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珍馐娘子创业记(美食)(58)

作者: 小蚂蚁九九 阅读记录

“听说那年下游的清水县,万亩良田都被遭了水患,当年颗粒无收……先帝便治了那水部郎中的罪。”孙阿婆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幽幽道,“那一年城外那么多的流民,好些就活活饿死了……可这天灾,谁又能左右呢!闸开与不开,苦的都是百姓啊!”

杜时笙听了,也跟着摇头叹息一回。遂又瞧了瞧天,只盼这黑云能渐渐散去,不要连日下雨。

是夜,果真下起了雨来,幸而不是很大,第二日晨间,便停了。

这一日,恰巧是浴佛节。

浴佛节,也称佛诞节,正是农历四月初八。

这一日,寺庙中僧尼置佛像于水盆,以五色香水淋佛顶,教信徒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寺庙,在佛像两边,遍插鲜花,其盛况甚为绚丽。

本朝佛教也算盛行,浴佛节之时,城中一百五十五座寺庙,皆有不少信众提着香花、食盒前往,以求浴佛水饮之,相传可治百病。

后世的《醉翁谈录》中有记载,这一日民间又流行食“阿弥饭”,办“善会”,行“放生会”,各食肆皆售卖青精饭,街头巷尾也有朝廷和当地世家富豪布舍钱财,提唱诵偈。更有不少信众买鱼、龟、螺、蚌等灵物,口念往生咒放之,竟日不绝。

因此,浴佛节这一日,城中是格外热闹的盛况。

孙阿婆自大郎海难之后,也一直礼佛祈福。

谁知,她夜里却发了急症,二更天便上吐下泻不止。直到李郎中来看之时,孙阿婆已是无力下床之态了。

李郎中看了半晌,说是感染了寒湿秽邪之气,致脾胃受伤,须得卧床休息,流食将养几日。

既如此,孙阿婆是不能去寺庙朝拜了,杜时笙原本欲在家中照顾她,她却万般不肯,定要让杜时笙去庙中上香,给家中各人祈福。

杜时笙只得做了些上香的花糕菓子,出门去了。

昨夜下了雨,杜时笙出发又晚了些,等她走到之时,寺中人潮已退去,却仍有不少信众在寺中焚香祈愿,慢诉所求。

孙阿婆常去的礼佛之处,是西南城郊的安宁寺。

这寺庙有些年头,古树参天,青石板下布满青苔。殿中,巨大的金身佛像矗立于此,低头俯视众生信徒,慈眉善目,悲悯苍生。

杜时笙本不信佛,但穿越之后,因为喜欢注解中隽秀的字体,便常看那本《因缘合和》,心中对佛祖自是敬之重之。

她在殿中供奉了香火,在放置佛像的铜盆之内,为孙阿婆、小五儿和自己舍了铜板。诚心叩拜祷告之后,杜时笙便去排队请浴佛水了。

“杜娘子,你也来上香祈福了?”唐家铺子的唐娘子在队伍末尾向她招手。

“唐娘子,怎的这般巧合。”杜时笙向来喜欢唐娘子温柔的性子,便也热情地与她招呼。

“阿姊恰好来了焱城,儿今日带她来寺中一同为家人祈福。”唐娘子指了指正在一旁的一位妇人。

她身量长相皆与唐娘子十分相似,此刻正在寺中那株千年银杏树上栓祈福带。

“阿姊已有两个女儿,想求一个大郎,听说安宁寺求子甚是灵验,便来这里诚心祷告下。”

唐娘子落落大方地说道,似乎这事也并未有何难以启齿。

阿姊走回来听见她如此说,笑道:“不管这个哥儿来不来,我的诚心算是十足了,若是哥儿来了,只望他像六郎一般玉雪可爱才是。”

说完,姊妹二人相视一笑。

杜时笙见二人面上笑容安时处顺,嘴角便也跟着一起上翘。

一阵清风徐来,香火和鲜花的香气随着清风,拂过这古刹中每一座殿宇,每一个廊柱,檐角上悬挂的青铜铃铛微颤作响。

杜时笙闭眼倾听,梵音佛语直念的人心安无躁,灵肃神清。

“为何来了许多官府侍卫?”唐娘子的阿姊指着一禅房门口问道。

那禅房门外围了几层侍卫,将禅房牢牢守着。

唐娘子瞧了一眼,答道:“当是凌王府的王妃和郡主来此礼佛吃斋。”

语气略为不屑,唐娘子也因清明那日巧环之事,对凌王府很是不感冒。

只见那些侍卫面无表情,立在禅房之外,将那禅房重重把守。

杜时笙心道,好大的派头,便扭头过去不再瞧看。

待到唐娘子和阿姊请完浴佛水,二人说还要去城郊山上采些野菜,便与杜时笙告别了。

杜时笙正望着姊妹两个有说有笑的背影,就听见有人叫道:“沈娘子?”

杜时笙转头一瞧,只见那布施浴佛水的僧伽面露错愕惊讶的表情,正盯着自己。

“禅师可是在与儿讲话?”杜时笙左右瞧瞧,见并无旁人,便疑惑地问那僧伽。

“善哉,贫僧错把小娘子看作一

位故人。“那僧伽对杜时笙施了一礼,极是抱歉的语气。

“想来是儿比较面善。”杜时笙笑道。

那僧伽便也笑着为她施浴佛水,并在口中祷念祝福偈语,目送她走远。

“无尘,方才你怎的那般诧异?”

杜时笙走远之后,近旁另一位僧伽问无尘道。

无尘仍望着杜时笙地背影,眸光深邃,轻道:“当真是与沈娘子太相像了。”

“沈娘子?可是那位懂梵语的青州才女?”另一位僧伽也面露惊讶,朝着杜时笙离开的方向张望,“不是已在元丰年间没了吗?她的灵位还在寺中供奉着呢!”

无尘点点头,闭上双眸,双手合十道:“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沈娘子善良聪敏,于佛法也极有研究。佛祖自会渡她和与她有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