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226)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贾赦居然没同人喝太多的酒。

看见史苗,马上过来亲自迎着过了二门。

“母亲,母亲可是从妹妹家那边回来?”

史苗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表示不必旁边的轿辇,又问这夫妻二人:“你们去西宁王家,他家老太太如何?”

贾赦答道:“好得很,只是遗憾母亲不能去。”

史苗边走边笑道:“我去了作甚,压了她的寿数。”

西宁王府的老太太,今儿过五十整寿。

古代人寿命不长,过到半百,后面整十的寿数,讲究的都会大办一下。

办一回少一回。

过了五十,谁知道有没有六十呢!

史苗年岁比西宁王府老太太大,不方便去。

史苗主动讲起今天去贾敏那边的事:

“我今儿去你妹妹那边,说了些家里哥儿进学的事,等有结果了再与你们说。”

大奶奶周若在旁听着,心里就有了计较。

前几天老太太去听先生讲课,她就知道肯定有这么一出。

旁的不说,老太太教导学业这一项,周氏是心服口服的,要是将来儿子能像小姑子一样聪慧,她还有什么好愁的 ?

贾赦只听进去一半,他有更重要的乐子要和母亲分享:

“今日儿子听说,南安郡王府上的小爷跌了马,如今躺在床上动不得。”

看贾赦那幸灾乐祸憋不住的样子,史苗都要怀疑是不是他动的手脚。

可惜贾赦的手没这么长。

自家不对付的人倒霉,大抵是要偷着乐的。

史苗叮嘱他:“不关咱们家事,把该送的药材送到,你可管住,莫要在外面笑得太开心。”

贾赦唉了一声,一口应下来。

周氏也道:“我在几个太妃跟前也听了几句,说是明年陛下想去秋狩。”

贾赦听罢便说:“今年还没过完呢!陛下年岁大了,朝廷肯定不同意。”

史苗沉默听着。

整个朝廷里,大概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总有一派会巴不得老皇帝赶紧出点事,他们扶植的人好上位。

眼看到了荣禧堂,史苗让他们回去各自换衣裳,等贾政回来,一齐议事。

贾政到了家中,大约也听到半个影儿,知道母亲要谈的事情关乎几个哥儿的教导。

自然不敢怠慢。

况且贾政自己心里也憋着事。

贾政试探着问:“前几日听母亲说到几个哥儿进学的事,可是先生哪里教的不好,不能叫母亲满意。”

史苗摇头:“也不是……只是觉得孩子们还要学点其他的。”

然后史苗反应过来,这些当先生的文人傲骨,多是清高的。

再有她一个老太太去听课,人家先生兴许觉得别扭:“我去听了几日课,这先生莫不是有什么想法?”

贾政连忙否认:“没有……”

旁边二房奶奶关氏连忙补充到:“先生只是想知道有没有可以精益求精的地方。”

史苗提起来以前搞得德智体美劳几样,贾赦和贾政都没有反对。

两个儿媳见老太太愿意为孙辈费心,半点没意见。

这一回散了,独有贾赦单独留下来:

“母亲,我看那个先生肯定觉得自己头一份厉害,母亲去听课,他不高兴了,瑚哥儿回来说先生发火呢。”

贾赦这小子,这么大了还是喜欢找当娘的告状。

不过他没当面说,比以前办事妥当。

史苗道:“这一位也不算差,况且又是老二家那边举荐出来的本家,你莫要多话,等他们先料理,就算要换先生,也要先物色好,不然耽搁了孩子们的功课。”

这先生其实也算好的了,博闻强识,人品还行。

有才的人,都有点脾性,史苗能理解。

可是知识是一种客观存在,不以先生为转移。

再怎么聪明绝顶,也不可能全知全能。

越是如此,史苗越动了想给几个小孩换老师的心思。

史苗还把嫁出去的贾姝三姊妹一起请了回来:

“特意把你们找来,也不是大事,还记得先前咱们都在金陵,招聘先生那件事吗?”

贾姝收到帖子,就听说母亲忙着张罗这事,她也存着心,笑道:

“怎么不记得!母亲若是找了各样好先生,我还想沾个光,让家里哥儿姐儿们都跟着学。”

论理说,在京城找先生也不算难,贾姝自个儿见过好先生。

家里现在请到的那个,她也有点看不上,可惜是长辈定的,一个妇道人家不能开口,开口质疑就是忤逆。

贾姝心里发热,赶紧又问:“母亲可是有了打算?”

贾媃和贾娴也很心动,古往今来,当父母的都很舍得抓教育。

史苗的回答没叫几个姑娘失望:“打算是有,不过你们都不可躲懒,咱们在京城,不好像金陵一样办事,人多力量大,一起寻访才能找到适宜的人,要是你们家里有得用的,也该举荐出来,再找个地方一处给孩子们上课。”

三姐妹听了都说好,一口答应下来要去寻人。

这消息也不知道怎么传的,最后贾瑚哥儿几个似乎理解的有些走样。

贾瑚在史苗跟前,忐忑的问:“祖母,听说要给我们开学堂教我们做饭、生火、做杂活,家里养了这么多下人,是做什么吃的!”

看来这公子习气养的很到位。

关键最后那句做什么吃的,大概跟着贾瑚的谁念叨给他们听见的。

这话说的,叫贾瑚的母亲周氏听着脸色都变了。

史苗倒也不发怒,甚至给贾赦等人都比了眼色,不许他们说话。

不然史苗都能想到贾赦他们的揍孩子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