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达女王(72)
“他们不止前往爱尔兰,他们也来到普瓦捷,碍于圣座的谕令,我不得不接纳他们,可这给我的财政带来了庞大的压力,只是我深知我亲爱的叔叔亦深受财政危机困扰,因此没有向您请求支持。”其实约翰现在的财政状况并不差,在玛蒂尔达如此陈述时,他心里还浮现出一层对侄女(兼未来儿媳)的心疼,甚至觉得玛蒂尔达如果真的财政困难,他倒也不介意适当慷慨解囊,“如果我公然驱逐他们,我可能也会受到绝罚令的波及,腓力二世不会放过机会,而我们还没有做好对他复仇的准备......与其放任这些背叛者逍遥法外,不若令他们发挥价值,我会亲自前往伦斯特劝说伊莎贝拉夫人交出背叛者,借着这个机会,您应当在爱尔兰扩张权威,成为名副其实的爱尔兰国王。”
爱尔兰由多个小型王国组成,共奉一个至高国王为主,亨利二世曾经将约翰推举为爱尔兰至高国王,但他只在名义上对爱尔兰具有统治权。事实上,征服爱尔兰本也是约翰的计划之一,他只是在纠结是先去修理爱尔兰的逃亡者,还是先对付苏格兰和威尔士。得知玛蒂尔达愿意帮忙,他自然乐意至极,毕竟他的亲信多为绝罚令波及,玛蒂尔达是为数不多的既能得到他信任又不受绝罚令影响,同时还有意愿帮助他的人,但同时玛蒂尔达提出了另一个要求:“想要将数量众多的逃亡者送往爱尔兰,我需要船只,以及开放港口的准许,除此之外,我还需要征调士兵的权利,没有战争是可以不依靠军队胜利的。”
这是诺曼君主开疆扩土的必要步骤,授予敢于开拓边境的领主一定的自主权,优势是君主不需要费心便可以征服土地,缺点在于领主可能变得强大且不易控,布雷乌泽家族便是例子,但约翰思考了一下,自己的侄女毕竟还是自己家族的一员,哪怕她和亨利王子的婚姻得不到教皇认可,她也可以一直不婚,这样她的领地和财富最终仍会被亨利继承。
基于种种原因,约翰同意了她的请求,提供了船只和通关许可,对玛蒂尔达的决定,她的亲近者多有不解,认为她即便想要为自己增加声望,也不必跑到爱尔兰那么远的地方,琼甚至建议她应该直接趁着约翰被绝罚的机会夺取王位,毕竟英诺森三世有很大概率会支持她,对此,玛蒂尔达盯着她的弓,静静道:“我并不是想征服爱尔兰,我只是想上战场,王冠要在战场上取得。”
“您上过战场。”威廉马歇尔提醒道,“在米雷博,在利摩日,您都曾经上过战场,您最终也取得了胜利。”
“那不是真正的战争。”玛蒂尔达摇摇头,“我所取得的胜利是依靠他人的力量,或者一些小小的伎俩,我没有像父亲一样与敌人拼杀,以武力收获真正的认可,在我去打关系王冠的战役前,我要先学会如何打仗,如果我在面对叔叔或者腓力二世的战役中失败了,我将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我承担不了这样的代价,像亚瑟一样。”
像亚瑟一样,他没有经过战争的磨炼便贸然加入了争夺王位的战争,而上帝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好运,他失败了,他连性命都失去了。“你已经下定决心了。”菲利普说,他将玛蒂尔达的长弓和箭袋递给她,“已经下定决心的事情,就放心大胆地去做吧,国王做出决定,国王也承担代价。”
1208年夏季,约翰王仍然没有停止对布雷乌泽一家的迫害,他的侄女以调解之名前往爱尔兰,但更多的人认为约翰王不过是想要借助侄女的特殊身份行迫害和征服之实,他需要一场胜利证明他并没有被天主抛弃,而就在玛蒂尔达的船队浩浩荡荡前往爱尔兰时,约翰收到另一个令他暴跳如雷的消息:趁着关口开放的功夫,原本滞留在普瓦捷的斯蒂芬兰顿乔装打扮混入英格兰境内,并来到坎特伯雷大教堂就任大主教。
第54章
爱尔兰(下)“以国王的名义,你们必……
“三十九年前,我的父亲从这个港口来到爱尔兰,他替我外祖父夺回王位,又屈膝效忠于亨利二世国王,在我还是个小女孩时,伦斯特由亨利国王的官员治理,从海峡对岸逃亡而来的英格兰人也大多聚集在这里,我已经安排他们在城堡中等候,还有伦斯特的贵族们,他们欢迎公主的到来,渴望您能为他们主持正义。”她顿了顿,放低了声音,“他们都不满意约翰国王。”
在爱尔兰登陆后,威廉马歇尔的妻子,克莱尔的伊莎贝拉对他们说,她是一个身材高挑、面容美丽的女子,兼具诺曼人与爱尔兰人的特征,和玛蒂尔达的许多女性亲属一样,她也是一位生性刚强的女性,由于威廉马歇尔常年追随玛蒂尔达逗留普瓦捷,她常常需要自己亲自披甲上阵捍卫领地,这一点她比许多男性领主都做得好。
“我会去接见他们。”玛蒂尔达说,她看向克莱尔的伊莎贝拉身后的弓箭手们,“您雇佣了许多弓箭手。”
“对,威尔士人擅长长弓,我父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有一个外号‘强弩’。”克莱尔的伊莎贝拉露出一个微笑,她半带挑衅地看着自己的丈夫,“他们都说我的丈夫是英格兰和法兰克最负盛名的骑士,大多数武器的比拼中都难逢敌手,但他不擅长用弓。”
“我可以练习一下威尔士长弓。”玛蒂尔达道,不过比起进一步精进她的弓箭射术,她更在意这些威尔士的弓箭手能不能被她整编进军队,在她的战争中发挥作用,“我叔叔派来爱尔兰的治安官是谁?他希望能够拜访我,但我对他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