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358)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处事公允,办事稳重,家中只得一个女儿。

毕竟只有女儿的大臣,总比有一堆儿子的大臣让人放心。

况且林如海这么些年,也没见结党营私过,更是对儿女婚事也淡淡的。

不过当皇帝的也没想到,林如海竟然说得如此直白,甚至有些清新脱俗了。

圣上看过林如海女儿的文章,这位林大人有底气说这种话,也不算妄言了。

旁的差使不用说,论起草政令,交办公文一类,这林大人的女儿,未必会比翰林院的庶吉士差。

林如海反而有理有据起来:

“臣早就想求来着,只是家里那位老太太说,臣只为女儿求不妥,也该为陛下想一想。

老太太说,臣的女儿要真的有本领,才好意思去求,与其求圣上恩典赐官,不如求圣上给个机会,不拘做什么都好,堂堂正正有个来路。”

圣上看见林如海难得如此,反而笑了:“我看这章程尚可,你们下去议一议吧!”

当皇帝的一松口,开女科的事就好推动了,林如海各处人缘都还不错,还有史家的帮衬。

况且当下的女子科,又不和科举冲突,是为管理后宫和各府女眷事务,当然女子方便。

京中不少官员深受宦官勒索之苦,对此更是求之不得。

女子进入这个系统之后,若是表现突出,能力卓越,将来能做什么还未可知。

好歹要先撕出一个口子,再徐徐图之。

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让女子和男子走一模一样的流程,很多老东西和小东西,肯定会想尽办法阻拦。

朝廷开女科的政令发出后,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更有人表示疑惑。

不少人觉得女子科和选秀没什么两样,不必兴师动众,还要考男子考的东西。

也有人说就该和男子考一样的科目,毕竟将来女子科选拔的人才也是要按品阶授官的。

更多人就是想看个热闹,甚至等着看女子科的笑话,虽然江南那边文会如火如荼,但出类拔萃的也就那么几个。

十年寒窗苦,岂是那么容易读出来的,毕竟女子要早早嫁人生子,将来恐怕考试的人都没有。

也是这一年,史苗顶着将近八十的高龄,又下了一回江南。

贾赦思及母亲年迈,请旨随母亲离京,圣上只能把先前对贾府的打算暂且放到一边,允了贾赦的请求。

史苗特意往金陵一趟,便是为了给学社取名。

众人都知是这位夫人一力推动了女子科举,况且先前选种选育、改良织机、农桑手册、养生手册都在她主持之下,无不钦佩。

学社挂牌那一日,江南一代有名有姓书院的山长都到了,也只能得一个客座。

史苗是个老太太,陪侍她的自然是女眷。

有些不能来的,伸着脖子探听消息:“夫人给学社取了个什么名?”

不多时,就见几个壮硕仆妇扛着一块匾额出来。

“璇玑学社”

“夫人说了,璇玑二字,有北斗星辰之意,能为读书之人指引方向,况且璇玑二字,又有编织经纬之说,江南女子多的是以纺织为生者,恰合此意。”

再有一点,史苗明面上没提。

朝堂官场,诡谲幽暗,少不得玲珑心思,只愿能凭借这个通道往上走的女子,能编织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贾赦这趟江南行十分充实,他的母亲受人爱戴,自己也觉得与有荣焉,将来史书之上,兴许还能有自己一笔。

只是璇玑学社名字方才落定,贾赦满以为要广招学生大干一番,他自己想混个荣誉山长当一当。

想不到老太太竟然和黛玉等人商议起接着学社落成的热乎劲儿,增设女子学工班。

看她们谋划的图纸,那女子学工班不仅班级多,甚至连房舍都比璇玑学社要大。

贾赦颇为不解:“母亲,圣上既然已开女科,今年反而多办了学工班,而今势头正好,何不再多办女学?”

史苗亲自把学工班的企划图纸卷起来,语重心长对贾赦道:

“你是忘了,那时候咱们才到金陵,江南溺女之风甚重,而后因女儿养大了能当织女绣娘赚得家用,方才有所节制。

你说说,如果活都活不下来,如何再谈论读书科举之事,当下女科一开,兴许这二三年热闹一回,将来呢?”

贾赦自是被问住了,他根本没想如此长远,反正他们家几个姑娘能考上就行。

史苗看了看眼前的黛玉、探春、惜春继续道:“官家之女终归有限,这当中也不乏人家送姑娘来,混个好名声高嫁的,若这家中有儿有女,家中自然是以先供养儿子为先。”

“如今教会她们一些人生存之技,手里有了余钱,兴许当中有一二发迹者,才会考虑家中女儿读书之事。”

古代家里的每个人口都是重要劳动力,只有更多女儿家赚得钱财,有了话语权 ,才能一步一步往下走。

若饭都吃不饱,还要家中女儿们脱产读书,将来女子科也发展不下去。

史苗还打算从女子工学里挑选有天资者,层层考核,试点包吃包住的义务教育。

看到母亲的深谋远虑,贾赦十分惭愧,便大包大揽起女子工学的建设来。

先前他们在金陵一带买的祭田派上大用场,荣国府划出一块,当中的产出专门用来供给学社,当地不少富商纷纷慷慨解囊。

史苗命人专门在学社门口立了‘广告牌’将商户的善行广而告之,如此一来,商户们捐得更起劲了。

史苗选的时间点很好,刚好可以依着科举的节奏,秀才试、乡试、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