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283)

作者: 江昔凝 阅读记录

太子妃知晓宝敏是何意思。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但这个世道,仍然是皇上当权,她们说的不算。

宝敏知晓太子妃想要努力地将读书写字推广下去,哪怕是常用字也好。

可是笔墨纸砚都很贵,纸还能够用些劣质的草纸代替,这样拨款的时候也不会得到反对。

可笔呢

毛笔的用量太大,各地官府怕是不乐意。

“笔的话,我可以解决,但是推动建设这方面,得靠太子妃您了。”

于是,铅笔的制造就如此提拎上了日程。

其中最为困难的是石墨的提取。

在太子得到康熙的许可后,真正分派下来实践的人却不是太子的人。

因为这一年来,太子提的要求太多,做的功绩也是诸多儿子中最为多的那个,康熙要重新调整不同儿子之间的竞争分配。

好在太子妃还是拥有一定的权力。

若是以前,胤礽说不定满心气愤,觉得皇阿玛这是对自己心有戒备,然后越想越气,最后做出一些昏头的事情。

现在,胤礽觉得干不了就不干,又不是非得干。

实在不行,这不是还有别的兄弟吗?

于是消极的太子每天只打卡上下班,其他的事情不管也不问。

饶是这样,康熙也没有放过他,责问更是比以前还要严厉。

然而这并不影响太子妃、宝敏跟康熙派下来官员通力合作,每天准时准点蹲在工厂里面琢磨着如何将制作铅笔最为需要的石墨从矿石中分离出来。

机械的开模和打造,差点让宝敏对着系统发放的图纸自学成材。

最后还是请来了宫廷中的手工匠人,在听取他们的建议后,将能够分离液态石墨成分的机器做了出来。

此后几个月,她们接连做整体圆柱油压机,还根据需要的铅笔芯大小,做出了将石墨圆柱分成大小相同的细小铅笔机。

当铅笔芯的问题解决后,有关于铅笔打板的问题更是快速得到了解决。

铅笔外面的树木选择的是最为廉价,生长周期最短的树。

当第一根铅笔从实验厂被制作出来的时,京城冬天悄然而至,细小的雪从天上飘下。

宝敏将做好的第一枝笔推到太子妃的面前,小刀已经将铅笔削好。

“这开工第一枝,得太子妃来试。”宝敏笑道:“也是让史官好写,总不好让史官在我们和皇阿玛之间来回纠结。”

“太子妃是去找皇阿玛提议的人,写第一枝铅笔自然无可非议。”

太子妃看着周围生产出来的成堆铅笔,并没有独占功绩,“削笔之后大家一起写吧,在实验厂熬了那么久,真是辛苦大家了。”

从开始到现在,每个人都在实验厂里面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要历史上留有名字,自然得一起。

于是从太子妃到不起眼的工匠,都在桌子上铺着的草纸上用削好的铅笔留下了自己的话语。

有的人还用毛笔的姿势去握笔,宝敏也没有纠正。

到时候出售时,自然会普及下去。

宝敏握着铅笔在纸张上面来回画了几下,最后留下了一个q版的胤祐。

“瑞雪兆丰年。”

从夏天走到冬天,宝敏才惊觉他们似乎总是聚少离多。

铅笔的定价很低,因为有机械的辅佐。

富贵人家也不太使用铅笔,觉得的它们是用不起笔墨纸砚的象征,是穷人的标志。

太子妃也没有去纠正这种想法,毕竟铅笔的产量很低,要是有钱的人也过来购买,之后只会供不应求,弄得铅笔的价格走高。

到最后反而丧失了它所存在的意义。

康熙偶尔也喜欢用铅笔在纸张上面写东西,对于这个小小一枝,不起眼的东西并不怎么关注,只是惯例将新鲜的东西赏赐给后宫诸位主子。

算是个小玩意,打发时间。

谁知道这一下子反而让后宫本来就闲着的各位娘娘来了趣味,毛笔很多时候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在纸张上晕染开来。

如今有了铅笔,比炭笔方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白纸上面画画。

一时之间,后宫藏书阁的书反而借的更为勤快。

大家都立志于用铅笔写出毛笔的笔锋,将书本上好看的花样重现到纸上。

宝敏趁着冬日,盘坐在屋子里面将积木堆搭出风絮的小窝,用米粒引诱着小胖鸽子一关一关地跳过障碍。

“做鸟可真好,似乎什么事情都不用烦恼。”宝敏看着手里面仅有的粟米,全数喂给胖鸽子,伸手拍拍它的脑袋后,便扭头看向支了个小口子的窗外。

屋子里温度烧得太高,若是不开个口子,宝敏觉得自己得热晕过去。

也不知道外出的胤祐如今走到哪了。

前些日子,宝敏还有收到他的来信,说是人已经快到京畿。

如今三日过去,尽管还没有回来。

宝敏都担心不会是京城外风雪太大,挡住了人,进不来。

“簌簌……”

窗外发出声响,窗柩压得太低,宝敏低垂着头也没能够看清楚外面发生什么。

环视一圈屋子,发现伺候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都离开了。

宝敏捏着被子,小心翼翼地凑近窗柩,手刚触碰上支架,想要将它往外面推开些许,露出外面的景象,就被一张熟悉的面孔吓了一跳。

胤祐身上还带着细小的雪花,大袄下面抱捧着什么东西,咧嘴大笑,似乎以吓到福晋为乐趣。

趁着寒冷还没来得及钻入屋子里,胤祐俯身在宝敏脸上偷了个香。

清冽如泉水的声音夹带着弱小的猫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