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62)+番外
花荣转头,盯着秦明看了一会儿,突然冷笑:“我原以为将军被人擒获,担心有性命之忧才赶来搭救,想不到你如今与那贼首亲如一家,这般看来倒是花某不近人情了,告辞!”说罢便起身离开。
秦明阻拦不得,只能眼睁睁看着花荣的背影远去。
等他走了,赵淳楣方才出现,秦明见她开口埋怨道:“你惹了事儿自己说就是,何苦让我得罪人。”
“我也想啊,但花将军气性太大,一副要吃人的模样,总得给他点时间平复一下。”赵淳楣摊手。
秦明在山寨两天,与众人吃了不少酒,如今相熟了许多,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无奈地将自己徒弟引荐给众人。
“赵寨主与众首领都是些好汉,他已跟我保证过,日后不会去劫掠过往行商以及穷困百姓,都是些苦命的,大家认识下吧。”
黄信行事向来以秦明为准,师父让他怎么做就怎么做,当场就与众人打了招呼。其实要不是中间出了纰漏,他与花荣的计策倒也还好,由花荣进去探听,黄信带着一帮武艺不错的在寨子外面接应,倘若顺利,直接将秦明捞出来不成问题,谁知……
“不过你是上哪儿找得那么多江湖人,知府相公送来的?”秦明好奇道。
“他?狗官不跟着添乱就不错了。”黄信怒骂一句,接着将自己这两天受到的冷落说了出来,“是师娘,在得知你失踪后急得团团转,卖了自己几样嫁妆凑了些钱在城里招募的。”
秦明听罢心中百转千回,也不知是为上官冷漠愤怒还是为妻子深情感动,最后只能化作一声叹息。
赵淳楣在此期间并未趁机落井下石,之前就说了她并不爱做赚人上山那档子事。等对方冷静些,自动将话题转到花荣身上,毕竟冤家宜解不宜结,询问可知对方喜欢什么东西,以后也可送些礼物过去。
“暂时还是别了,花知寨心情不好,”秦明苦笑,“他这段时间也是够不顺的,未婚妻子生生退了婚约。其实我知道点儿内幕,不过是因为人家爹娘觉得乡下地方太乱,担心跟着他日后吃苦,便将女儿嫁到京城去了。”
“原本这也没什么,好女百家求,散就散了。可也许是因为他平日得罪人太多,以致被编排女方是因为被人搭救移情,生生给扣上了绿帽子,弄得江湖人都对他指指点点的,你说这上哪儿说理去,这也太倒霉了。”
赵淳楣听到这里,尴尬地笑了两声,“是啊,是挺倒霉的……”
第30章
秦明脚刚能动,便张罗着离开二龙山,他一个大宋军官,总混在匪窝里总不是个事儿,况且再不走,秦明担心手下这些在寨子里吃饱喝足的士兵们全叛变了。不过即便如此,最后跟着他的也只剩一半,余下的两百多都决定留在二龙山。
他们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二龙山人手不足的压力,并且让人惊讶的是,这些败军无论洗澡剃头还是跑操,完全没有怨言,甚至比原寨众更加积极。后世心理学给这种现象起名“皈依者狂热”,并给出了诸多解释。
赵淳楣个学理工的,也不懂这么多,来了便一视同仁,并决定观察两个月,假如表现好就让这些人也把家人接上来,总之山寨越热闹越好。
与此同时,犹豫再三后,她还是给清风寨的花荣寄了道歉信。虽说被退婚什么的跟自己没啥关系,但回想之前说的一些话也够扎心窝子的,再加上出言骗了对方,花荣毕竟是个高手,又同属青州界面,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还是不要闹得太僵……
赵淳楣想得挺好,不光写信还送了些礼物,结果最后都被花荣退了回来,不过她也不在意,每隔几天接续送,迟早磨到对方没脾气。
除了这些小事儿,赵淳楣此时还面临另一个非常棘手的I问题——秋收的时间到了。
青州虽然是省会城市,但总体上多山,能耕种的天地不是很多,主要是收城里以及过往商户的钱。不过嘛,再不济好歹是坐落在齐鲁大地上,这里自古就是农耕发达地区,天灾相对较少,百姓们不仅种田技艺高超,对土地的情感也很深。所以哪怕是二龙山这样偏僻的地方,周围开垦出的田地也有一些。
赵淳楣特意在秋收开始前清点了下山上库存,因为多来了几百人,现在的食物虽然能熬过冬天,但来年开春还是要想办法,如此的话这个秋收对于二龙山而言至关重要。
二龙山才刚打赢了官府,此时正是气焰嚣张的时候,这一仗不光收获了物资,还彻底在江湖上打出了名头。毕竟这年头落草的人有许多,但真敢跟着朝廷拼刺刀最后还大获全胜的却也没几个。所以现如今,无数双眼睛都盯着他们,想看看赵淳楣这个当债主的下一步要做什么。
是扩大地盘?广招好汉?亦或者……拿下州府?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预料,二龙山打完这一仗后便继续关门不出,只自己在山寨内忙活,甚至还派人跟官府谈判去了!
说是谈判也不准确,确切地说,是交税。
宋代田赋主要实行两税法,分夏、秋两次缴纳,夏税六月开征,税额以钱计,秋税十月开征,税额以米计。虽然有规定的品种,但是官府可以根据当地需要来变换征收物件,此之所谓“折变”。
折变本意是让当地能够更加灵活地征税,但落实下去就成为了官府利用物价波动搜括
民财的一种手段。就比如羊肉最早的时候八十文一斤,收税要求每户上交五斤羊肉,后来肉价上涨,变成一百二十文一斤,依旧让上交五斤肉。长此以往,百姓自然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