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娘子创业记(美食)(117)
这是恼自己了,那副神情,与阿蓉幼时是那么神似,魏修晏偷偷扬起了嘴角。不过,他转念一想,此刻确实不适合与阿蓉相认,毕竟还有许多事情尚未解决。
还是莫要真的把她逗生气了,先问正事要紧。
“咳。”魏修晏清了清嗓子,问道:“某记得从前见杜娘子之时,娘子曾在坊市买过螯蟹?”
这是说不过自己,开始嘲笑自己了吗?
杜时笙想起自己那日的狼狈模样,面上微红道:“正是。”
“杜娘子也觉螯蟹鲜美?”魏修晏试探着问道,想了想又觉有些唐突,复又补充道,“某还道,秦州人甚少吃水产,不见得能吃得惯螯蟹之味。”
杜时笙一怔,没想到魏修晏竟是与自己谈论美食经,便点了点头道:“确是如此,不喜螯蟹之人,只觉有些腥气又难以拆拨其肉。但若是喜食之人,蒸、煮、糖渍、橙酿,都好吃,再配上点小酒,啧啧,那滋味,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④。”
杜时笙又搬出了苏轼,有时候她真的觉得,苏轼是个超越时代的吃货,可以说,是推动了美食发展和普及的立了大功的吃货。
“橙酿蟹?”魏修晏好奇地问道。
本朝还不流行这种吃法,杜时笙竟一时忘了,只好将橙酿蟹的做法给魏修晏普及了一下。
“……橙酿蟹的点睛之笔,便是最后的一蒸,加些几颗杭白菊与新丰酒,蒸出来的橙酿蟹既有酒香,又有菊花的清香,那味道,酸酸甜甜,鲜香美味得紧。”杜时笙说着,自己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咕噜噜……”不知是谁,腹中传来一阵咕噜声。
杜时笙立时瞧了瞧酣睡的小奶狗,只见他仍是稳如泰山般地打着呼噜,再一瞧坐在另一侧的魏郎君,白皙的面庞红云乱飞,连耳根都被染红了。
原来,魏修晏看了钟管事拿来的楚家之物后,激动不已,便立时去找了杜时笙。到了永和坊,他在孙阿婆处得知,杜时笙去了江边看龙舟竞渡,便又马不停蹄又去了江边,见到了巧环,才知杜时笙一人去了河滩之上,直至寻到杜时笙,他一直也未有机会吃上一口东西。
“魏郎君可吃过晚饭?”杜时笙如寻常般问道。
魏修晏摇了摇头。
杜时笙又向魏修晏的腰间望去,问道:“可带了大理寺的腰牌?”
魏修晏摸了摸腰间的牌子,点了点头。
“长寿,咱们去清欢小馆吧!”杜时笙掀开帘子,对驾车的长寿说道。
去小馆,杜娘子是不是要做好吃的了?长寿心中美滋滋地想着,他也已是腹中饥饿难耐了。
第73章
魏修晏听杜时笙对长寿说,要改道去清欢小馆,瞥了一眼杜时笙被小奶狗弄湿的衣袖,又忙把眼挪开,担忧道:“杜娘子,这……”
“无妨,铺内也有日常衣衫可以换洗。”杜时笙笑道。
既然这么熟了,魏郎君今日又救了小奶狗一命,哪有让他饿着肚子回去的道理?杜时笙找到了很好的理由。
马车调了头,又向顺德坊的方向驶去,一路轻快又响亮的“嘎吱”声,一如长寿主仆的心情。
因为早已打算端阳这日歇业,铺中便没有存太多鱼肉虾蟹这些易腐败的食材。
平日,魏郎君总是比较晚才来铺里,每次都是有什么便吃些什么。杜时笙不想再用馎饦来酬谢小奶狗的恩人。瞧着厨房之内食材,她眸子转了转,想起那日梦中的馄饨,计上心来。
不如,做个小胡瓜鸡蛋馅儿的馄饨吧!
小胡瓜是从与唐家铺子共用的院中现摘的,清脆鲜美,做馄饨馅料正是合适。
本朝的馄饨讲究清汤如水,汤水甚至清到可用来研墨是最好。因此,杜时笙包馄饨之时,特地捏得紧紧的,以防煮时有馄饨破皮开口。
看着冒着热气的馄饨,杜时笙又觉得,只吃馄饨有些单调,便将泡着的醋芹也盛了一碗与魏修晏。
长寿来小馆的机会不多,但早已听说过清欢小馆的美食人人称道,想要借此机会大快朵颐一番,自己捡了个角落的桌子坐下,省得离主子太近,被他斥责吃相难看。
魏修晏腹内已是饥饿难耐,看见杜时笙端来馄饨,面皮上透着一丝碧绿,仍是微微蹙了蹙眉。
杜时笙抿嘴一笑,此前钟管事的只言片语和她所观察到的,魏郎君着实有个,爱吃肉不爱吃菜的脾性。
但她也是有个执拗的性子,偏生想让客人吃得健康些,许是前世病痛折磨所致,她总对健康饮食十分注重。
魏郎君每次来铺子,时辰都不早了,便时常是铺中有什么便吃什么,杜时笙就经常夹带私货,硬是给他加些青菜。
每次看着魏修晏蹙眉的模样,她都忍不住补上一句,青菜好吃,郎君且多吃些才是的话。
魏修晏倒也算是捧场,每次也都给了面子吃些。
今日仍是如此,杜时笙笑眯眯地对魏修晏说道:“这是儿小时最爱吃的馄饨馅儿,郎君且尝尝。”
魏修晏怔了一瞬,似是想起什么,眸子中立时盛满了笑意,微微颔首道:“嗯。”
他夹起一个还在冒着热气的小馄饨,咬了一口,小胡瓜的汤汁四溢,滴进碗中,立时散开了星星点点的油花。
魏修晏挑了挑眉,味道不错。虽然馅料里有小胡瓜,但却是鸡蛋更多,再加上一点点虾米的鲜味儿,三者味道相辅相宜,倒是十分鲜美可口。
见他眉头舒展,杜时笙忍不住笑道:“小胡瓜是“上市登盘四月时①”,如若是再不吃,就有些老了,到时只能做些老胡瓜汤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