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347)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许多学子私下议论纷纷,言辞间满是对科举不公的控诉。

民怨就像那熊熊燃烧的烈火,愈演愈烈,随时都有可能失控。

更让人咋舌的是,模拟试题竟然出自一女子之手。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金陵城都为之震惊。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或是惊叹,或是质疑的声音。

有人开始攻讦主考官的水平,质疑考试公正。

女子竟染指科举模拟的试题,简直是对科举的亵渎;

当然也有一部分因模拟题库获益的人,一力主张模拟题主笔才华横溢,大力夸赞那女子的才情不在男子之下。

有些读书人一力主张,这女子出身名门,父亲是当朝探花,母亲是昔年江南女子诗社执牛耳之人。

贾二十四自幼便在诗书礼仪的熏陶下成长,早年也做过策论,其才学不在男子之下。她的女儿能做好文章,有什么可质疑的?

金陵的学子们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支持女子出题的一派,认为她才华出众,理应得到认可;而反对的一派,则觉得女子参与科举相关事宜,有违传统。

双方互不相让,矛盾不断激化,甚至还引发了小规模的械斗。

一时间,金陵城的学府周边混乱不堪,甚至有时书馆里能听到学生们情绪激动,争吵声、叫骂声 。

薛蟠看着自己竟然惹出了这么大的场面,心里半点不心慌,反而十分得意。

他大摇大摆地走在街头,看着那些平日里自持清高的读书人乱成一锅粥,脸上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他本就不参加科举,在他看来,这些读书人的纷争真真是一场有趣的闹剧,他乐得在一旁看笑话。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宝钗的丈夫刘志也没讨得多少好处。

如今重考已是不可能的事,可这场风波却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

已经有传言说,金陵此处的乱事,很有可能开罪朝廷。

若是真惹恼了圣上,兴许江南的官员都会受到连累,临近几科的学子都不会受到重用。

这传言就像一片乌云,笼罩在金陵城的上空。

旁人的目光都被泄题事件吸引,极少有人知道始作俑者是薛蟠。

宝钗见事情闹得越来越大,薛家根本无法收场,心里焦急万分。

她借口薛姨妈病了,匆匆回了一趟娘家。

一进家门,她便直奔薛蟠的房间,看着薛蟠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宝钗强压着心中的怒火,问道:“哥哥,你去告状,是谁给你写的状子?”

薛蟠正翘着二郎腿,悠闲地吃着点心,听到宝钗的问话,头也不抬地回道:“反正是他们找的人,我出了钱,哪里还用操心状子的事。”

薛蟠语气中满是无所谓。

宝钗听了,心中很是怀疑,又追问:“现在还能找到那人吗?”

薛蟠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我哪儿知道,兴许早出去躲难了!”

宝钗越听越心惊,脸色变得煞白。

她紧紧地握着帕子,声音微微颤抖地说:“哥哥你做这事,为何不与家里人商量一二?”

薛蟠听出了宝钗责备之意,很是不屑。他哼了一声,坐起身来,吐了一口浓痰:

“怕什么,没准林家被治了罪,将来人口发卖,咱们还能捞一两个回家使一使,看看那高门大户调教的丫鬟有什么好处。”

宝钗满心无语,眉头紧紧地拧在一起,眼中满是无奈与愤怒:“哥哥是从哪里听来的浑话?”

那可是朝廷的大员,先前宝钗在甄家住着,旁边就是荣国府。

林大人家和荣国府是姻亲,还有史家,京城里六部的大人哪个不给林如海几分薄面。

岂是哥哥一副状子随便就能告倒的,一会儿查出来,治一个污蔑朝廷命官的罪名,薛蟠身上本来就有案子……

想到这里,薛宝钗额头青筋直跳,又不敢和丈夫说,母亲也没办法商量,听了大概只会哭哭啼啼。

当下倒只愿如哥哥说的一样,林家能被治罪,方能免于最后麻烦找到薛家。

宝钗堆着满腹心事回了家,一进门就见通房翠芳正和几个丫鬟收拾衣裳。

宝钗走进屋子,看着她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有些疑惑:“这是做什么,如何把这件衣裳拿出来了?”

“哼!奶奶可是大忙人!”一声冷哼从帘子后面传来,宝钗这才看见帘子后面是她丈夫刘志。

宝钗心中一惊,脸上却立刻赔起了笑,温柔道:“我母亲病了,早上请示了太太,太太让我回家送些东西,爷收拾得这样,明儿可是有要紧的宴会?”

她声音轻柔婉转,眼神中满是关切。

刘志晃了晃扇子,皮笑肉不笑:“不是明日有事,十五时候,你说的那个林大人家姑娘,要当众答卷作文,但凡愿意去的举子,都可监督一二。”

宝钗点点头,一时没明白黛玉到底要做什么。

她心中充满了疑惑,但碍于当下刘志心情不好,她也只能暂时不懂装懂,不敢再多问。

不多时,刘志的小厮进来回话:“爷,那边问您去不去出题?”

“当然要去。”刘志立刻离了椅子,站起身来。

宝钗见状,连忙上前服侍他换衣裳,她动作熟练,想到薛蟠,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

宝钗还想再问仔细,可刘志已经匆匆走远了。

看着丈夫离去的背影,宝钗心中暗自思忖。

出题,出什么题?难不成是给黛玉出题?

她觉得丈夫的身份,大约还没出题的资格。

以前黛玉她们作诗,专门就喜欢随机抽签那一套,难不成黛玉还要随便抽题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