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说世子爷长进极大,至少这份不动声色确实长进极大。
过来的路上,他才听说江南地气利于睿亲王一支的传说,嗯,这座别业确实气象不凡。
明经瞟了眼郁郁葱葱的窗外。
“你也去睡一会儿吧。”顾砚看完信,一边折信,一边看向明经笑道。
“是。”明经站起来,垂手退出。
顾砚起身,进了书房,坐到桌前,磨墨铺纸,给太子回信。
磨好一砚墨,提起了笔,顾砚却许久没有落笔,放下笔,顾砚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走了两趟,站到窗前,背着手看着窗外的浓绿艳黄。
皇上这份旨意,他极其意外,太子爷这封信,更是意外之上的意外。
从前,皇上临大行前,还在嘱咐他和太子:不要妄动,不要妄行。
他一直以为皇上过于守成,是懒政,是懦弱。
顾砚垂下头,抬手用力揉了揉脸。
皇上不是懒政,不是懦弱,是不得其人,不敢妄为。
上一回,临大行前,他还那样不放心的嘱咐,是因为他看出来了,他和太子都过于眼高手低,后事,也确实像皇上预见的那样……
顾砚深吸了口气,慢慢吐出来。
这一回,太子说,皇上觉得他可以牛刀小试了。
顾砚心里涌起股理不清的滚烫的情绪,冲得他眼眶湿热。
这一回,他一定可以成为真正的牛刀,为帝国剜腐清疮,让吏政清明一些,让天下富足一些!
顾砚来回踱了几趟,平复了心绪,重新坐下,提笔写信。
顾砚写了厚厚一封信,折好封起,又抽了几张纸,理了理思路,将到今天为止,自己对江南海税司的了解,和之后的打算,细细写明,将纸卷起,拿起根黄铜管,将信放进去,将黄铜管周身淋满封漆。
写好一封信一份折子,顾砚吩咐送了瓶酒进来,倒了一杯,站在窗前,慢慢啜着,整理着思路。
现在有了旨意,既然皇上也觉得他可牛刀小试了,那么,就是可以动手了。
可,还是不能急,欲速则不达。
他还是要一步一步稳稳往前。
明天还是照自己原来的预想,再去一趟昆山县,再好好看看黄显周,他总觉得,黄显周是个可用之人,可黄显周总是一幅阴阳怪气的样子,他总觉得,黄显周对他颇有成见,可到底是什么成见呢?
顾砚眉梢突然微挑,明天把小囡带上,让小囡跟他说说话儿。
当年,在睿亲王府,绿袖就极有人缘,他当时以为是因为他偏宠绿袖的缘故,后来,她跟随他北上,到最穷途绝境时,看守他们的小统领明明已经得了要饿死他们的指令,还是答应了绿袖的交换,收了那枚扳指,给了他们三十斤陈米,后来,又送过来二十斤米。
要是没有这五十斤米,他们撑不到天崩地裂。
这个小囡,好像比绿袖更有人缘,听说茶坊隔壁的裱糊铺子里,那些伙计把裁下来的纸边纸角都留着给她。
嗯,把她带上,让她跟黄显周说说话儿。
顾砚扬声叫进石滚,吩咐让晚晴去一趟采莲巷,问问李姑娘明天有没有空儿,若是有空,他带她去临海镇长长见识。
李小囡想一口回绝,因为明天她三阿姐到平江城,可没空俩字在舌尖上转了好几转,还是咽下去了。
她刚借了人家的银子。
唉,再英雄豪杰,欠了钱就没法豪气纵横。
李小囡琢磨着往临海镇一个来回的时间,笑道:“上午有空,下午不行,我三阿姐要回娘家。”
来回一趟临海镇,一个上午肯定不够。
“嗯。”晚晴点头,“还有一句:你跟着阿武,学会骑马没有?
“这一句,石滚没说是他问的,还是我们世子爷问的。”
“那这句怎么答?”李小囡虚心请教。
“你要是能在马上坐得住,那就说差不多会骑。”晚晴头往前凑,压低声音,“我们世子爷从小儿是先跟着师父习武,再念书识字的!会走路就会骑马。不管去哪儿都是骑马,一骑上马就要跑起来,都是照着急行军跑,你要是不会骑马,坐在车上,你想想得多颠!”
“那我这样的,要是骑马,不得从马上掉下来?”李小囡问道。
“不是让你说差不多会骑嘛,差不多!”晚晴咬着差不多三个字,“也就能在马上坐稳,我们府上的马都是训熟了的,你只要能坐稳就行。
“我们世子爷那么照应你,看你你骑术不好,我们世子爷说不定能跑慢一点儿,或者是我们世子爷自己先跑了,留几个人陪着你慢慢跑马。
“再怎么,肯定比坐车舒服!”
“行,那就说差不多会骑。”李小囡重复了句。
晚晴顺顺当当办完了差使,心情愉快,和李小囡挥手告别。
第119章 先天优势和劣势
第二天一大清早,晚晴就到了。
晚晴一句走吧没说完,李小囡劈头问道:“从这里到临海镇多远呢,午正前能赶回来?急行军也来不及吧?”
“这我可不知道。”晚晴摊手。
这哪是她能管的事?她连问都不敢问。
“午正前我一定要回到家的!”李小囡一字一句。
“这话跟我说没用,你得跟我们世子爷说。”晚晴的提醒语重心长。
“你们世子爷呢?茶坊里?”李小囡加快脚步。
“应该在城外吧,我领了吩咐过来接你,别的石滚没说。”晚晴跟上李小囡,在巷子口上了车。
车子出了城,又跑出三四里路,停下,李小囡下了车,先看到了阿武和王雨亭。