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汉唐]恰似故人来(15)+番外
是了是了,他当初可是只凭半块虎符就调动了朕的虎贲军,还有什么是他不能做到的?
刘彻眸色晦暗不明地盯着低垂着头始终不发一语的卫青,一股极倦的疲惫猛然涌上心间。
若是卫青真的开口的话,他未必不会答应。便是早就做好打算,也难保他临时不会改主意。毕竟他是如此的——
“卫青,我要你发誓,以后不准欺骗我,也不许敷衍我。”年轻的帝王紧紧握住年轻的建章监的手蛮横道。
“诺,卫青发誓今生今世忠心于陛下,绝无半分欺骗,半点敷衍。”
“不许叫陛下,叫刘彻。”年轻的帝王不满意。
“陛下……”年轻的建章监十分无奈,皇帝的名讳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叫的。
“听我的,重新说一遍。”
“诺……”年轻的建章监拗不过年轻的帝王,只得再仔仔细细重复一遍。
呵。帝王苦笑。现在的卫青只怕连这件事都不愿回想了吧。他只会跪下请罪,道是当时年少无知。
凉风不知从何处吹进殿内,殿中人无论皇帝还是将军,都觉萧瑟。
“滚。”良久,刘彻冷冷吐出一句,闭上眼不想在看大将军一眼。
“微臣告退。”卫青沉静道。再次一丝不苟的行礼,然后一如来时那般悄无声息的退出去。
刘彻长叹一口气,旋身往偏殿大踏步而去,仍是没注意到,刚刚卫青跪着的地方,有一小滩血迹。
……
卫青快步走在回廊上,汗湿脊背,竹简尖端在帝王失控下重重砸在他的额头上,只听颅骨与竹简之间碰撞出一声不大的轻响,温热的血液瞬时而下。卫青半张脸都挂着血迹,又不方便去太医院,只能以袖掩额等回去府中再做处理。
大将军身份尊贵,皇帝早就有旨意命诸人见大将军都必须行跪拜之礼。宫人见他步履如飞,都隔得远远地向他行礼,不敢上前打扰。却也有人例外,那就是现下圣眷正浓的李夫人的亲哥哥,李延年。
协律都尉抱着琴正准备向皇帝陛下进献乐府新编的曲乐,中途与卫青相遇,他见卫青捂住半张脸,眼尖看到那广袖上还沾有血迹,又见卫青来时的方向正指向陛下所在的清凉殿。
隐约猜到怎么一回事。
“哟,大将军,瞧您这一脸血迹,可别冲撞了陛下呀。”李延年揶揄笑道。
他一向不忿卫青。他与妹妹出生为倡,卫青和卫子夫也是人奴之子,都是半斤八两,靠着帝王的宠幸爬上高位,凭什么他们就要比卫氏姐弟低一等。
明明都是以色侍人,李延年私下里无不怨毒的想。卫青就能从骑奴成为大将军,卫子夫能从歌姬变成皇后。
看着吧,他的弟弟李广利已经在期门军中,妹妹李嫣是后宫最得宠的妃子,总有一天,皇后和大将军位子都会是他们李家的。
卫青生性宽容温和,对别人的嘲讽从不在意,李延年的奚落飘到他耳旁就如一阵微风一吹就过。
大将军连个多余的眼神都没给协律都尉,径直向宫门而去,徒留李延年暗恨卫青高傲,心里暗暗发誓定要夺走属于卫家的一切。
卫青回府时天色已晚,他直接去了书房,吩咐仆人去打盆热水,拿干净的细布、伤药和一套衣物过来。李世民正巧刚从外边回来,一听仆人说侯爷回来了,兴冲冲的就准备去找卫青。途中遇到了端着热水拿着伤药的仆人往卫青书房走。李世民暖暖的笑意冷在嘴角,双眼微眯,若有所思。
“给我吧。”李世民直接伸手接过铜盆和伤药,大步来到卫青书房前。
“舅舅,我进来了。”他推门而入,入眼只见卫青正捧着一面铜镜,半边脸上全是未干透的血迹。
起初是惊讶,之后是了然,李世民连卫青的伤是怎么来的都没多问,因为他已经猜到。
卫青作为朝廷一等一的重臣,皇后的亲弟,太子的亲舅。就算是三公的丞相都要对他礼遇三分,还有谁能伤他?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未央宫的那位,当今大汉朝的天子——刘彻。
想通了其中关节,他就不会再多问,卫青也不会告诉他。毕竟卫青与皇帝之间的矛盾,不是他能插手的。
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替卫青洗去血迹然后上药。作为外甥,装作什么也不知道,陪在卫青身边。
他跪坐在卫青身前,双唇紧抿,一双剑眉微蹙,神情格外专注认真,上药的动作十足轻柔。
漆黑的星眸,平静的眼神中透出凡事了然于心的坦荡,一点也不似霍去病平时一见卫青身上发生一点小事就火急火燎的样子。
他与霍去病同样聪明,天纵英才,也跟霍去病一样有时候急躁任性。他比霍去病更加粘人,但他与霍去病最大的不同在于,霍去病见到卫青受伤,首先想的一定不是受伤的原因。而是立马提刀就要去砍了那个胆敢伤他舅舅的混蛋。
对此卫青即感动又忧心。
感动外甥知道疼人,忧心他有一天会不会因此做出傻事。
而今,他更是凭借这个更加笃定自己当初那堪称荒谬的猜想。
全然改变的字,说话的口气,对人对事的态度,他的神情。站在花园凉亭下写着体裁新颖的诗,闲时拨弄从来都没碰过的五弦。以及前一阵他趴在自己膝头突然说出的一段匪夷所思的话,就像是提前预知一般……
唯一能解释的,他并不是记忆缺失。况且他从来都没有掩饰过,一件,他希望他们都能猜到的事。
思考良久,终于在李世民替他包扎好额角的伤口后,卫青低声道:“去病,你真的是去病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