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281)

作者: 江昔凝 阅读记录

因为京城有了新的大事,种御稻的田里,有农人发现了一株稻谷更加丰满,坠着满满稻穗的植株。

农人发现这具稻穗之后,心里一惊,小心翼翼地将这东西弄出来,上献给皇上。

康熙一眼就能看出,这跟他最开始发现的御稻,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这也是庄子上发现的?”

“是。”

“最初你们可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或者是有发现它的不同吗?”

能伺候御稻的太监是农人出身,对识稻是有些本领在身上的,他们日夜待在庄子上面,与水稻相处,要是真有不同一早就发现了。

“未曾。这株长在边角,并不在行列之中。”

农人小心翼翼地回答。

“更像是野草……”

康熙微微蹙眉,“这可不是野草!”

“罢了,农田里面可还有像它一样的水稻?”

“回皇上,仅此一株。”

康熙看着明显多出一倍果实的稻谷,手指轻轻摩挲着玉扳指。

吩咐下去让农人好生伺候这一株独苗,像先前御稻一样,要将它从一株变成一片。

“若是有任何闪失,哼。”

威胁的意思一览无遗。

太监们不敢有任何的耽误,赶忙就把被赐名为天稻的稻谷捧回去好生栽种。

尽心尽责,瑟瑟发抖。

而始作俑者,将“天稻”随意栽种在田野边的宝敏:“……?”

说实话,就这样的水稻,我还有很多。

但是她想不起来。

因为府上面种的东西太多,就那两株……

若不是管事通知她。

宝敏早就将水稻忘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得到管事的消息,宝敏也没想残害两棵独苗苗,只让杨梅去庄子上找来管事,将这两棵独苗苗收到庄子上去种。

等培养出稳定的秧苗后,再往外推。

家里两棵忘得一干二净,宝敏更是想不起她曾经在皇庄“随手”栽种了一棵。

如今已经被命名为天稻。

日后更是影响了大清近百年的水稻种植。

而现如今,宝敏坐在桌子前,研究蒙古草场养护。

闲来无事,再加上宝儿去学堂上了几个月的学,聪慧的孩子不好再骗。

光是推迟的借口已经骗不到人,只能够用系统开始认真研究现代草场的养护方法。

一个个特有名词,看都看不明白。

现代时期,内蒙古对草场的养护主要以三模十方为主,即三种不同的草场养殖模式,十种修复方法。

其中涉及到高科技水平的,都被宝敏排掉了。

学不来,学不来。

看到最后,宝敏觉得自己掉落的头发得吃十只羊才能够弥补回来。

好在她快要撕书的时候,有人救了她。

是住在庄子上的颜元求见,连带着那个盲人仆役。

颜元自从沉浸编写教材后,宝敏甚少听到有关于他的消息,只知晓他参考了不少优秀的蒙学教材,写出了一本自然常理和识字类蒙学。

那本书经过不少人的审核,确定没有问题,已经印刷成册,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

宝敏想了半天,也没能相出对方找上自己的缘由。

直至看到盲仆人背着鼓鼓囊囊的行李,她才意识到对方是要同自己告别。

“夫子,您这是……”

“承蒙贝勒爷、福晋关照,老夫自漳南书院被毁之后,其实已经没了教书育人的心思,来了京城,能帮贝勒爷,福晋做事,已然是命中之幸。”

“更别提还做了蒙学教材,也不妄这辈子寒窗苦读。只是年岁渐长,愈发觉得力不从心……”

颜元苦笑道:“尤其是最近这段时日,总是梦回故里,觉得自己是树上的落叶,想要追寻大树的根底。越是写给孩童启蒙的诗词歌赋,越是想起儿时的夫子。”

“人老了,总是话唠叨,念旧。老夫今日一来,既是感谢贝勒爷、福晋知遇之恩,也是过来辞别,想要归乡。”

宝敏在颜元一开口,就想挽留。

但听完对方所言,只觉得叹息,“若是夫子所求,那本宫自然也不好强留。只是夫子今日辞别,那些孩子还未曾同夫子告别……”

“人生路漫,能有一遇,已是不易。”颜元婉

拒,“辞别泪两难,老夫悄然离去,省得叫他们心难安。”

颜元倒也没有真如自己嘴上说的那么心狠,告别时,还是从行囊里面掏出了不少厚实的信封。

信上面写着不同人的姓。

只求宝敏将这些信交给他们。

颜元来时赤条条,走时也是。

没带银子、没要珍宝。

但宝敏就是觉得,曾经历史上没能如愿的教育家,如今心愿已了。

他嘴上说着自己年岁已高,却还是会忍不住在回乡之后继续教书育人。

那是灵魂中难以磨灭的崇高理想。

想要改变一个朝代、一个世间,偶然迸发的天才灵魂。

宝敏让人对颜元多加关照,哪怕是回了故里,有人帮扶着安心养老,也是一件好事。

只是信件送到孩子们手里,一个两个哭得泣不成声。

宝敏废了不少时间才将他们安慰好。

还没等宝敏闲下来,九阿哥十阿哥就带着人离开了京城。

这次带走的人是先前在国子监输了比赛的八旗子弟。

带去蒙古剃羊毛。

宝敏乍一听,歪着脑袋看向一同赴会的大福晋,“我以为是开玩笑的?”

怎么还真的带人去蒙古剃羊毛了?

就他们那样,真担心羊一脚蹬脸上给蹬死。

“我也以为是开玩笑来着,没想到是真的要去。”大福晋将自己偶然打听来的消息告知给宝敏等人,“听说是接连小测没通过,成绩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