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343)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薛蟠满心现想着要找麻烦,再后来随从探听出这边的庄户和宁荣二府有些瓜葛。

薛蟠原先想找麻烦的心思忽然就淡了。

金陵宁国府里,一片静谧。

庭院中攀援的丁香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腻味的香甜,

丝丝缕缕钻入鼻尖。

贾珍日子清闲,闲得发慌,甚是无趣。

先前听说姑姑贾敏家姑娘不见了,心里想着这时候要再玩得过分,将来传到林如海耳朵里可不好听。

毕竟林如海不是一个好惹的人物,贾珍总要给三分薄面,那边还有个严厉的老太太。

屋檐上一群喜鹊在叽叽喳喳,搅得人心神不宁。

今日泡了枫露茶,刚刚出了色,热气腾腾地散发着香气,贾珍嫌烫,让人先搁着,又觉得嘴里淡了,想吃些咸口小食。

丫鬟才出去厨房传话,贾珍的长随进来道:“大爷,门房那边来了人,说是有林姑娘的消息。”

贾珍仍旧歪在椅子上,慵懒地嗯了一声:“有消息就请进来。”

长随刚要走,贾珍忽然坐起来:“等等,先验验,什么脏的臭的都带来,别又是诓骗银子的。”

这几日遇见好几个来报消息的人了,也不能说是假消息,大抵没什么用处。

反正贾珍心里琢磨着,那个林家表妹怕是凶多吉少了,就算找回来,还不知什么情形。

好在家里的惜春没有出事,不然父亲贾敬那边不好交代,传出去也不好听。

贾珍颇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说是寻找黛玉的消息,也只是装个样子,怕落人话柄罢了。

见来人没有接他们进去的意思,黛玉只好提笔写了东西,嬷嬷花了五六两银子,才把黛玉的信送到贾珍跟前。

贾珍虽然贪图享乐,还没到彻底废人一个的地步,看见黛玉手信,一咕噜爬起来,抬脚就踹了一脚小厮:“话也传不明白,做什么吃的!还不快请进来!”

黛玉她们前脚走,后面便又有人匆匆骑马来了庄子。

庄子里有人把一样东西交给来人:“姑娘已经往金陵城去了,她说若有人找来,请将这个带回去。”

来人念一声,阿弥陀佛,换一匹马,片刻不敢耽搁,又匆匆上路了。

贾珍万万没想到黛玉竟然自己找上门,两人见面时,黛玉已经梳洗完毕,换上适合的衣裳。

黛玉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神色间透着几分从容,仿佛刚刚经历的一切都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事。

贾珍当下也只剩一个啧啧称奇,想要细问,黛玉却不愿细说。

好在她行事大大方方的,贾珍打量着,不像遭了什么难。

黛玉央求贾珍道:“珍大哥不如说我是来投靠的远房表姑娘,暂且不必声张。”

贾珍也不知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一味照办。

黛玉进了宁国府,见到贾珍,两人很是生疏,黛玉原本想同他说一说惜春,姑且找个话题,但见贾珍并无兴趣,话到嘴边却只能罢了。

林大人的女儿失踪的事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应天府的衙门都派出去不少人手。

贾敏在京城不显,但当年在江南积累下的声名还在,而今江南女子诗社文社成风,便是当年贾敏起的头。

她的女儿不见了,略听过贾敏名声的人都要念上一句。那些话,有好有坏,多是感慨世事无常的。

哪怕如今薛宝钗就在家中待嫁,自有耳报神给她传消息。

莺儿以前见过黛玉几回,那可是林大人家最娇养的宝贝。

听得这消息,莺儿哪怕先前就和宝钗磨牙过,今儿又聊得起劲:“那林姑娘没准遇到什么落魄书生,或是绿林侠士。”

莺儿声音脆生生的,仔细品品,颇有些幸灾乐祸:“就如戏文上唱的一样,崔莺莺遇到张生搭救,最后成了一段佳话。”

于林家那样的姑娘而言,真遇到个不明不白的人,那可真真是凄惨了。

不是说林姑娘配什么皇子都使得,如今且看怎么配。

宝钗也道:“这样的事,于女子来说,定是不好的。”

莺儿忍不住笑道:“岂止是不好,哪些人又怎么会怜惜,还不知被糟蹋成什么样。”

宝钗觉得莺儿说得过了,咳了两声:“莺儿,旁人的事,莫要多嘴。”

莺儿撇撇嘴,心里有点不服气,又道:“奶奶也是,都这个时候,还要出去散心,姑娘的嫁妆虽说张罗好,总有不够的。”

莺儿话里话外,显然是对薛姨妈有所不满的。

姑娘不好说出来,她们当下人的就帮姑娘说。

薛姨妈不想在家中见到姨娘和姨娘的儿子,自己出去躲清净了。

况且如今宝钗定了人家,女生外向,和薛姨妈这个亲妈忽然就不亲了。

当然,薛姨妈许久没和儿子薛蟠在一处,薛蟠在金陵城内处处被辖制,倒不如庄子里松快。

宝钗理理手上的针线,神情淡淡的:“母亲高兴就好。”

若是母亲在,兴许会心疼嫁妆给得太多了,极有可能拿出几样,悄悄添补给薛蟠。薛蟠一个户籍上的死人,必然不能送宝钗出嫁。

这时候,母亲在与不在,对薛宝钗来说,大抵也没多少区别。

又过了十来日,那一位丢了女儿的林大人终于抵达金陵城。

金陵上下官员为林如海接风洗尘。江南节度使一副大义凛然的正气模样,向林如海打包票:“下官必定尽心竭力,为大人寻回爱女!”

那神情,仿佛他已经胜券在握。

林如海一手举着杯盏,风轻云淡。

朗声一笑:“谁说我丢了女儿?疑兵之计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