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通房翠芳回了自己屋子,莺儿看着她的背影狠狠瞪了一眼:“一日日的,惯是会在爷们跟前拿乔,最爱显摆。”
宝钗晃着扇子,笑而不语。
她的笑容中却带着几分苦涩与无奈,心中不禁想,如此看来,黛玉也挺爱显摆的,贞静名声,都不要了,生怕旁人不知道她有才华。
宝钗遣了小厮出去打探,才知外面已经热闹得不成样子。
那林大人一家为了自证清白,竟然提出当着众人的面做文章,以证明其才情学识。
刘志着急忙慌要出去出题,乃是为了公平起见,各个书院都可出一题目,届时随机抽题作答。时间就定在这月十五,地点选在枫林书院的观文台。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周遭能来的读书人、商户都要凑一凑这个热闹。
不能进书院的,也围在书院前后大街等消息。
至于那枫林书院里,挤挤挨挨都是人。
观文台前,围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他们有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伸长了脖子,翘首以盼。
“以为会试同闲暇做文章一样吗?但凡给我些时日,谁不能做好文章。”
一个身材高大的书生站在人群中,满脸不屑地说道。
他显然是下过场的,深知临场发挥和慢慢斟酌的差别,心态肯定不能比。
“正是怕你们不服,瞧见了吗?那上面的高台,只管看着,人家要同正经考试一样作答。”
个子稍矮的书生反驳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高大书生的反感。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个被半透琉璃围屏围住的地方,那便是黛玉即将作答的高台。
阳光洒在琉璃围屏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
“隔着帘子,如何瞧得见她有没有作弊?”
又有人提出了质疑,人群中顿时一阵骚动。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
“当下正有官员女眷负责查验。”
支持林家的人连忙解释道。
也有人觉得不必过于咄咄逼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就那几样东西,如何作弊?”
就连这次答卷预备的考篮笔墨,卷纸,都是各个书院出一份,随机选择。
人群中忽然有人大声道:“哎呦!挑的是钟山书院的考篮,那可是你验过的。”
刚刚还在挑刺的人忽然吃瘪一样,脸色微微一变,仍旧在狡辩:“万一她有什么夹带……”
看热闹的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今日的种种安排,已是难得,林大人敢这么做,必定自信女儿的真才实学,若不是有些人没事找事,好端端的姑娘家,何苦蒙受此不白之冤。
当即有个中年模样的人站出来呵斥道:“你莫要太过分了,与一个小女子为难!丢了我们读书人的脸面。”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在人群中回荡。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懒得再理那挑刺的人,都伸着脖子看台上的情况。
山长已经抽了题目。
“抽的哪道题?!”
“是我们出的!”
侍者出来给大家看了题,当下也有不甘落后者,已经在心中默默打起了腹稿。
这样一篇文章,依着考试的规格写完,起码也要一日,甚至更久。这林大人真是够有魄力,也够狠心,听说唯有一个掌上明珠,而今却要小姑娘在此过夜。
下面的看客一开始还是站着,满怀期待地望着高台,可时间一长,便渐渐有些疲惫了。
到了下午,不少人寻个石阶坐着,眼睛依旧死死地盯着高台,脖颈都有些酸了,甚至有人打起了瞌睡。
“收卷了!”
不知是谁突然喊了一声,自愿监督的人又都往黛玉答题的高台看去。
果然,考官收卷了,收卷子的人是金陵几个书院的山长,以钟山书院山长为首。
天色薄暮,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整个枫林书院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众人仍旧不太相信:“答完了?!”
不该答得这么快啊?他们还以为要等到明日。
“上面收卷了,枫林书院的山长,亲自收的。”
“你眼神不好,那是钟山书院的胡山长……”人群又叽叽喳喳议论开。
“来了!?让开!让路!”
正当大家猜测文章如何时,又听一阵骚动,竟是钟山书院的胡山长捧着答卷走出来。
答卷直接被裱在了榜上。
先前他们还奇怪,为何立起来一个架子,原来是为这个。
尚且没看明白文辞,长卷展开,光是那工整的字迹,简洁的卷面,就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惊呼。
人群中发出阵阵赞叹声,大家都卷面的小楷所折服。
“谁知道是不是又漏了题,早有预备!”
又有人跳出来抬杠,几个枫林书院的学子当即就怒了,他们的脸涨得通红,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险些上去与那人拳脚理论一番:“你红口白舌,说什么鬼话!岂能污蔑我们书院!那题目一出来,就早早封蜡了!”
又有人道:“你若能背下这篇文章,再一字不错写出来,我也服你。”
其他人根本无心理会当下那些人的吵闹,纷纷拜倒在行文之下。
倘若这样的文章拿到场上,如何愁不能高中?
金陵、姑苏整个江南一带的名流大儒,几乎都到场。
巡考钦差给此事做了最后的定论。
胡山长神情严肃,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权威,大声道:“依老夫看来,便是有些人不学无术,功夫没到家,怨天尤人。”
学政吴大人亦如此想,他微微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