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63)+番外
按理说二龙山跟青州州府已经撕破脸,按照正常的土匪流程应该走上打土豪收小弟的道路,结果现在赵淳楣却提出要帮着二龙山附近两个村子的所有村民交田税,不过那什么折变在他们这儿自然不算数,二龙山交税只交银钱。
知府慕容彦达收到消息后简直惊呆了,再三询问没出差错连忙点头应下,并且十分殷勤的与赵淳楣拉关系。
是了,一个知府,要跟贼首攀交情,听起来十分荒谬,但慕容彦达也是没办法。青州战无不胜的将军秦明翻车了,像二龙山这么小的山头,朝廷也不可能派大军过来,自己手下无人,万一对方真想进城,怕是根本抵抗不住。
想到这里,慕容彦达不由埋怨起秦明,觉得要不是他没本事打不赢贼寇,自己也不必如此卑躬屈膝,自此之后对其严声厉色,没有半点好态度。
且不说秦明如何,赵淳楣这边帮四周农户交了税,便开始名正言顺地收粮。二龙山不光态度温和,还表示要是有多余的也完全可以送上来,他们按市场价格收购。
往年农户们除了交田税,还有些支移和脚钱,也就是运费之类的,杂七杂八算下来又是一大笔,现在不光税少了,还不用受商户小吏层层剥削,哪怕是穷苦一些的人家都觉得生活有了奔头,最起码能过上个好年。
……
费太公最近过得很不好。
作为浊水村最大的富户,他平日虽说有些吝啬,但为人还算和善,并未像隔壁的李太公那样为祸乡里,也正因为这点浊水村的村民过得比旁边清泉村好好上一些。
作为紧邻着土匪窝的村庄,费太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自打几年前邓龙落了草,他几乎第一时间便送上贺礼,同时逢年过节也从未缺席。邓龙是个眼皮子浅的,只要自己有钱就不在乎旁的,费太公的家产也得以保全。
然而今年夏天,二龙山易了主,费太公送的东西被退回来后,他顿时觉得不妙。
果然,没些日子就听闻李太公一家被劫,李老头与大儿子被杀,剩下的亲眷也纷纷搬离。
费太公当晚吓得头发都白了一片,连忙打算出售房屋田地,全家搬到城内生活。
对此小儿子却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表示自己有朋友在清泉村,得知二龙山上的好汉非但没有滥杀无辜,反而给百姓分发粮食,自己家又没伤天害理,怕些什么!
“哎呦!没脑子的东西!”费太公气得直拍大。腿,“那些穷鬼肚子里刮不出二两荤油,当然放过他们,咱们是什么人家!你以为人人都像你那么傻啊!”
然而小儿子却铁了心要不走,费太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没办法只能跟着留下,同时疯狂加固自家庄园。
果然,跟他预料的一样,那二龙山就不是个省心的。打赢了官府之后,马上就搞什么代收田税。当一个个梳着青皮头,模样凶神恶煞的青年来到村里,村民们吓得噤若寒蝉。
费太公特意让小儿子出面与这帮人交涉,目的就是希望能让其意识到,山贼到底又多可怕。然而结果却令人惊掉下巴,二龙山的贼寇虽然长相凶恶,说起话来却极为文气,态度也非常温和。在收粮过程中,不光没有缺斤少两,甚至连搬运工作都不用百姓出力。
不光如此,在收完粮食后,这些人还带来了个好消息。从今以后,二龙山免费为清泉村浊水村提供猪苗,等他们养大后按市价收购,同时村里要是有什么特产,二龙山也全都包圆了。
一头猪出栏时间少说也要六七个月,放在曾经农户自己都吃不饱,能腾出功夫养的其实不多。但今年手上有些闲钱,还不用自己买猪崽,里里外外算下来几乎是纯赚,于是不少人都心动了。
费太公躲在后面盘算,他家大,地方多,要是真养上个几十头利润那是相当可观了,但老头儿始终不信有什么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于是壮着胆子开口道:“大王们这么做生意,不怕亏钱吗?”
负责记录的山贼看了他一眼,笑道:“这才能亏几个钱,二龙山身份特殊,每日去城里选购反倒更麻烦。再者我们寨主说了,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照拂也是应该的,等这个冬天过去,开春咱还给大家包种子哩!”
这话说得极为妥帖,再加上二龙山打从“改朝换代”,确实一次都没为难过他们,百姓便相信了,左右东西都是旁人发,自己也亏不了几个钱,于是纷纷上前报名。
费太公狐疑地领了十头,回去后还是不放心,让大儿子来回检查猪崽是不是被作手脚了。
费大郎有些无语,但又拗不过老爹,将小猪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方才得以休息。
“懂个甚,这都是你爹活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费太公哼哼唧唧表达不满,“我看就是最近被你弟弟念叨多了,脑子也跟着不清醒了!去,把那臭小子叫过来,明天我打算送他去府里念书,别整天在家闲逛。”
费大郎听命去找弟弟,然而没一会儿就慌慌张张地跑了回来:“不好了爹!小弟他留信,说跟着二龙山那帮人当好汉去了!”
费太公:“!!!”
……
事实上,这段时间与费小郎一般主动上山的人有许多,大部分都是些活不下去的平头百姓,也有不少江湖人,毕竟二龙山名声大了,都想来此安身。
对于老百姓,只要是性子身世没什么问题的,赵淳楣都做主留了下来,不过江湖人嘛……这个时候来基本都是想要跟着二龙山搞事,赵淳楣担心自己接下来的计划被打乱,所以基本都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