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达女王(224)
他对腓特烈并不算很有好感,或者说他对他确实怀有欣赏,但也同时怀有嫉妒、戒备和敌视,但和小埃莉诺不同,他认为他暂时可以相信他会站在玛蒂尔达的立场上,因此他也愿意在这个基础上给予他一定的信任,听取他的意见并帮助他。从君士坦丁堡到巴勒莫在不受阻挠的前提下并不是一段很远的旅途,他来到巴勒莫王宫时,腓特烈正在陪海因里希练习走路,一大一小面容相似的两个俊美的人这样互动的画面确实是相当赏心悦目的:“你来了。”在海因里希跌跌撞撞地扑腾到腓特烈怀里后,他终于看向菲利普,“你听说了卡尔卡松的事了吧?”
“当然,这是难以被原谅的惨剧。”菲利普答道,即便这样的事件是发生在基督徒对异教徒中,这也是对良心的极大挑战,能够原谅这样行为的多半是屠杀和抢劫的受益者,腓特烈点点头,神情沉重,他轻轻抚摸着海因里希的发顶,一无所知的海因里希正靠在父亲怀里,他睡着了,“是的,再狂热的教徒也很难否认这是一起惨剧,就连我们的圣座也倍感惊诧,没有在第一时间认定他们的行为是正义的,那么,你认为是谁主导了这一系列的屠杀呢?”
“孟福尔的西蒙。”菲利普答道,在他得到的消息中,这个名字被频繁提及,他显然是主谋,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腓特烈的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动,“对,发起十字军符合法兰克王室的利益,但过程如此血腥残酷显然受到了孟福尔的西蒙个人作风的影响,但你不觉得,如果让一个小小的子爵来承担这样沉重的指责,这多少显得有些勉强了吗?”
“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腓特烈说,“南法十字军的领袖不止孟福尔的西蒙,还有路易王太子,他也许没有直接参与这一系列的屠杀,但不至于对此一无所知。”
“这个问题比你想得更严重,也比你想得更复杂”,他打算在舆论上大肆宣传屠杀的恶劣性,并且将矛头指向法兰克王室。“这不容易。”他提醒道,他的心脏剧烈跳动,遥远如希腊也不能隔绝他的血脉吗,“圣座不会同意如此大胆的行动。”
“怎么说服圣座是我的事,你只需要将你手下的拉丁贵族们的愤怒指向法兰克王室,鼓励他们以复仇的名义重回法国南方,向所有人宣传天主教贵族受到的迫害就好了。”腓特烈说,他继续侃侃而谈道,“而且,阿维农在法律上其实归属于奥托四世,奥托四世完全可以以路易王太子冒犯了他的臣民为由出兵,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而我也可以借这个机会重新回到德意志的政治版图,有些德意志诸侯或许对我的祖父和父亲心怀敬仰,但如果我一直留在西西里,他们也会忘记我,进而忘记海因里希天然就是德意志皇位的继承人,我要为海因里希铺路。”
对建立声望、扩张势力而言,还有什么比一个强敌和一场胜利更适合的吗?他早就知道玛蒂尔达和腓特烈会对法兰克动手,但这一天来得太快了。“这场屠杀帮了你。”他低声说,“或者说,帮助了你和玛蒂尔达,你们希望对抗法兰克国王,他手下的残忍正好给了你们借口。”
“我们都不愿意见到这样惨绝人寰的屠杀,但事情既然发生,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件事攻击我们的敌人,这也许是一个彻底毁掉卡佩王室统治的机会,我们没有理由不握住。”
“你现在已经彻底将卡佩王室视作你的敌人了吗?”
“他们是玛蒂尔达的敌人,当然也是我的敌人,在我们给我们的后代规划的版图中,法兰克的存在太碍眼了,那我们当然应该对付他们,如果没有玛蒂尔达,考虑到你们和韦尔夫家族的关系,也许我确实需要和卡佩王室联合,但谁让我遇到了玛蒂尔达呢?”腓特烈相当坦然道,他又看向菲利普,也就是这一刻,那种敏锐的、洞悉世事的目光直视着他,他满怀隐秘的内心又一次被外界的强光刺得晃动,“我亲爱的兄弟,从你的立场,你好像也不应该对卡佩王室有着例外的宽容———格洛斯特的罗伯特会去帮助斯蒂芬吗?”
第149章
不幸“为什么你总是带来不幸?”她朝……
在英诺森三世正头疼于怎样处置南法十字军引发的争议时,他又先后从君士坦丁堡和巴勒莫接到了两封信,第一封措辞礼貌,在表露了他对十字军暴行的震惊后阐述了君士坦丁堡中法国贵族义愤填膺的现状,并委婉要求英诺森三世“做出安抚”,而来自巴勒莫的信就要情绪激烈多了,腓特烈先是以慷慨激昂的文笔讲述了他所听闻的种种惨剧,有些细节连英诺森三世都闻所未闻,继而态度鲜明地表示英诺森三世必须严惩参与屠杀的十字军以及他们背后的法兰克王室,“这比第四次十字军还要灾难”。
从理智出发,英诺森三世认为腓特烈的鼓动难免有借机帮助他妻子对付腓力二世之嫌,但他信件中陈述的其他内容最终令他坚定了决心,他呈交了一份“并不完全”的曾经收受了法兰克王室贿赂的枢机主教的名单,令他惊愕的是,这份名单中不乏他抱有信任并时时咨询之人,如果他们一直收受法兰克王室的贿赂,误导他做出有利于法兰克王室的决定,那再等几十年,教廷到底是天主的教廷还是法兰克国王的教廷?
“对教会来说,最可怕的或许
不是异端,而是这些借异端之名胡作非为之人,如果他们的行为只是出自个人的私欲,或许造成的影响尚还有限,但若是服务于君主的野心,则无异于篡夺太阳的光辉,这种行为将教会的权威与神圣置于何地?“这番话真正打动了英诺森三世,他知道,若对此类行径视而不见,教廷的公信力将大打折扣,十字军的神圣性也会受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