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娘子创业记(美食)(154)
这时,巧环又端上来一道菜,肉香扑鼻,望而生津。
韩言和昭义眼前一亮,皆是一脸探寻地等着杜时笙介绍。
**
这边厢,黄录事和宋录事,已提前到了码头,等待着魏少卿。
他们三人,今日将启程去安陵县。
“少卿今日,未曾来大理寺,也不知去了何处,怎的现下人还未至?”黄录事问宋录事。
平日里魏修晏最是准时,今日却不见人影,他有些奇怪。
宋录事在一旁,垂眸看着船来船往的江面,眸光深沉悠远,沉默不语。
绵密的雨帘中,码头人声嘈杂,江面船只如梭。仿佛一切的故事,都已随着昨夜的月光留在了暗夜。现下,谁也不知各自心底,到底都埋藏着怎样的苦痛与伤悲。
“那是谁?”黄录事指着一辆马车,惊讶道。
第92章
这边厢,杜时笙想起魏修晏,心头一阵酸涩。
但闻韩言和昭义有话要问,她微微缓过神来,将鼻头的酸涩压抑下去,笑道:“这道是泗合国的香肠拼盘,儿做的不好,勉强有个样子。请二位尝尝味道如何。”
韩言和昭义闻言,便向那香肠拼盘看去,只见大大小形状各异的香肠,被摆成羽扇形状。
煎炸至金黄色的圆香肠做扇柄,用白色黄色外皮一圈圈卷成的香肠,则被切成片状,作为扇面。乍一看上去,仿佛是花团锦簇的一把羽扇,摆盘紧凑可爱,十分新奇。
韩言和昭义闻着扑鼻的肉香味,迫不及待一人夹了一块。
韩言所夹是整根煎的香肠,外皮微微酥脆,入口满满的猪肉香味,饱满弹嫩,汁香四溢,直吃得他停不下来。
“老夫第一次吃香肠,看来这泗合国也很会吃,竟能将猪肉做得这般好吃。这裹着猪肉馅的薄薄一层,到底是什么做的?”韩言又吃了两口,摇头感叹道。
杜时笙笑眯眯地摇了摇头,说道:“待韩公吃完了,儿再揭晓谜底。”
“小娘子卖关子!”韩言手指虚点着,对杜时笙笑道。
昭义则是夹了一片白色饼皮卷的猪肉卷,咬了一口,细细品尝一番后,一脸地疑惑。
他微微蹙眉,又尝了一口,品了半晌,开口道:“这饼皮,是鱼肚?”
杜时笙颇有些惊讶,微笑颔首:“郎君好生厉害,儿的确是用鱼肚包裹的猪肉馅料。猪肉馅料本就油脂颇多,若是一味煎炸,容易油腻伤食。鱼羊为鲜,鱼肚乃筵席佳馐,若是用鱼肚包裹肉馅蒸熟,不仅去除油腻,还可提鲜。”
昭义眸子微微一亮,点头道:“小娘子好巧的心思。”
“那这黄色的饼皮是什么?”韩言好奇,夹了一块。
“是蛋饼,儿用鸡蛋摊的薄饼。”杜时笙笑吟吟地答道。
两人一筷子我一筷子,吃了好些香肠,杜时笙觉得,若是再让这二人吃下去,怕是就要没有胃口吃重头戏了。
于是,她瞧着时辰差不多,便命巧环将烤猪肘送了上来。
韩言和昭义看着两个如野雉一般大小的烤猪肘,眼睛都看直了。
“二位请尝尝,这是儿按照泗合国的吃法,做的烤猪肘。”杜时笙介绍道。
此时,烤猪肘方从清欢小馆后院,那个杜时笙用黄土搭建的简易“烤炉”中取出。金灿灿,油亮亮,香喷喷,猪皮被烤得微微翘起,仍在冒着锃亮的小泡泡,“滋滋”作响着。猪油顺着猪肘缓缓流下,在肥瘦相间的猪肉上,留下一道亮晶晶的痕迹。
韩言被烤猪肘的香气勾得食指大动,但见那猪肘囫囵个在自己面前放着,有些为难道:“这……”
杜时笙轻拍了一下手掌,笑道:“儿竟差点忘了!”
说罢,她便命巧环从厨房将切肉的刀子拿了出来,在两只肘子上,娴熟地切了几刀。
听着刀切之时,猪皮“咔嚓”裂开的清脆之声,韩言和昭义顿觉五感都被这皮肉相连的猪肘肉,调动了起来。
两人按捺不住,顾不得那肉块仍旧冒着白色的蒸汽,提起竹箸,一人夹了一块,迫不及待放入口中。
肥肉软滑粘润,瘦肉细嫩软烂,一口下去满口油香,再加上那一点点的,烤得酥脆咸香的猪皮佐味,实是一番味蕾盛宴。
韩言和昭义虽是烫的嘶嘶哈哈,却仍旧风卷残云一般,各自吃了半个猪肘,才肯稍作停歇。
杜时笙见二人满足的模样,忍不住出言提醒:“二位可以再尝尝烤猪肘的佐菜——腌菘菜,喝点三勒浆。二者皆是消食下气的作用,免得吃多了猪肉,腻到胃口。”
烤
猪肘配着腌菘菜,才是传统的吃法。杜时笙后世所吃的德国烤猪肘,便是如此。恰好铺里有她腌的菘菜,就一并给韩言和昭义上了两份。
听她所言,昭义才看见盘中的一小团腌菘菜,尝了一口,而后笑道:“某在书上曾读过,泗合子民会将腌制的猪肉,在严寒之时烤熟来吃,这种吃食在泗合十分风靡。某还道,这滋味怕是此生无缘尝上一尝了,谁料,竟在杜娘子的小馆中圆了某这个念想。”
韩言又夹了一块焦脆的猪皮,放入口中细品,得意道:“怎样?老夫与你说的,不曾夸张吧?”
昭义颔首,端起一杯三勒浆,笑道:“韩公的美食经一向让人信得过!某敬韩公一杯。”
二人喝毕,昭义又对着杜时笙说道:“杜娘子的手艺也当真高超。只是,不知,娘子是从何得知泗合的这许多菜肴的?”
杜时笙看着昭义比来时健谈许多的神气,笑道:“儿也是从一位泗合来的友人处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