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汉唐]恰似故人来(16)+番外
第9章
长春宫。
霍去病已点好随他出征的军士,举目远眺,旌旗卷舒,军容齐整,各个昂首挺胸,士气高昂。
他一身玄甲黑袍,腰挎一柄黑鞘窄刃横刀,兜鍪上的红缨是唯一一抹亮色,整个人显得无比庄严肃穆。
导驾在前,鼓乐在后,皇幡随风鼓动,大部人马簇拥着玉辂缓缓而来,大唐天子驾临。
秦王此去一为夺回龙兴之地,二为剿灭刘武周势力。李渊分外看重,亲自主持出征祭礼,拉着霍去病的手将一半鱼符放到青年掌心中。
李渊语重心长道:“吾儿此去艰苦,战场风霜,当万事小心,阿耶在长安等你凯旋而归。”男人目光慈蔼,握住霍去病的手迟迟不愿松开,看得出他十分不舍。
虽然因为刘文静的案子,皇帝和秦王生了罅隙。但亲父子哪有隔夜仇,霍去病来后对李渊的态度恭敬中不免透出疏离冷淡,李渊能感觉到但都通通选择视而不见。只当小儿任性,毕竟是当父亲的责怪打骂他在先。二郎自小在他身边长大,受尽宠爱,又生性倔强,一时受不了闹闹脾气是应该的,李渊完全能够理解。
李渊喟叹一声,拍了拍儿子的肩,从怀中掏出一枚古朴淡雅,上刻螭虎纹的指环。
“这是你遗落在阿耶那的。看见它,阿耶就想起当初送你去讨伐薛氏父子。这些时日阿耶日日苦思,确实不该那样对你。出征在即,阿耶愿你连战连捷,扬我大唐国威。”
只一眼,霍去病诧异地瞪大了眼,手指不自觉轻颤两下。
他微微垂眸,神色复杂的从李渊手里接过指环。不用旁人介绍,他比谁都清楚这枚指环的来历。
指环材质为昆仑玉,晶莹圆润、纯洁无瑕,浑然一体,无丝毫裂纹。昆仑玉在汉朝时就已稀少到几乎只有古书上才找得见,更别说相隔几百年光阴的大唐了。
当初刘彻得到胡商献玉,大喜之下重赏胡商。这块玉皇帝并没有赏给后宫的任何一位妃子或是藩王。而是交给全国最好的玉匠耗费两年之久将之打造成一对玉佩和一个指环。
玉佩刘彻与卫青一人一只,指环则在霍去病十五岁生辰那日作为礼物赏给他,供他拉弓习剑时用。
这枚指环一直陪着他,训练、战时戴在手上,平时就用红绳穿成平安玦系在腰间。
霍去病不知道经过几百年,这枚指环是怎么辗转到李渊手中,再由李渊转赠给当时奉命讨伐西秦,第一次独立领兵的李世民。
这个指环,是如今连接他与大汉的唯一的信物。
霍去病不禁紧紧捏住指环。
李渊见他眼圈发红,紧抿薄唇似在强忍心中翻涌的情绪,忍不住大臂一伸将儿子揽进怀中安抚。
“好了,都多大的人了,底下将士们都看着呢还要哭鼻子。阿耶与你阿兄都等你回来,到时咱爷几个去终南山打猎,阿耶把珍兽园最好的鹞鸟赏给你。”他故意略去李元吉,就怕霍去病一听见那三字就膈应。
脸颊隔着兜鍪被皇帝用手掌轻轻压到宽厚的肩上,霍去病不知道是哪里让李渊误会了,差点被李渊熟练又笨拙的哄儿子技巧逗笑出来。
当他是小孩儿吗,又是出去打猎,又要给宠物的。
这皇帝老头有点好玩啊。
他眨了眨眼,心中所想虽是调侃,却也不免升起些许黯然。
皇帝老头偏心是偏心了点,不过他是真的很关爱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有父亲的滋味?
他想起奉命出征河西途中时,大军路过河东郡,他听从舅舅的话去寻自己的亲生父亲。
河东太守闻骠骑将军要寻父,连忙遣专人告知平阳县令将在平阳县衙任职的霍仲孺接到驿馆来。
霍去病初次见自己的生父,少见的有些举足无措,他张了张口还没出声。上了年纪的男人就先跪在他的面前恭恭敬敬见礼,口中称:“下官见过骠骑将军。”
霍去病试想过无数种与生身父亲相见的场景,唯独没有眼前这一种。
稍稍愣住,他微微勾唇,笑容涩然,心里念着卫青的话,撂袍跪在霍仲孺面前道:“去病不知道是大人的儿子,这么多年来没有在膝下尽孝。”
霍仲孺赶忙侧身避过,以袖捂脸,诚惶诚恐道:“将军快快请起,下官愧不敢当。”
霍仲孺对于见到这个已经贵为骠骑将军的儿子非但没有一丝欣喜,反而惊吓万状。卫少儿当初怀孕时,霍仲孺打心底是不想认下这个儿子的。要不是卫少儿强硬,一再逼迫,霍仲孺连族谱都不会让霍去病入。
而今这个儿子找上门来认他,他只觉恐惧。霍仲孺一小吏,何敢攀上皇亲国戚?
霍去病见霍仲孺面对他木讷不语,瑟瑟发抖的模样,心里明白,就算认回了父亲,他其实依旧没有父亲。遂起身挥手招来亲卫捧上金子,嘱咐平阳县令替他为霍仲孺置田产屋舍。
战事紧迫,他就要启程回军中,正准备离开时偶然一撇,发现屋外廊柱后站着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那少年神色沉静,面容俊逸,肤色白皙,轮廓长相与霍去病颇有几分相似。
看得出霍去病的疑惑,平阳县令瞧了眼少年继而殷勤的对霍去病道:“将军,那少年是霍大人的儿子,名叫霍光。”
“霍光。”霍去病喃喃,朝霍光望去。
那少年与他对视后从廊柱后走出,步履平稳来到霍去病身前躬身行礼道:“兄长。”
是不是虚情假意,刻意迎奉,霍去病能感觉得到。
少年唤他兄长时,眼神清澈,不含一丝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