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135)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史苗回到家中,换了衣裳,喝点蜜水,问几个孩子:

“你们今儿也见着了,那些大人也就这样,没什么稀奇。”

祛魅。

不就是当官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瞧瞧自己离开时候那群大人的脸色。

史苗没装出一个自谦的姿态,落到他们眼里肯定不给他们面子。

那群人心里不定怎么叽叽歪歪呢!

反正史苗已经准备好等着御史大人参她一本的折子了。

刚好也检验一下那些道貌岸然清流大官的胸襟。

圣上想要推行新政,怎么会让提出的人身上有污点。

史苗没等到批她不守妇道的折子,也没有宫里的奖励。

反而朝堂之上,皇帝陛下和司农署唱了一出双簧。

大司农照猫画虎,把史苗用的那一招搬到六部议事厅。

“恳请陛下,让微臣展示。”

皇帝陛下点头应允,大司农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每逢几句就要颂圣一回。

皇帝陛下听着,还是国公夫人原版讲得通俗易懂。

不过皇帝陛下还是很配合,当即夸道:“好好好!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异议?!”

大臣们哪里敢有,圣上想推行新政就是一件好事。

司农署的安排,已经很全面。

六部大臣如今担心万一将来自己上奏公务的时候,圣上也要这么详细的方案,他们该怎么办?

毕竟每年修缮河道、宫殿、还有各种采买、军费,哪一个花的钱不比这件事多?

众臣齐齐道:“陛下圣明!”

皇宫那边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先前忙的那些事,就当是史苗对宫里奖赏付的尾款。

白琪过来以后,家里的学堂依旧要办起来,最近几个姑娘都在忙这件事。

贾姝从江南送来的嫁妆也到了,贾姝出嫁的主要事务,现在都由贾赦新娶的周芷负责。

让她办一件大事,刚好可以在家中立威。

史苗的日常就变成了吃吃喝喝和各家派来的媳妇说话。

宁国府那边贾珍的母亲周氏过来孝敬东西,见史苗这边冷冷清清,料想几个姑娘正在念书,正好给她机会说事。

周氏一面把东西献上去:“前儿从西海沿子得了几样好东西,孝敬婶娘。”

原来是一些珍珠、珊瑚等物。

史苗道:“你也晓得我们家这几日忙得很,都是一家子,有事直说,珍哥那边和老二学的不一样,你们还是先找个启蒙先生,循序渐进。”

周氏听了也不恼,贾珍读书有几斤几两,真让他来和贾政一处,这边婶娘愿意,家里老爷也不给。

拿老爷的意思,别把贾珍送出去丢人。

周氏点头:“我晓得,那孩子学艺不精,恐怕添乱,侄媳我也不饶弯了,有人托我问一问姑娘们好。”

年岁摆在这儿,又不犯什么丧期忌讳,没必要扭捏。

史苗也看着周氏笑:“姑娘们当然好,哪一家?”

周氏道:“我娘家那边有个哥儿,年岁正好,模样、人品、家里都好,托我来问问。”

周氏那边还有什么好哥儿?

还不是跟着贾敬贾珍乱混的主儿。

旁人家史苗尚不知情,周氏那边她是知晓一些根底的。

瞧周氏那个为难勉强的笑,若不提一句,兴许回娘家不好交代。

史苗道:“话你是说了,东西我就不收,家里不缺这个,自己留着玩。”

明晃晃拒绝的意思。

周氏也没指望说这一匣子珍珠珊瑚就能

换得一个国公府的姑娘。

她是怕提了这件事,婶娘生气,专程用来赔罪的。

可这种东西,史苗哪儿敢要啊!

东府那边不三不四的人又多,传出去还以为她眼皮子那么浅,收了人家的订礼呢!

史苗坚持不收:“这个不必,明儿你们园子里菊花开了,给她们送几盆好看的。”

周氏见好就收,没有纠缠。

周氏开了一个头,后面陆续好多家官媒婆登门,有说和男方的,也有说和女方的。

拜帖收得一篓子,这当中有不少清流人家,上回见着史苗将女儿带出去的几个大人家也在。

可见薛宝钗见识有限,洗脑什么女子当以什么针线为要。

他们这种人家,怎么会缺针线活上的人?

读书识字在这个时代是奢侈品,为子孙后代计,聪明的人家肯定想要个识文断字的媳妇。

史苗拿着一摞拜帖,叠成一排,自顾自笑道:

“我家姑娘,还真是热门,古人也没有那么古板嘛?”

旁边的珍珠以为太太有吩咐,她没听清:“太太有什么事?”

史苗冷不丁吓了一跳,随口道:

“我是说,前儿白先生来的时候,赖嬷嬷病了才不能成行,不知道她身子好点了没。”

赖嬷嬷没能回京,史苗还有些遗憾,她两个儿子都在京中,团圆一下也是好的。

可惜了。

况且史苗还想着赖嬷嬷在的话,趁着贾姝嫁出去之前,再调理一下陪嫁的几房人。

赖嬷嬷资历老,又有能力,辖制得住。

白琪离开金陵的时候,赖嬷嬷病了不能走,她这个年岁,不敢大意。

史苗只嘱咐带消息去让赖嬷嬷好生休养,不必想进京的事。

珍珠奉承道:“有太太念着,赖嬷嬷肯定就好了,太太不是还亲自给她写了信。”

能得太太亲笔信的奴才,满家中只有赖嬷嬷呢!

……

儿女亲事上,史苗只看白纸黑字,还有媒婆满口跑火车,也不敢随便敲定哪家儿子当女婿。

总算想到一个办法,顺便让闲的发慌的贾赦、贾政兄弟二人有点事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