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田家四季[种田](48)

作者: 鱼生寄沧海 阅读记录

腊八豆余礼很爱吃,豆子软烂又入味,还能做得辣辣的,简直哪哪都合他的口味。

其实这腊八豆最好是立冬便开始做,需得腌上两个多月,到腊八这天便可直接吃了,如今腌上,便是春分那会才能打开吃。但好歹今日记起来了这事,早做一日便能早吃一日。

周氏不会做腊八豆,但李铭川是吃过伯娘做的,确实好吃,若是余礼做,定是更好吃,高兴应了,巴巴地跟着人打算在边上看人做。

见余礼把豆子泡上后没动静了,还问了几嘴,被余礼拍着头笑话了。

“你不会是想着我今日便可做好明日就能吃吧?”

李铭川慢慢回过味来,道:“我没想那么多,还寻思等着晚上吃,热几个馒头便是一餐饱饭呢。”

“等开了春吃,第一口就给你吃,少不了你的。”

李铭川抱着夫郎,道:“你吃你吃,我只吃第二口,绝不吃第一口。”

第二日,余礼把豆子煮熟了,不能煮的太烂,不然后面豆子都化了,没了形。

余礼又沥掉了豆子里头的水分,趁热包进了纱布里,放在暖和些的地方让它自己发酵。余礼干脆就放在柴房了,放了一两天,剥开里头的豆子就生了一层白色的粘粘的东西,这便是发好了。

这个时候往里头放调料调味就成,余礼放了姜蒜末和辣椒面,再放了盐,搅拌好,就能装坛封起,等着到了时日吃就成。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余礼也张罗起做牛舌饼的事了。

牛舌饼叫这名,但不是牛舌做的,只是样子像牛舌。

做牛舌饼前,是要炸葱油的,余礼切了葱段,炸到焦黄微微发黑了再捞出来,这葱油留着擀了面条拌着吃也特别香。

熬好了葱油,便要炒熟芝麻和花生,这花生还是大伯娘家种的,给他们送了些。炒熟的花生要磨成粉,在家里是磨不了的,需得拿去村里的石磨那磨。

磨好后把花生粉混上白面,又揉了些葱油进去,加了些糖、盐和花椒粒磨的粉,还磕了几个鸡蛋进去,又倒了足足的熟芝麻粒,混匀后就可以擀了,这都得带去余家烤,余礼想着干脆一盆子全带去余家,到那再擀小。

李铭川看着他折腾麻烦,同他说:“要不咱们也砌个窑炉,你爱做这些总得要的。”

余礼心念一动,这倒是个好法子,只是这做炉子不是一日两日,两人还是先去余家烤这一回。

付清听他说了,忙洗手帮他一起擀,余雪也在边上凑热闹。他们擀得扁平,现在看着还不像牛舌,但若是烤熟了,上了些颜色,会好看很多。

烤好后自得让家里人试试味道的,烤出来的牛舌饼因着有鸡蛋和红糖的颜色,色泽比金黄色暗点,看着特别有胃口,大家一看都知定是好卖的。

等一吃更是停不下来,里头放了足足的油,咬一口酥的掉渣,在嘴里嚼两下又融进了嘴巴里,虽说放了糖又放了盐,但吃着是咸口的,还不腻人。

因为油多,若是镇上油水多的人家,怕是吃几块就吃不下了,但农户人家是不会有这样的,只有舍不得吃的。

只定价有些问题,这里头油面都多,各种成本都不低,而且这种饼子不像糕点,糕点能一块一块卖,这种饼子多是一盒一盒卖的,但家里没那么些的盒子。

余家的余厨子、余风和付清在吃这方面都说得上是见多识广,给余礼出了主意。

“看看能不能找个什么包一包,四块一包的十个铜板,八块一包的十八个铜板,这东西是用来过年都好吃的,应是有人舍得花钱买的。”

过年是许多人捏不紧钱袋的日子,要充脸面要犒劳自个儿,都舍得在这时候买东西,余厨子从前就是这样的。

现下的问题就是拿什么包了,余礼道:“家里还有不少玉米杆子,能搓成细绳,只是光用绳子也包不了,这饼子油多,拎着会沾满手的油,这都好说,若是路上掉了,更是大问题。”

几人商量了半天,没有很好的办法,李铭川都准备明日去镇上买些油纸了,但那价格昂贵,在村里卖不合算,余礼最后还是决定,用叶子包。

家里还有些玉米叶,但包一包要两三片,还是在余家又拿了些囤着的箬竹叶,才看着够。

余家不大的堂屋里大家一起动手,不管妇人哥儿还是汉子,包的包,搓绳的搓绳,绑的绑,边做边说说笑,热闹极了。

第29章 年前

卖牛舌饼自是不用这么些人出马的, 余礼给余家留了两大包,又给大伯家送了两大包, 自家也得留个两大包,其实能卖的也就十来包大的了。

余礼专门留了几块没包,就等着若是有人想试试味道,掰一些给人尝尝呢。

李铭川给余礼裹得严严实实的,才陪着人出了门,这饼子不像糕点,糕点能当早食, 这就是个零嘴, 卖得必是比先前慢的。

余礼本有些许着急了, 这个花的本钱多, 若是卖不出去要亏不少。

李铭川安慰他:“卖不出去就咱们自己吃,我可爱吃呢。”

余礼想想也是,不少人过年还买酒买啥的,自家多吃些饼子也没啥。

这么一想也不急了, 但两人还是卖力吆喝着。

路过村长家时,村长媳妇推了门过来问他们:“川子,礼哥儿, 今日是卖的什么?”

余礼拿了一块给她试:“婶子试试,是牛舌饼呢,过年在家吃和送礼都好呢。”

村长媳妇吃了一口,当下就拍了拍手上的油,道:“怎么卖的?给我拿两包。”

村长家人丁兴旺, 过年往来也多,定是各种吃食都要备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