃过福盈食楼的两口黄鳝,谁敢说自己是京城里尝遍万物的老饕?
自然没人敢。
黄鳝自然也免不了有人想要跟着学,不少酒楼知晓田野间有黄鳝,于是派人去抓。
可是黄鳝大多是晚上活跃,田间晚上活跃的除了黄鳝还有蛇。
有不少人在田间受了伤,歇了心思,但京城酒楼给出的收价高,也有人不要怕死去抓。
酒楼收购回来后,发现自己没有辣椒,只能够用原先辛味的法子做,但总是有股土腥味。
怎么做都不好吃。
接连几次,京城里其他的酒楼就歇了心思。
福盈酒楼短短几个月赚得盆满钵满,而下桃县养殖黄鳝的生意也被村民们眼红着,却没有一个人敢胡乱来。
毕竟那可是七福晋的地盘,要想乱来也得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
他们只能够眼睁睁盯着原先被村里人瞧不起的李桂芬将那些做事勤快,手脚麻利的人挑上去跟他们一起养殖黄鳝,在村子别的地方挖池塘。
无论那些贪婪、游手好闲的人怎么讨好李桂芬,对方都熟视无睹。
他们倒是想做些什么,偏生前不久李桂芬应七福晋的命令,在村子里面建了个村学,好些人家的小孩子都在村学里读书。
对于李桂芬更是护着。
宝敏对于现状很是满意,“等来年黄鳝养殖规模更大后,我会把制作黄鳝的配方公布出去,到时候你们可以把黄鳝卖给别人,价格不能低,保证品质,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财进来。”
跟宝敏汇报的李桂芬似乎没有想到宝敏会这么说,满脸惊讶低看着对方,“福晋……福晋要把方子公布出去?”
“嗯,本身就不是什么难的东西,经验老道的厨子一吃就知道里面有什么乾坤。”
宝敏说:“如今他们做不出来,一是因为传统出辛味的法子本身对于黄鳝肉就很难激味,二是不懂黄鳝的处理方法,弄出来不好吃。”
“我将方子公布出去,也是为了另一件事。”宝敏轻呼了一口手中的热茶,想到庄子上面已经完全成熟的红辣椒。
她得赶快把辣椒推出去。
“什么?”
“我庄子上有不少新寻到的菜苗,得快些将这些东西推出去。”
宝敏觉得自己真是为百姓的吃食操碎了心,多种粮食,保证大家都有饭吃,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赚钱也重要,但是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也只有花钱的时候有实感。
李桂芬不知道宝敏庄子的事情,尼满跟祝丹却知晓。
宝敏的庄子推广出去农作物,压根不怎么赚钱,完全就是给百姓们让利。
宝敏不爱给胤祐写信,因此京城里面能给胤祐传递宝敏状态的就只剩下他的耳目。
其中包括了尼满跟祝丹。
两人忍不住将宝敏这番作法同胤祐在南方巡田结合起来。
最后得出一个明显的答案——七福晋太爱七贝勒了。
若不然,怎么会连钱都能不赚,只为了农作物推广呢。
莫名被尼满跟祝丹用热切视线注视的宝敏:“?”
感觉有些古怪。
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若是要宝敏知晓这主仆们都误解了些什么,指不定要冲人翻白眼。
脑补是病,千万要去看太医。
远在南方的胤祐自然是收到了这封假情报,乐呵得在床上得意翘脚。
“我就知道。”
女人都是口是心非。
其实她爱我在心口难开,离别的时候表现出多少的不屑,就在背地里背着我流露出多少不舍。
完全不知情,也不想念胤祐的宝敏:“?”
在一旁伺候,看着主子一会儿笑,一会儿得意,一会儿叹气的刘进喜:“……?”
有没有人救救太监?
难道太监的命不是命吗?
原先还想继续在床上躺一会儿的胤祐翻身坐起,下定决心今天要一口气将巡田工作完成,然后把情报折子写完。
争取在八月之前打道回府。
刘进喜忍不住在后头嘀咕,“您清晨可不是这么说的。”
清晨的时候,还有人觉得这种收果的事情怎么还要阿哥下去盯,到底是他们种田还是我种田。
如今倒是两幅嘴脸了。
呵,男人。
……
宝敏在京城对胤祐想回京的心,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